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子刊:30%结直肠癌细胞的“命门”竟是一个氨基酸

2016-07-26 佚名 不详

结直肠癌是中国最常见的癌症类型之一,每年有超过300万的新增病例,且发病人群在近年来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成为了一个需要重点应对的公共健康问题。

最近,来自凯斯西储大学、第三军医大学等中美两国研究机构的科学家们发现,相当一部分的结肠癌对谷氨酰胺(glutamine)有着特殊的“嗜好”,对这一种非必需氨基酸有着高于其他细胞的需求。然而,嗜好往往会成为一个人的弱点乃至“命门”,对于癌细胞也同样如此。研究者认为,癌细胞的这一弱点可能成为下一个治疗结直肠癌的有效药物靶点。这一成果发表于近期的Nature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谷氨酰胺结构

原来,这类对谷氨酰胺有着特殊嗜好的结肠癌细胞均带有PIK3CA基因突变,后者广泛存在多种类型的肿瘤中,包括约30%结肠癌细胞。该基因编码磷脂酰肌醇3-激酶(P13K)的催化亚基p110α。P13K对于细胞的增殖、存活和转移均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其一旦被活化则可激活PI3K-Akt等经典信号通路,对细胞产生广泛的影响。这种突变的p110α会最终导致谷丙转氨酶2(GPT2)表达量的明显提高,而谷氨酰胺正是GPT2的底物。

▲三羧酸循环示意图

其实,谷氨酰胺对于癌细胞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不同于正常细胞,被癌细胞摄取的葡萄糖主要通过糖酵解途径分解为乳酸从而产生能量,即便是在有氧的情况下。另一方面,谷氨酰胺往往是癌细胞中三羧酸(TCA)循环的起点,其需通过包括谷丙转氨酶(GPT)在内的三种酶被转化为α-酮戊二酸(αKG),然后再正式进入TCA循环。在带有PIK3CA基因突变的癌细胞中,由于GPT2活性异常升高,使得对谷氨酰胺的需求量也大大提高,成为了这些癌细胞的“命门”。

当研究者停止向体外培养的携带PIK3CA基因突变的癌细胞供应谷氨酰胺时,这些癌细胞便会经不住“考验”而死亡,而不带有该突变的癌细胞则不受影响。不仅如此,当研究者向带有PIK3CA基因突变的结直肠癌小鼠模型注射氨基氧乙酸(aminooxyacetate)后,其肿瘤成长则会被抑制。氨基氧乙酸是包括GPT2在内多种转氨酶的小分子抑制剂。

▲氨基氧乙酸结构

“我们将基于这一发现于今年夏天在塞德曼癌症中心(University Hospitals Seidman Cancer Center)启动结直肠癌的临床试验,”文章作者之一、塞德曼癌症中心的Neal Meropol教授表示。在这一由他领导的临床试验中,研究者将测试某种谷氨酸代谢抑制剂对于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治疗效果。(生物谷Bioon.com)

参考资料:

[1] Oncogenic PIK3CA mutations reprogram glutamine metabolism in colorectal cancer

[2] 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 researchers block common colon cancer tumor type in mice

[3] 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央视报道

相关会议推荐

2016(第八届)干细胞技术与临床转化论坛

会议时间:2016.10.14-2016.10.15     会议地点:北京

会议详情: http://www.bioon.com/z/2016stemcell/

同期活动:10月13日 iPSCs十年-技术、应用与未来愿景探讨高端沙龙:

作者:佚名

评论区 (7)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幸福奶牛生产营养奶

最近一项研究发现每天注射一种与幸福感有关的化学物质就能增加荷斯坦奶牛的血钙水平以及泽西奶牛乳汁中的钙含量。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Journal of Endocrinology上。该研究加深了人们对于如何增强奶牛体质,提高牛奶质量的理解。   人们对于富含钙的牛奶需求很高。人体中钙的水平高于任何一种矿物质,西方的奶制品比如牛奶,奶酪以及酸奶都是钙的主要来源。但是这种高需求对奶

抗体埋下“祸根”:缺乏验证导致实验无法重复

James Anderson主要研究上皮细胞如何被束缚在一起。在其位于美国马里兰州国立卫生研究院(NIH)下属国立心脏、肺部和血液研究所的实验室里,这位细胞生物学家使用抗体标记了他和同事正在寻找的蛋白质,但前提是他们确定使用合适的抗体进行标记。如果没有这些基线信息,整个实验将无法复制。科学家在用抗体进行实验。图片来源:Cell Signaling“不仅是你从供应商那里购买的蛋白质能变化,实验室协议

Cell Stem Cell:中国科学家首次将胃细胞转变成肝和胰腺细胞

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在干细胞研究领域再获重大突破。该院野战输血研究所获悉,由该所王韫芳研究员、裴雪涛研究员带领团队取得一项革命性研究成果——他们利用小分子化合物技术,成功将人体胃上皮细胞转变成多种潜能的内胚层祖细胞,后者可以被诱导分化为成熟的肝细胞、胰腺细胞和肠道上皮细胞等,为将来利用干细胞技术治疗终末期肝病、糖尿病等带来新的希望。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细胞—干细胞》杂志21日下午在线发表了这一重要成

如果“医改”改完了,医务人员何去何从?

过去十几年,对于中国医疗行业来说是一段好时光。全民医疗保险体系的建立,释放了民众对医疗的需求。各级医疗机构,从县乡级到国家级,在过去的十几年前都经历了飞速扩张的“淘金时代”。经济前景的乐观、民众就医时对大医院的盲目、医院管理的粗放导致注重“走量”,催化了各级医院的膨胀。30年前床位规模500张的医院就是进入卫生部视野的大型医院,如今规模上千床的县级医院屡见不鲜。1990年,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旗下

癌症研究探秘:线粒体与癌症

线粒体是细胞内的能量工厂,除了红血细胞外,其存在于人体内的每一个细胞中,线粒体的主要功能是提供细胞所需要的能量,即我们俗知的ATP。由于线粒体在细胞内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线粒体有时候和很多疾病的发病直接相关,比如癌症,日前,刊登在国际杂志PLoS Biology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报告中,来自美国Wistar研究所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肿瘤细胞中的线粒体含有一种特殊的蛋白质网络,该网络对于维持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