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科学家发现消灭艾滋病毒的有效途径

2016-08-16 佚名 科技世界网

来自伦敦剑桥大学和英国皇家学院的科学家通过冻结蛋白质外壳中的小孔,成功抑制了艾滋病毒的繁殖。病毒通过这些微孔来建造传染性DNA。生物学家将这项研究的有关报告发表在《自然》杂志之上。 艾滋病毒属于逆转录病毒。为了感染细胞,它必须将组成其基因的RNA转换成DNA。然而,科学家们不知道病毒如何获取必要的核苷酸——遗传物质的基石。另外,他们也不清楚艾滋病毒是如何成功保护其DNA免受保护系统识别细胞的。

来自伦敦剑桥大学和英国皇家学院的科学家通过冻结蛋白质外壳中的小孔,成功抑制了艾滋病毒的繁殖。病毒通过这些微孔来建造传染性DNA。生物学家将这项研究的有关报告发表在《自然》杂志之上。 艾滋病毒属于逆转录病毒。为了感染细胞,它必须将组成其基因的RNA转换成DNA。然而,科学家们不知道病毒如何获取必要的核苷酸——遗传物质的基石。另外,他们也不清楚艾滋病毒是如何成功保护其DNA免受保护系统识别细胞的。

研究人员研究了衣壳的分子结构——由蛋白质组成的病毒外壳。此外,病毒学家已经创建了艾滋病毒的突变版本,用来了解衣壳的变化如何影响它的感染能力。事实证明,在外壳中存在特殊的微孔,其形状类似于隔膜。核苷酸通过它们进入内部,其中包括那些负责识别外源DNA的其他外来分子。当科学家通过六溴苯阻塞微孔的时候,病毒丧失了自我复制的能力。

研究人员强调,他们测试的抑制剂不能通过血浆膜渗透到细胞中。然而,他们希望在将来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并且创造针对艾滋病毒的有效药物。在这种情况下,病毒将无法繁殖并抑制免疫系统活性,有助于防止感染发育艾滋病。

艾滋病病毒,是造成人类免疫系统缺陷的一种病毒。1983年,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在美国首次发现。它是一种感染人类免疫系统细胞的慢病毒,属逆转录病毒的一种。

作者:佚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1)
#插入话题
  1. 2017-09-10 1861ff86b0m

    不管怎么说.政府也应该加大宣传力度.让大家了解了艾滋病.就没有那么恐怖了.

    0

  2. 2016-08-19 136****0753赵

    值得学习

    0

  3. 2016-08-18 曹~~

    希望的曙光早日到来!

    0

  4. 2016-08-17 1dd8a7c5m95(暂无匿称)

    学习了,赞一个!

    0

相关资讯

PLOS Medicine:艾滋病毒传播能力有所下降

近日,一项研究发现人感染艾滋病毒的传染性可能不会像以前那么强了,这一发现可以改善全球预防艾滋病毒传播的情况。特别是在疾病发作之前,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艾滋病毒感染者以防止病毒继续传播不再成为难题。 人感染艾滋病毒几周后就进入了一个长达数月的急性感染期,在此阶段,血液中的病毒水平开始飙升。如果不及时治疗,紧随其后的便是长达数十年的慢性感染阶段。急性感染期在以前一直被认为与传播艾滋病毒的风险相

JACS:艾滋病毒天然屏障或被打开

近日,东安格利亚大学研究人员通过血液稀释剂对人体艾滋病毒天然屏障有了新了解。新研究揭示了朗格汉斯蛋白如何作为感染艾滋病毒第一阶段的自然屏障存在于生殖器分泌液中,期间与药物肝素相互作用。研究小组已经鉴定了朗格汉斯蛋白和肝素之间不同机制的相互作用。东安格利亚大学药学学院博士研究员Jesus Angulo说:“朗格汉斯蛋白存在于生殖器粘液中并由免疫细胞产生。艾滋病病毒在感染人的过程中朗格汉斯蛋白组成了第

PNAS:引蛇出洞智胜艾滋病毒

如果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有点像一个密封的罐头,那目前还没有人能够破开它,最近,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CHUM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找到一种方法,使用一种“开罐器”分子迫使病毒开放,暴露出其脆弱的部分,从而使免疫系统细胞杀死被感染的细胞。这一研究突破,发表在最近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为对抗艾滋病打开了一条新的路径,并可能最终带来更好的疫苗设计,防止病毒的传染。这种创新的方法将来也可能

PNAS:艾滋病毒的“隐形衣”

埃默里大学医学院,耶基斯国家灵长类动物研究中心和亚特兰大儿童卫生保健的病毒学家发现了一个有关艾滋病的关键问题,即艾滋病毒如何组装它的传染性隐形衣。 艾滋病毒的感染途径是从细胞到细胞的传播,因为病毒包膜蛋白需要合成为病毒颗粒,所以它们摆脱了受感染的细胞。医学博士Paul Spearman发现,包膜蛋白的一小部分位于HIV的尾巴上,是HIV病毒分为病毒颗粒必要的蛋白质。该研究结果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

JAMA:比较几种检测HIV急性感染方法的性能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即艾滋病病毒,是一种感染人类免疫系统细胞造成人类免疫系统缺陷的慢病毒,属逆转录病毒的一种。2015年3月4日,多国科学家就已发现,艾滋病毒已知的4种毒株(M型、N型、O型和P型),均来自喀麦隆的黑猩猩及大猩猩,是人类首次完全确定艾滋病毒毒株的所有源头。 图片来自:感染免疫细胞的HIV(黄色),图片来自Se

科研人员首次观察到单个艾滋病毒脱壳过程

近日,记者从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获悉,该所崔宗强研究团队与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张先恩团队合作,实时动态观察到单个艾滋病毒的脱壳过程,揭示了病毒入侵细胞时基质蛋白、衣壳蛋白、病毒核酸等不同层次、不同组分逐级顺序解离过程和时空机制。这一研究成果已在《美国化学学会—纳米》在线发表。 崔宗强团队首先建立了艾滋病毒多色荧光标记和活细胞内单个病毒实时示踪分析方法,动态可视地追踪病毒脱壳过程。利用金属钌有机配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