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着斑激酶抑制剂克服了骨髓微环境中套细胞淋巴瘤对伊布替尼的耐药性

2018-03-31 MedSci MedSci原创

套细胞淋巴瘤细胞和其他亚型淋巴瘤细胞通常会扩散至骨髓,并且由粘着斑激酶(FAK)介导的基质相互作用来增强淋巴瘤细胞的存活和耐药性。

套细胞淋巴瘤细胞和其他亚型淋巴瘤细胞通常会扩散至骨髓,并且由粘着斑激酶(FAK)介导的基质相互作用来增强淋巴瘤细胞的存活和耐药性。

在这篇文章中,研究人员研究了粘着斑激酶在套细胞淋巴瘤中的作用,研究人员使用免疫组化技术以及使用小分子抑制剂和RNAi技术对与骨髓基质细胞(BMSC)共培养的套细胞淋巴瘤细胞系和原代套细胞淋巴瘤细胞进行功能分析。结果显示粘着斑激酶在含有套细胞淋巴瘤细胞系的骨髓基质细胞中高度表达。粘着斑激酶的激活导致多种激酶(AKTp42 / 44NF-κB)的激活,这对肿瘤细胞的增殖信号传导是非常重要的。有趣的是,使用小分子抑制剂(FAKi)能够诱导粘着斑激酶的沉默并失活多个级联信号(包括经典和替代性的NF-κB途径),最终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此外,伊布替尼和粘着斑激酶抑制剂(FAKi)的联合治疗具有高度协同性,可以克服套细胞淋巴瘤对伊布替尼的耐药性。这些数据表明粘着斑激酶对套细胞淋巴瘤中基质介导的存活和耐药性很重要,这项研究为靶向治疗策略提供了指导。

原始出处:

Rudelius, Martina, et al. "Inhibition of focal adhesion kinase overcomes resistance of mantle cell lymphoma to ibrutinib in the bone marrow microenvironment." Haematologica 2018 103.1: 116-125. doi:10.3324/haematol.

本文系梅斯医学(MedSci)原创编译整理,转载需授权!


作者:MedSci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6)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Blood:如何治疗伊布替尼并发症

伊布替尼对于高危和复发难治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的治疗是革命性的进步,然其副作用对治疗影响极大,估计第一年治疗中40%患者因副作用停药,美国的Jennifer R. Brown教授在BLOOD杂志发文详述了如何评估伊布替尼治疗中出现的副作用,如何减少毒性保证患者持续治疗,并以4份病例讨论了出血风险、心脏并发症、药物相互作用及感染等并发症的处理。伊布替尼已获FDA批准治疗CLL,RESONAT

JAMA Oncol:影响伊布替尼完全响应率的基线因素研究

研究认为对于5cm以下淋巴结肿块且以伊布替尼作为一线治疗手段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以及小淋巴细胞癌患者其完全响应率较高

J Allergy Clin Immunol:伊布替尼或许能够预防食物过敏

近日,一项研究证明伊布替尼的短期治疗能够抑制皮肤试验反应并消除成年人中因花生或坚果过敏介导的嗜碱性粒细胞的活化。

重磅:伊布替尼的出血副作用得到了解决!

重磅:伊布替尼的出血副作用得到了解决! 近日,研究人员通过光传导聚集测定评估了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血小板聚集情况,发现伊布替尼的使用不影响Ristocetin诱导的血小板聚集。

初治和复发/难治性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使用伊布替尼单药治疗的5年经验

初治和复发/难治性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使用伊布替尼单药治疗的5年经验 研究人员先前已经报道了未接受过治疗(TN)的老年患者(≥65岁)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的复发/难治性(R/R)患者的3年随访中伊布替尼的持久应答和可管理的安全性(CLL / SLL)数据。在此,研究人员进一步报道了长期有效性和安全性,对TN患者(N=31)和R/R(N=101)患者进行5年随访。随着5年随访的进

P53基因重排/突变的白血病非淋巴结套细胞淋巴瘤对利妥昔单抗/伊布替尼组合疗法高度敏感

白血病型非淋巴结套细胞淋巴瘤(L-NN-MCL)是一种相对罕见的套细胞淋巴瘤亚型,通常被认为是无痛性的。尽管对L-NN-MCL的深入认识能够避免过度治疗,但部分患者具有更激进的L-NN-MCL形式并呈现出症状性疾病和/或血细胞减少症。在此,研究人员为我们展示了两例需要进一步治疗的侵袭性L-NN-MCL案例。两例患者的细胞遗传学和DNA测序研究显示17号染色体或P53基因异常,两例患者均接受利妥昔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