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oS One:呼气末正压和肺复张策略在呼吸机相关性损伤小鼠模型中的作用

2017-12-24 郭唯真 “罂粟花”微信号

正压通气是临床上重要的治疗手段,但却导致了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的临床症状出现。肺保护性机械通气策略各有不同,但都旨在减少或防止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然而,少有策略被证明有效。为了更好地了解导致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的生物学机制,需要隔离出机械通气模型来探讨它在急性肺损伤发展中的作用。

背景与目的:正压通气是临床上重要的治疗手段,但却导致了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的临床症状出现。肺保护性机械通气策略各有不同,但都旨在减少或防止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然而,少有策略被证明有效。为了更好地了解导致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的生物学机制,需要隔离出机械通气模型来探讨它在急性肺损伤发展中的作用。

方  法: 5-12周龄的雌性BALB/c小鼠(n = 85)进行麻醉,机械通气2h或4h,潮气量选择小潮气量(8ml/kg)或大潮气量(15ml/kg),有或无呼气末正压通气和肺复张。

结  果:大潮气量组通气2h时肺泡毛细血管屏障发生改变,大潮气量组在4h通气时,组织学评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白蛋白、炎性细胞因子和中性粒细胞浓度明显升高。在大和小潮气量通气组呼气末正压的应用显着减少了标准化组织学评分和支气管肺泡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在2h和4h机械通气中,肺复张是维持肺顺应性必需的。

结  论: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的征象在大通气量组很明显(2小时即可发生),且长期通气(4小时)时肺损伤加重。呼气末正压和肺复张应用在所有时间点都有对抗VILI进展的作用。动态顺应性可用于指导肺复张应用的频率来改善机械通气所致肺损伤。

原始出处:


作者:郭唯真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9)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术中保护性机械通气可降低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美国麻省总医院Karimd医师等的报告指出,术中保护性机械通气可降低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危险。潮气量≤8.5 mL/kg 预测体重(predicted body weight,PBW)和低平台压可使通气相关的主要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危险最小化。 每年有数百万的患者接受机械通气,然而至今也没有清晰的最佳术中通气策略共识来指导临床操作。虽然保护性机械通气在重症监护治疗病房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在外科手术

Anesthesiology:不同呼气末正压的单肺通气患者通气血流失衡的生理学评价和呼吸力学机制

由于肺分流和肺不张的发生,单肺通气过程中动脉氧合常常受损。使用低潮气量(VT)(5ml/kg理想体重)的肺保护性通气方法会加剧肺不张。本研究旨在确定单肺通气时呼气末正压和小潮气量通气时的联合生理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