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rt:药物洗脱支架与裸金属支架在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的治疗中哪个更好?

2017-02-11 MedSci MedSci原创

近期,一项旨在评估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CS)患者接受药物洗脱支架(DES)与裸金属支架(BMS)的治疗结果的研究发表在杂志Heart上。此项研究收集了783例AMI和经历早期血运重建的CS患者。不接受支架、DES和BMS的患者被排除。主要终点是1年死亡率或再次发生AMI。此项研究结果显示:在总队列中,652例(83%)患者仅接受DES或BMS,并包括在本分析中。其中276名(42

近期,一项旨在评估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CS)患者接受药物洗脱支架(DES)与裸金属支架(BMS)的治疗结果的研究发表在杂志Heart上。


此项研究收集了783例AMI和经历早期血运重建的CS患者。不接受支架、DES和BMS的患者被排除。主要终点是1年死亡率或再次发生AMI。

此项研究结果显示:在总队列中,652例(83%)患者仅接受DES或BMS,并包括在本分析中。其中276名(42%)患者接受DES,376名(58%)接受BMS。

在调整基线特征后,DES和BMS的主要终点(HR 0.83(CI 0.64至1.06); p = 0.14)之间没有显着差异。患者年龄较大、心房颤动和冠状动脉单血管疾病与使用BMS独立相关。先前已知的血脂异常、基线血红蛋白水平、以前发生AMI和招募中心的治疗与使用DES相关。

此项研究结果显示:尽管现在经常使用DES治疗方法,但仍有大量AMI合并CS的患者接受BMS治疗。在调整危险因素后,DES治疗的患者与BMS相比的1年结果相似。

原始出处:
Ledwoch J, Fuernau G, Desch S, et al. Drug-eluting stents versus bare-metal stents i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with cardiogenic shock. Heart. 2017 Feb 7. pii: heartjnl-2016-310403.

本文系梅斯医学(MedSci)原创编译整理,转载需授权!

作者:MedSci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22)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NEJM:支架内血栓和支架内再狭窄

研究指出,支架内血栓发生率 1 年内< 1%,随后每年发生率为 0.2%~0.4%。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约为 5%。近日,来自德国慕尼黑大学的 Robert A 教授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有关支架内血栓形成和支架内再狭窄的综述,小编在此跟大家分享一下。即使围手术期的抗栓治疗、抗血小板药物的革新、新型药物洗脱支架的使用,使短期到中期内支架植入患者预后明显提高,但心脏支架并不能一劳永

葛均波院士:国产支架每年为患者节约12亿元

葛均波说:“科学家要永远对现状不满足,不能停止思考。”他在国际上首次发现心肌桥特异性超声影像学诊断指标“半月现象”和“指尖现象”,被国际学术界称为“葛氏现象”,改变了某些类型心绞痛的治疗措施。作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在国际上首次发现心肌桥特异性超声影像学诊断指标“半月现象”和“指尖现象”,被国际学术界称为“葛氏现象”,改变了某些类型心绞痛的治疗措施;他主持研制

支架内血栓和支架内再狭窄,究竟是怎么回事

研究指出,支架内血栓发生率 1 年内< 1%,随后每年发生率为 0.2%~0.4%。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约为 5%。支架内血栓一旦形成,在临床上发生心脏猝死/急性心肌梗死或不稳定型心绞痛等,其中引发的血栓形成段的抬高型心肌梗死,死亡率可高达20%~40%!来自德国慕尼黑大学的Robert A教授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有关支架内血栓形成和支架内再狭窄的综述,和大家分享一下。支架内血栓是

病例解读:替格瑞洛用于极晚期支架内血栓1例

导语:支架术后超过1年的血栓形成称为极晚期支架内血栓。极晚期血栓形成的发病机制与早期血栓形成显著不同,其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了,可能与血管正性重构导致继发性支架贴壁不良和支架内新生动脉粥样硬化等因素有关。在处理此种病变时,若条件许可,一方面应在恢复血流后行IVUS/OCT等腔内影像学检查进一步评估病变性质,根据病变特点,可给予POBA、支架、药物等方法针对性处理;另一方面应明确是否存在药物抵抗,

JAMA Surg:大肠癌支架术的“起起落落”

结肠支架术被用于减轻恶性大肠癌梗阻(MLBO)已经超过20年前,但关于它的使用仍存有争议。近期,一项发表在JAMA Surg杂志上的研究比较了姑息性支架术和造瘘术后需要应急管理的MLBO患者的结局。这项观察性队列研究评估了来自纽约州的345名患者,他们因结肠直肠癌阻塞而紧急入院,并且从2009年10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接受支架植入或造瘘术。入院后1年内行肿瘤切除术者为排除标准。研究的主要

Stroke:颅内动脉狭窄患者支架术后发生亚急性血栓的危险因素

近期,一项发表在杂志Stroke上的研究旨在探讨有症状的颅内动脉狭窄患者进行颅内支架术后的亚急性血栓形成(SAT)的危险因素。研究时间自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集北京天坛医院接受颅内支架置入的所有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并进行了前瞻性研究。发生SAT的患者的基线临床特征和手术数据与未发生SAT的患者进行比较。使用二元逻辑回归模型来确定与SAT相关的风险因素。此项研究结果显示:在入组的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