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nals of Neurology:HIV相关神经认知障碍中肠道微生物群衍生的神经调节氨基酸代谢障碍研究

2024-05-24 MedSci原创 MedSci原创

本研究结果为了解肠道与微生物脑轴在 HAND 发病机制中错综复杂的相互作用提供了新的视角,凸显了开发专门针对肠道微生物群的新型治疗策略的潜力。

随着HIV感染者接受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后生存时间延长,HIV感染相关神经认知功能障碍(HAND)引起广泛关注。研究证据表明,HIV感染过程中各种细胞因子上调,导致血脑屏障通透性上升。已有研究显示,肠道微生态在痴呆的发生、发展以及治疗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改善饮食结构、调节肠道菌群可能有助于延缓痴呆的病程。肠道菌群可经肠脑轴对老年认知功能产生影响,不仅可以通过神经递质、迷走神经、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等途径影响大脑记忆、情感及其他认知领域的功能。

尽管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微生物群的改变与HIV感染和神经退行性疾病有关;但是,肠道微生物群和代谢产物的失调与 HIV 相关神经认知障碍(HAND)发病机制之间的关系仍不清楚。为此,来自我国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传染病临床与研究中心的学者从3个队列(HAND、HIV-非HAND和健康对照组)中获取粪便和血浆样本,进行元基因组分析和代谢组分析,以研究HAND中肠道微生物组成和循环代谢物的改变。相关结果发表在Annals of neurology杂志上。

结果显示,艾滋病毒感染者(PLWH)的肠道微生物群中,普雷沃特氏菌(Prevotella)的相对丰度增加,乳杆菌(Bacteroides)的相对丰度降低。相比之下,HAND 患者的 Prevotella 和 Megamonas 大量减少,Bacteroides 和 Phocaeicola 增加。此外,非靶向代谢组学发现了几种神经递质和某些与神经调节相关的氨基酸,而与神经认知相关的氨基酸的不同代谢途径在 HAND 患者中被耗尽。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数神经调节代谢物与特定肠道细菌丰度的改变有关。

综上,本研究结果为了解肠道与微生物脑轴在 HAND 发病机制中错综复杂的相互作用提供了新的视角,凸显了开发专门针对肠道微生物群的新型治疗策略的潜力。

参考文献:

Dysregulation of Gut Microbiota-Derived Neuromodulatory Amino Acid Metabolism in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Associated Neurocognitive Disorder: An Integrative Metagenomic and Metabolomic Analysis. https://doi.org/10.1002/ana.26963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Front Public Health:HIV感染者接受第2剂新冠肺炎强化免疫的意愿研究

与健康人相比,中国的PLWH患者接受第二剂新冠肺炎强化治疗的意愿较低。同时,对新冠肺炎疫苗接种的认知和理解可能会影响接种疫苗的意愿。应努力在该人群中加强和传播艾滋病毒和新冠肺炎疫苗接种知识。

第19届欧洲艾滋病大会(EACS 2023):快速启动ART治疗,HIV感染者多方面获益

快速启动ART治疗能够缩短HIV感染者获得病毒学抑制的时间、降低病死率,减少病毒传播风险,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罕见病例|HIV感染合并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重叠综合征1例

本文报道1例HIV感染合并AIH-PBC重叠综合征患者的诊治,为该类疾病临床诊治提供借鉴。

临床研究|索磷布韦/维帕他韦单用或联合利巴韦林治疗3B型HCV/HIV感染者的效果及安全性

本研究表明,索磷布韦/维帕他韦单用或联合利巴韦林治疗3B型HCV/HIV感染者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和耐受性,肝硬化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需要重点监测。

Open Forum Infect Dis:使用FIB-4、NAFLD纤维化和BARD评分对HIV和肝脂肪变性患者的晚期纤维化进行风险分层

NALFD影响了全世界约37.8%的普通人群,与2005年之前的25.5%相比有了显著上升。NALFD/NASH与肥胖、2型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等密切相关。

Nature:HIV患者的福音:司美格鲁肽(Semaglutide)在抗病毒治疗中的多重潜在益处

研究显示,HIV感染者中肥胖和超重的比例在逐渐增加,这不仅增加了患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其他代谢疾病的风险,也可能对HIV的管理构成挑战。

拓展阅读

Nature Communications:emo了?竟是肠道菌群惹的祸!学会这一研究思路,离高分文章更进一步

本研究首先分析了炎症性抑郁症患者粪便中的肠道微生物群组成、血浆和肠粘膜中的炎症因子、短链脂肪酸、肠道通透性标志物水平等。

Front Pharmacol:生黄精和酒制黄精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和调节肠道菌群对D-半乳糖诱导小鼠衰老的抗衰老机制及影响

研究黄精多糖及酒制黄精对小鼠的抗衰老机制,重点研究其对肠道菌群周围D-半乳糖和Keap1/Nrf2/ARE通路的影响。

Pharm Biol:中医药通过靶向肠道菌群改善糖尿病肾病

综述了糖尿病肾病(DKD)患者肠道菌群的变化,并探讨了中医干预对纠正微生物失调的影响。

Cell Metabolism:全球近2亿人在使用的他汀类药物,竟会影响肠道菌群,诱导高血糖的发生

研究揭示了他汀通过肠道菌群-胆汁酸稳态导致糖稳态失调的新机制,并通过临床试验证实了他汀联合熊去氧胆酸的潜在临床应用价值,为降脂治疗提供了新策略。

Communications Biology:肠道菌群研究大火,如何实现“短、平、快”发文?一文get写文套路

高通量测序显示,高温高湿环境会改变肠道菌群组成,石胆酸通过激活胆汁酸代谢途径抑制胰高血糖素样肽-1(肠促胰素)分泌,使其糖脂代谢稳态失调。

IBD:探索肠道微生物组标签对炎症性肠病患者强化治疗的预测价值

肠道菌群是IBD患者强化治疗和个性化管理策略的潜在生物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