悲哀的开始?多家三甲医院专家组团辞职!

2018-04-02 淅水 三甲传真

近日,有一则消息在医疗界流转。一家高端耳鼻喉专科医院在武汉开业,其专家团队全部来自知名三甲医院。这家耳鼻喉专科医院院长,正是武汉市儿童医院耳鼻喉科原主任王智楠。该院业务副院长,是武汉协和医院西院耳鼻喉科原主任郭长凯。而担任该院耳鼻喉科主任的蒋代华,是中国人民解放军161医院耳鼻喉科原主任。


近日,有一则消息在医疗界流转。一家高端耳鼻喉专科医院在武汉开业,其专家团队全部来自知名三甲医院。这家耳鼻喉专科医院院长,正是武汉市儿童医院耳鼻喉科原主任王智楠。该院业务副院长,是武汉协和医院西院耳鼻喉科原主任郭长凯。而担任该院耳鼻喉科主任的蒋代华,是中国人民解放军161医院耳鼻喉科原主任。

随着新一轮医改的推进,社会办医得到鼓励。各类医生集团、医生离开体制创业也逐渐多了起来。但是有一种极不正常的现象却不得不说:那些创建医生集团的医生、离职开办医院的医生大多都是已面临退休或已经退休的医生。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怪现象?恐怕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大龄或高龄专家创业风险小,或者说是可承受风险的能力强。想想也是。一个快退休或是已退休的专家医生,在体制内几乎走到了尽头,转身创业不仅能够花开二度,一时风头无两,而且还能被媒体冠以“勇敢走出体制”、“改革的先行者”等名号,想想都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

我这样说,并没有诋毁这些离职创业专家医生的意思。我重点想说的是一些媒体和自媒体,一而再、再而三地把面临退休或已经退休的医生的创业,炒作成大量医生离职,并煽动更多的年轻医生效仿。好像体制内的医生快走完了,公立医院快塌了。

就目前的环境看,体制内的医生批量离开体制,是不现实的。今年1月27日,河北一位创业多年的骨科张毅医生跳楼自杀了!他只是想带领更多的医护人员用诚实的劳动获取对等的价值和尊重,用自己的努力去改善周边百姓就医条件。但在嗜血的资本面前,他败了!

熟悉张医生的同行同学说:我大学同学张毅医生11:20在同学圈发了最后一个微信,然后以极端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有一点我是十分清楚的:他自己十多年前和商人合作在廊坊开办了一家民营骨科医院。十多年的努力使医院发展成为拥有500多张床,在当地规模最大的骨科专科医院。然后,商人和资本的嗜血本性暴露出来了。张毅作为一个一心关注病人、整天在手术室开刀的医生,被投资商人玩弄于掌股之间,医院被掏空了资金,他被蒙面人打断腿……他绝望了!

创业医生极端跳楼事件可能并不多见,但张毅医生的遭遇绝不是个例。就目前国内医生的创业环境、创业政策、法律环境看,与国外发达国家比还相差甚远,还远没有到医生批量走出体制的时候。

医生最大的价值就是流动,如果这种流动仅限于大龄高龄、面临退休或已经退休的专家,又有什么意义呢?他们创业失败或许失去不了什么,但那些被忽悠后而走出体制的年轻医生,难道就活该成为牺牲品吗?

希望这不是一个悲哀的开始!

作者:淅水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7)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政策利好不断!技术好、胆子大的医生纷纷走向市场

近年来,一批创业医生相继组建医生集团,医生集团模式迅速向全国蔓延开来。那么,政策、产业等层面是如何看待“医生集团”这个医疗领域的新生事物呢?

深圳社会办医、医生集团政策大揭秘

事实上,据了解,近年来,从首张“医生集团”字样的营业执照在深圳落地,到200多家医生集团在深圳扎堆注册,深圳在支持医生自由流动、医生集团、社会办医发展方面一直走在全国前列。

这十大医生群体将率先迎来巨变!

业内人士预测,随着国家放开医生区域注册,实现跨省执业无障碍,以及举办医生集团、诊所、医院方面政策的持续大尺度放开,医生多点、自由执业大军很快将超过10万级别的规模。

医生集团创业需警惕的四大误区

从2017年的投融资事件看,相对于整个医生群体火热创业的势头,整个投资界却显得相对冷静淡定,医生集团融资成功的家数并不多。是势头不对吗?医生自由流动是医改大势所趋,也是令社资办医优势真正体现的时刻。

试论临床创新:发明者的理想归宿是什么?

中美创新医疗器械监管机制各有哪些特点?临床创新应以谁为中心?投资人关注哪些风险因素?创新医疗器械创业者有哪些心酸?发明者的最好归宿是什么?本文为你一一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