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ur J Heart Fail:老年急性心梗患者心源性休克发展趋势

2016-10-03 xing.T MedSci原创

研究结果表明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后心源性休克仍然是一个重要的临床问题。然而,在这些患者中,一年死亡率的下降可能是因为PCI在临床更广泛的使用的的和全球病人管理的改善所致。

尽管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发生心源性休克多见于老年患者,但是这些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很是匮乏。最近,心血管领域权威杂志《European Journal of Heart Failure》上发表了一篇旨在评估急性心肌梗死后心源性休克的发生趋势、特征、管理以及患者预后的研究文章。

研究者分析了法国从1995年到2010年间4个全国性调查,评估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和心源性休克一年死亡率,研究共纳入1061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389例患者年龄大于75岁,其中9.9%的患者发生心源性休克。从1995年至2010年的15年间老年患者心源性休克的患病率从11.6%降至6.7%(P=0.02)。


在这15年间,随着血源性休克患病率的改变,老年患者的特点也有所变化,出现更多的糖尿病、高血压和高胆固醇血症合并症。在心源性休克或非心源性休克的老年患者中PCI的广泛使用在2010年分别达到51%和59%。此外,药物治疗也有所进步,更多的患者接受抗血栓药物、β受体阻滞剂和他汀类药物治疗。随着时间的推移,老年心源性休克患者一年死亡率下降了32%,但仍然很高(在2010年为59%)。ST段抬高心肌梗死和既往急性心肌梗塞与一年死亡率的增加独立相关。随着PCI的早期使用,研究时期与降低的死亡率也有关(2010 vs 1995:风险比为0.40,95%置信区间为0.27–0.61,P<0.001)。

研究结果表明: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后心源性休克仍然是一个重要的临床问题。然而,在这些患者中,一年死亡率的下降可能是因为PCI在临床广泛应用和全球病人管理的改善所致。

原始出处:

Nadia Aissaoui, et al. Fifteen-year trends in the management of cardiogenic shock and associated 1-year mortality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the FAST-MI programme. European journal of heart failure. 2016. 

本文系梅斯医学(MedSci)原创编译整理,转载需授权!

作者:xing.T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相关资讯

EHJ:循环血管生成素增加心源性休克病人死亡风险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院内死亡的主要病因是心源性休克。血管完整性被破坏后能导致休克临床表现和严重后果。血管生成素1可以保护血管,避免炎症反应和通透性改变,而血管生成素2则破坏内皮屏障功能。血管生成素1或2之间的失衡以及与血流动力学恶化、病人预后的关系都不明确。因此,德国Andreas Link研究小组对此在心源性休克病人中进行了前瞻性评估。结果发现,循环血管生成素是血管完整性破坏、组织低灌注低氧血症等的

CSC&OCC 2015:MedSci专访张建教授--心源性休克的诊治进展

张建教授是首都医科大学血管外科研究所所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宣武医院院长。他从事心血管外科临床、科研、教学二十余年。擅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瓣膜外科及大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手术治疗。并在介入治疗如血管狭窄性病变的扩张、支架等微创治疗方面具有较高水平。9月11日,在CSC&OCC 2015大会现场,MedSci有幸采访到了张建教授,张建教授对心源性休克的诊治进展进行了介绍,采访内容如下:MedSci:张

JACC:AMI心源性休克后幸存,则出院早期死亡或再入院风险**

许多急性心肌梗死(AMI)和心源性休克患者住院后得以幸存;他们随后的预后是鲜为人知的。本研究旨在评估那些住院幸存者的心源性休克和出院后的死亡率以及全因住院之间的关联。该研究的参与者包括ACTION Registry–GWTG试验的≥65岁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这些患者为住院幸存下来的患者,并且研究人员链接到这些患者的医疗保险索赔数据。研究人员使用比例风险模型来检测心源性休克和结果之间的关联,调整了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