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大学发现的这个基因突变,居然还能防止癌症复发?

2016-09-05 佚名 康健新视野

日前,英国牛津大学的科学家与欧洲其它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合作发现,在一部分肠癌(Bowel Cancer)患者的肿瘤中存在着的一种罕见基因突变,与这些患者更好的预后相关——携带这类基因突变的患者可能在手术后不需要化疗,就能防止肠癌复发。▲肠癌是一种常见的癌症,约占癌症患者总数10%对癌症进行精准医疗的基础在于通过生物标记物,将癌症患者分为不同的小群体,并且针对这些群体的特征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有时候,

日前,英国牛津大学的科学家与欧洲其它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合作发现,在一部分肠癌(Bowel Cancer)患者的肿瘤中存在着的一种罕见基因突变,与这些患者更好的预后相关——携带这类基因突变的患者可能在手术后不需要化疗,就能防止肠癌复发。

▲肠癌是一种常见的癌症,约占癌症患者总数10%

对癌症进行精准医疗的基础在于通过生物标记物,将癌症患者分为不同的小群体,并且针对这些群体的特征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有时候,将癌症患者区分开的生物标记物只在很少的患者身上出现。在这项发布在《柳叶刀-肠胃病与肝病》期刊上的研究中,研究人员所关注的一种基因突变就是在肠癌患者的肿瘤中很少出现的一种基因突变,但是它对患者的预后却有很重要的意义。

这种基因突变存在于编码DNA聚合酶ε的POLE基因中,在肠癌患者中只有1~2%的肿瘤中存在这种突变。DNA聚合酶ε的作用是修补DNA复制过程中产生的错误。因此,如果在POLE 基因中的基因突变影响了DNA聚合酶ε的纠错功能,携带这类突变的肿瘤细胞会因为纠错功能的下降而积累远远超过其它细胞的基因突变。研究人员发现这些肿瘤中CD8阳性淋巴细胞浸润明显增加,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的特定标记物和释放的细胞因子的表达量也显着提高。同时,与其它患者相比,肿瘤中含有POLE基因突变的患者肠癌复发的机率显着减少。可能的原因是由于肿瘤细胞积累了大量的基因变异,导致产生的蛋白更容易被患者的免疫系统发现,从而受到免疫系统的攻击。

▲本次研究的联合资深作者David N. Church博士

文章的联合资深作者,牛津大学肿瘤基因组学免疫学部David N. Church博士说:“我们以前和其它研究人员一起发现POLE基因突变能够在子宫癌患者中划分出预后很好的一批患者。这项研究显示这个对应关系在肠癌中也适用。下一步,我们想要确定这些积累了大量基因突变的肿瘤会不会对靶向免疫系统的疗法更加敏感,因为对免疫疗法是否敏感是决定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参考资料:

[1] Rare mutations in bowel cancer may identify patients with a better prognosis

[2] Somatic POLE proofreading domain mutation, immune response, and prognosis in colorectal cancer: a retrospective, pooled biomarker study

作者:佚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2)
#插入话题
  1. 2016-09-08 1def6e10m76(暂无匿称)

    学习了,课程很好,学到很多。

    0

  2. 2016-09-08 1def6e10m76(暂无匿称)

    学习了,课程很好,学到很多。

    0

  3. 2016-09-08 1def6e10m76(暂无匿称)

    学习了,课程很好,学到很多。

    0

  4. 2016-09-08 1def6e10m76(暂无匿称)

    学习了,课程很好,学到很多。

    0

  5. 2016-09-08 1def6e10m76(暂无匿称)

    学习了,课程很好,学到很多。

    0

相关资讯

Cell Reports:特殊基因突变热点或和乳腺癌患者良好预后直接相关

图片来源:medicalxpress.com Kataegis突变机制是科学家们近年来发现的一种现象,其是在基因组热点区域发生的多个突变簇,研究者此前在一些癌症中发现过这种异常情况,但他们并不清楚kataegis在肿瘤发生及病人预后过程中的作用;近日来自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圣地亚哥医学院和穆尔斯癌症中心(Moores Cancer Center)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kataegis实际上是

JAMA:BMI的遗传风险受到致胖环境的影响已发生改变

很多的基因突变与体重指数BMI相关。随着20世纪之后肥胖的流行,很多关系可能发生了变化,而且在白人和黑人中可能有所不同。

NEJM:黑色素瘤患者PD-1免疫疗法耐药性的机制被揭示

黑色瘤患者接受抗程序性死亡1(PD-1)治疗时的客观反应率约为75%,耐受性良好,效果可持续数年,但是首次用药后仍会出现延迟复发,尽管此时仍在使用抗PD-1治疗。而这种免疫逃避机制尚未可知。研究人员分析了4名转移性黑色素瘤患者基线及复发病损区域的活组织检查样本。这4名患者初次接受抗PD-1治疗(pembrolizumab)后肿瘤消退,但是日后肿瘤复发数月至数年。测定获得性耐药肿瘤细胞的全基因组序列

NEJM:转移性前列腺癌DNA-修复基因突变率远高于局部前列腺癌

DNA-修复基因如BRCA2的基因突变与致命性前列腺癌的发病风险增加相关。虽然局部前列腺癌患者的DNA修复基因突变的发生率是不足以保证常规检测,但是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的这种基因突变的频率尚未确定。 研究共纳入692名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分离生殖细胞的DNA,并使用多重测序分析来评估在20个DNA修复基因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癌症易感综合征相关的突变。 结果,82名男性(11.8%)中共发

Nature、NEJM证明:很大人类基因变异数据库——ExAC,让医学少走弯路

8月17日,Nature封面介绍了至今为止世上最大人类基因变异数据库,该基因库凸显出若干误导罕见疾病的基因突变,以及可能对疾病扮演意想不到角色的其他突变。据报道,2年前由多达100人的研究团队建立了外显子组(exome)超过1000万变异的数据库。研究作者们编制的该数据库,利用来自20多个疾病研究的DNA数据进行分析。ExAC在2014年在网上公布,被查询了超过500万次。外显子组仅是人类基因组的

2016中国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突变检测专家共识发布

2011年,为了我国EGFR基因突变检测的规范化、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中国非小细胞肺癌患者EGFR 基因突变检测专家组制定了中国非小细胞肺癌患者EGFR基因突变检测专家共识 。我们对2011版的共识进行了更新,此为更新的2016版。全文获取:下载地址:指南下载  (需要扣积分2分, 梅斯医学APP免积分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