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麻醉1例

2018-09-28 侯景利 王志勇 牟荟君 西南国防医药

女性,58岁,因摔伤后致左股骨颈骨折1w入院。既往患“风心病,房颤”,17年前因"脑梗塞"致左侧肢体不全瘫,肌力Ⅲ级;7年前行“二尖瓣及主动脉瓣置换术”,术毕持续口服华法林至入院前。

1.病例
 
女性,58岁,因摔伤后致左股骨颈骨折1w入院。既往患“风心病,房颤”,17年前因"脑梗塞"致左侧肢体不全瘫,肌力Ⅲ级;7年前行“二尖瓣及主动脉瓣置换术”,术毕持续口服华法林至入院前。
 
入院时心功能评估为Ⅲ级。入院后停华法林,予左下肢牵引术。查体:双下肢无肿胀、皮肤无瘀斑,双肺散在哮鸣音,精神、饮食差。心电图报告“房颤,心室率122次/min”;心脏彩超提示“左房、右房、右室扩大、左室收缩及舒张功能降低,EF值32%、FS值13%”。胸片显示“双肺纹理增粗,心胸比0.83”。
 
化验检查:凝血酶原时间标准比值[PT(INR)]3.52、血红蛋白浓度(HGB)102g/L,血小板及电解质正常。停华法林7d后PT(INR)降至1.58,行左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前1d患者不能平卧,考虑心功能不全,给予口服双氢克尿噻25mg。麻醉过程:入室后开放静脉,常规监测。患者房颤心律,心室率约110次/min,SpO2 92%,血压125/80mmHg。采用腰丛神经阻滞复合浅全麻。右侧卧位下经神经刺激器以0.25%罗哌卡因30ml行腰丛阻滞。因体位受限,未行坐骨神经阻滞。
 
全麻诱导:咪唑安定1.5mg、顺阿曲库铵8mg、芬太尼0.15mg、依托咪酯10mg。插管成功后行右颈内静脉置管。吸入0.4%七氟醚、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3~0.5μg/(kg·h)及瑞芬太尼0.2mg/h维持麻醉。患者摆右侧卧位后,血压突然降至55/30mmHg,立即减浅麻醉,予西地兰0.2mg、麻黄碱6mg静注后血压升至90/50mmHg。术中生命体征平稳,按需追加芬太尼及顺阿曲库铵。手术历时2h,出血约400ml,术野未见明显渗血;术中共输注红细胞悬液2U,新鲜冰冻血浆150ml,钠钾镁钙葡萄糖注射液1000ml,羟乙基淀粉注射液500ml。
 
术毕患者清醒拔管,血压升至120/90mmHg、心室率140次/min,给予速尿10mg、西地兰0.2mg静注,术中尿量共200ml;双肺仍存在哮鸣音,予沙丁胺醇口腔喷雾及甲强龙40mg静注;托烷司琼5mg静注后,以舒芬太尼4μg/h行患者自控术后镇痛。返回病房后继续给予强心、利尿等治疗。术后12h开始口服华法林,下肢穿戴弹力袜,未见伤口明显渗血及静脉血栓形成。术后24h内VAS评分2分。
 
2.讨论
 
该患者病情复杂,麻醉及手术风险极大,辗转多家医院后患者及家属强烈要求手术。因患者既往有脑梗死病史,为防止血栓形成,停华法林7d后未等到PT(INR)降至1.4以下即行手术;为防止术中出现大出血,术前亦未行肝素替代疗法。根据2014版《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区域麻醉与镇痛管理的专家共识》,PT(INR)在1.41~1.7之间需进一步个体评估。该患者已行心脏瓣膜置换术7年,心脏储备功能很低,EF值仅32%、FS值仅13%,而心胸比高达0.83,麻醉耐受性极差。
 
笔者认为采取腰丛神经阻滞复合浅全麻的方式,加强了镇痛效果,减轻应激反应,又避免了深麻醉对心脏的抑制,虽有穿刺出血风险,但对患者而言利大于弊。术中持续泵注右美托咪定,既有镇静、镇痛效果,减少全麻药用量,又可在一定程度上减缓心率、维持心功能,术后随访患者亦无术中知晓发生。因考虑到体位改变的因素,未在中心静脉压力持续监测下指导强心、补液、利尿等治疗,乃本病例不足之处。此类患者如术中能够进行心脏超声监测,将显著提高麻醉安全性。 
 
原始出处:

侯景利, 王志勇, 牟荟君,等.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麻醉1例[J]. 西南国防医药, 2017, 27(1):90-90.

作者:侯景利 王志勇 牟荟君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相关资讯

经导管心脏瓣膜疾病介入治疗进展及中国发展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老龄化,瓣膜性心脏病的发病率明显增加,研究表明>75岁的老年人群瓣膜性心脏病发病率高达13.3%。外科手术治疗仍是重度瓣膜病变患者的首选治疗手段,但对于高龄、合并多器官疾病 、有开胸手术史以及心功能较差的患者,Euro SCORE和(或)STS评分高,外科手术死亡率高,甚至部分患者失去了手术机会。近年来,经导管瓣膜置入/修复术逐渐

心脏瓣膜疾病微创治疗技术---心血一线穿

心脏瓣膜是心脏内的一套单向阀门,一旦因为疾病发生变化,就会引起血液倒流,或是血液不能搏出,使生命失去驱动力。人类开始尝试心脏手术不过百年。直至今日,心脏瓣膜开放手术依旧是十分危险,以至于多数患者不能接受手术治疗,只能眼见生命的熄灭而无能为力。心脏瓣膜疾病微创治疗技术,通过小小的导丝,在血管内直通心脏,将心与血相连,通过微创技术将新的瓣膜植入体内,挽救燕燕欲灭生命之火。经过我国科技工作者数年攻关,已

2015年度盘点---经导管心脏瓣膜治疗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锦年素时,稍纵即逝,又是到年终盘点的时刻!相对于去年的“大年”,2015年的经导管心脏瓣膜治疗(TVT)领域略显平静。但是,平静中往往孕育爆发,平淡中往往孕育希望。实际上,2015年的TVT领域中也不乏亮点,现盘点如下: 1.TAVR前景被普遍看好 近年来,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一直是国际心脏大会的热点内容,其前景被普遍看好,今年的TCT及ESC大会也不例

这次让你看实物!心脏支架、心脏瓣膜、人工血管是什么样子?

冠状动脉支架,是心脏介入手术中常用的医疗器械,具有疏通动脉血管的作用。心脏支架最早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经历了金属支架、镀膜支架、可溶性支架的研制历程,主要材料为不锈钢、镍钛合金或钴铬合金。支架实物支架实物支架实物支架植入过程主动脉支架是植入主动脉内治疗主动脉疾病(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瘤、主动脉缩窄)的支架,其表面往往覆盖有人工血管膜或人工血管。主动脉覆膜支架各种类型主动脉覆膜支架。手术模式图孙氏

食药监总局批准“介入人工生物心脏瓣膜”产品上市

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网站消息,近日,食药监总局经审查,批准了苏州杰成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创新产品“介入人工生物心脏瓣膜”的注册。该产品由自膨胀介入瓣膜、经心尖介入器、瓣膜装载件组成,适用于经心脏团队结合评分系统评估后认为不适合进行外科手术的自体主动脉瓣病变患者,包括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该产品在无需心脏快速起搏的情况下自动定位植入位点,用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的治疗属于国

JACC:使用Edwards Sapien 3瓣膜的超大瓣环TAVR中主动脉根部解剖和几何形状对瓣周漏的影响

通过过度膨胀使用超过推荐范围的29-mm S3瓣膜进行TAVR是安全的,PVL和起搏器植入率在可接受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