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AS:新方法使干细胞生长速度提升三倍

2011-11-13 MedSci原创 MedSci原创

来自麻省理工怀特黑德研究所等处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个能提高人类胚胎干细胞,以及诱导多能干细胞iPS三倍数量的新方法,而且这种方法还无需一般培养方法中都需要的小鼠饲养细胞。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上。   领导这项研究的是怀特黑德研究所的Rudolf Jaenisch教授,据称这位教授在干细胞领域可谓是人尽皆知。1967年Jaenisc教授从德国慕尼黑大学

来自麻省理工怀特黑德研究所等处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个能提高人类胚胎干细胞,以及诱导多能干细胞iPS三倍数量的新方法,而且这种方法还无需一般培养方法中都需要的小鼠饲养细胞。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上。
 
领导这项研究的是怀特黑德研究所的Rudolf Jaenisch教授,据称这位教授在干细胞领域可谓是人尽皆知。1967年Jaenisc教授从德国慕尼黑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现就职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whitehead 研究所,他是该研究所的创始人之一。Rudolf Jaenisch在一系列领域都做出了有影响的工作,包括基因敲除小鼠、表观遗传学研究、核移植、iPS等,并解决了这些领域的很多重要问题。
 
胚胎干细胞和iPS细胞由于其杰出的再生能力,吸引了众多科学家,这些多能干细胞是许多疾病的新希望,比如帕金森症,阿兹海默症等,也是筛选信号的新方向,同时这些细胞还能为糖尿病,神经或其它组织损伤提供移植治疗细胞。但是这些技术应用需要百万,甚至千万的细胞,目前的培养方法无法达到这一需求。
 
在这篇文章中,研究人员仅仅通过紫外线照射了常用的聚苯乙烯实验平板,就提高了人类胚胎干细胞,和iPS细胞生长速度,细胞数目增长了三倍,而且还不需要小鼠饲养细胞。文章的作者,哈佛-麻省理工学院卫生科学与技术部副教授Daniel Anderson表示,“聚苯乙烯是实验室最常见的培养表面,这一小小的改动就能替代小鼠饲养层,相信这将会应用到许多方面。”
 
利用小鼠成纤维细胞作饲养层是胚胎干细胞分离培养和传代的关键技术之一,而这种方法会传播病毒,或者小鼠大分子,污染人类干细胞。为了提高干细胞培养速度,以及避免污染物风险,这一研究组的成果努力发掘新方法,他们在去年的一篇Nature Materials文章中,报道了利用人工高分子基质(含有大量碳氢化合物,以及酯基)大幅度提高了细胞的生长速度,虽然这一方法很奏效,但是由于这些聚合物很难合成不同的细胞培养容器,因此无法应用到大规模生产中。
 
而最新的这篇文章在之前研究的基础上——帮助研究人员了解了最佳的表面化合物,利用了一个简单的方法,提出了一个合理划算的提高干细胞生长速度的方法。研究人员采用了一种创新的,非常规的方法提升了聚苯乙烯板中碳氢化合物和酯基的浓度:他们利用了一台紫外臭氧仪(a UV ozone unit,生物通编译),研究人员发现经过2分半钟的紫外照射后,培养细胞就能在无饲养细胞的条件下快速生长。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4)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Cell Stem Cell:发现结肠癌与肠道干细胞之间关系的新证据

巴塞罗那生物医学研究所(IRB)科学家对干细胞与癌症间的关系做了最新的报道,使得人们对于癌症的诊断与治疗有了新的认识工作。 生物医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已经发现,大肠癌细胞促发了一组与肠道干细胞中相类似的基因。研究员Eduard Batlle建议,大肠癌患者要对其肠上皮进行基因测试,从而预测其复发的高风险。该研究结果,将发布在本周《细胞干细胞》(Cell Stem Cell)上,对于诊断和治疗这

MedSci在“2011干细胞技术临床转化应用讲座与培训”上精彩讲座

        2011年6月4日-5日,为期两天的“2011干细胞技术临床转化应用讲座与培训”在上海同济大学成功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约200位业内人士聆听了17位干细胞技术专家和临床转化应用知名学者的精彩报告。此次讲座加强行业交流,分享了干细胞技术进展,为干细胞基础及临床研究领域的高科技人才培养提供有效的支持和交流平台。 &n

Nature:重编程细胞同源移植也会发生排斥反应

6月9日出版的自然杂志继5月刊发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研究人员有关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论文,再次刊登有关该研究的一篇快报,并予以评论,称研究人员在小鼠中证实将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分化生成的多种组织移植至动物体内会产生快速的免疫排斥反应,即便iPSCs的起源细胞来自于移植小鼠本身。一直以来,大多数科学家们都认为来自于个人自身组织的重编程细胞能够被安全地移植到同一个体体内并能避免排斥反

科学家成功从尿液提取诱导多能干细胞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发布消息,该院西班牙籍首席科学家米格尔•埃斯特万领衔的研究团队,利用尿液的肾管状细胞,成功提取诱导多能干细胞。这一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最新一期《美国肾脏学会杂志》上。   2006年,日本科学家山中伸弥首次从小鼠成体细胞中获得功能与类似胚胎干细胞的“诱导多能干细胞”,即iPS细胞。这种诱导多能干细胞,能将已丧

Cell Research:灵长类脑中存有活跃神经干细胞

我国科学家在神经干细胞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由复旦大学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杨振纲领衔的研究小组经过3年多艰辛工作,发现了成年猕猴和人类的大脑中存有神经干细胞和新生的神经元,并首次详细描述了由神经干细胞生成的新生神经元的特征及迁移路线。 相关系列论文已于近日陆续发表在国际主流学术期刊《神经科学杂志》、《细胞研究》和《欧洲神经科学杂志》上,引起国内外同行关注。有关专家认为,“该成果为人类

MedSci在“2011细胞治疗技术研讨会”上精彩讲座

  2011年8月12-13日,“2011细胞治疗技术研讨会”在与北京“鸟巢”相邻凯迪克-格兰云天大酒店举办。此次会议是中国医师协会主办,生物谷承办的一次盛会,参会业内人士多达500人。   会中,25位知名专家和学者就细胞治疗技术和临床转化应用作了精彩报告。此次研讨会加强行业交流,分享了细胞治疗技术的规范、进展,为细胞治疗的基础及临床研究领域的高科技人才培养提供有效的支持和交流平台。   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