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医生的自白: 产科麻醉,多的是你不知道的凶险!

2015-11-17 佚名 湖南省妇幼保健院

“不就生个孩子嘛,你看张三家,李四家哪个不是那么生的,哪像你们说的那么危险恐怖。” 产科麻醉医生们最常听到的,就是这样的质疑——“生孩子难吗?看人家生的那么轻松,肯定不难。那既然这样,要你们麻醉医生做什么呢?” 其实医生真不是吓唬大家,如果所有产妇生产的都一样,那医生的确也就简单轻松多了。可问题是,也许麻醉医生们遇到的大部分孕妇生产情况都不一样呢? 产科麻醉的风险

“不就生个孩子嘛,你看张三家,李四家哪个不是那么生的,哪像你们说的那么危险恐怖。”

产科麻醉医生们最常听到的,就是这样的质疑——“生孩子难吗?看人家生的那么轻松,肯定不难。那既然这样,要你们麻醉医生做什么呢?”

其实医生真不是吓唬大家,如果所有产妇生产的都一样,那医生的确也就简单轻松多了。可问题是,也许麻醉医生们遇到的大部分孕妇生产情况都不一样呢?

产科麻醉的风险在于个体差异大。

麻醉医生们棉铃的可能是孕妇羊水栓塞,围术期心肌病、高血压心脏病、心衰、产科大出血,全脊髓麻醉,药物过敏和中毒、仰卧位低血压等各种意想不到的情况,孕妇们随时都可能出现生命的危险。

前精心的评估和准备;手术过程中,麻醉医师全程监测病人的心率、血压、呼吸、体温等所有的生命体征,判断异常情况,并及时的给予治疗;手术后可能进入重症监护室继续治疗,所以麻醉医师又被称为手术室的“生命守护者”。

不信?跟随我来瞧瞧麻醉医生的一天吧~

2015.11.6:一个普通的星期五,带你走近湖南省妇幼保健院麻醉手术科麻醉医生们的一天,了解他们那些从不言说的默默付出。

1、上午

一位26岁产妇在进行剖宫产手术时,麻醉医师陈琴观察到产妇的脸色开始变得更苍白,立即询问产妇情况,而产妇因有些烦躁,并未回答医师的问题。

麻醉医师立即测量血压,通过血压测量准确地判断病人发生了仰卧位低血压综合症,马上下达一系列的医嘱。

妊娠晚期的产妇因为巨大的妊娠子宫,在平卧位时可压迫腹腔下腔静脉,使下腔及盆腔内静脉回流受到影响,从而引起血压下降出现休克等一系列表现。因此,又被称为仰卧位低血压综合症。

此时病人述胸闷,头痛,耳鸣,嘴唇发麻。

再测产妇血压已经迅速下降,这些变化发生在短短的一分钟内。

一系列医嘱下达和执行后,产妇血压平稳了,逐渐升至正常数值,产科医师动作麻利的取出宝宝,随着婴儿“哇”的一声清脆的哭声,产妇也慢慢的安静下来。

麻醉手术中,平静的表象下潜伏的是重重危机。

生在左,死在右,我们就在中间那窄窄的独木桥上工作,如临深渊!

麻醉医生必须有一颗强大的内心。

每次给病人麻醉都是一项非常精细的活,准确的位置,药物注射的速度,病人的各项体征都要把握的刚刚好。

这时的手术室,医学仪器不停发出的“滴滴”声,似乎提醒着在场的所有人,这是生命的声音,每个数字或图形的变化都牵动着他们的心,随时需要做出正确的处理。

那一刻,医生的神圣使命感就会油然而生。

2、剖宫产手术完成后

众人皆以为麻醉医生只不过就是打一针了事,殊不知其背后的凶险与高压,这不,刚刚结束上一台剖宫产手术把产妇送回病房,就听闻来了一个凶险性前置胎盘的产妇,需要立即行剖宫产手术。

麻醉医生们才平息下来的心情又悬到半空中!

迅速报告给麻醉手术科李爱媛主任和陈亮副主任医师后,在最短的时间内成立了一个“主任-主治-经治”的三级医师抢救团队。

马上众人分工协作:

麻醉医师蒋文琛做联合腰麻穿刺置管术,邓泽湘医生为病人施行了颈内静脉置管术,陈琴医师准备全麻抢救插管用品,陈书先医师完成自体血回收装置的安装,产科和新生儿科医师均就位。大家紧张有序的进行,一切准备就绪,手术开始。

经过一个半小时的手术,在麻醉医师精确的调控和适时的处理以及手术医师仔细的止血和高超的手术技巧下,病人术中出血1000ml,产妇生命体征平稳,母子均平安。直至安全送返产妇和婴儿回病房后,大家才长吁一口气。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中,谁也不知道下一刻你踩的究竟是地雷还是平地。

如果把整个手术过程比作在航母上开飞机,手术室就是航母平台,而麻醉医师就好像是机长,要保证飞机顺利起飞,又要确保安全着陆,同时在整个行程中还必须平稳。

3、临近下班

“叮铃铃……”临近下班时间,又接到一个急救电话。原来是一位产后大出血的产妇,分娩后发生腹痛,心慌,气促,烦躁和休克等症状。

患者情况危急,需要立即行剖腹探查术。

刚准备下班的麻醉医师和护士们又整装待发,准备新的一轮战斗……手术很成功,术后为了加强监测,患者在重症监护室继续治疗。

待病人病情平稳,白班的麻醉医师方才下班,此时已经是晚上的20点,连续工作12个小时的白班医生方才脱下绿色工作服,准备回家。

这就是麻醉医生的普普通通的一天,当病人生命受到威胁时,他们总是最快的出现在第一线!

据统计

2015年注册麻醉医师全国不到10万人,而如果按照欧美国家每万人2.4个麻醉医生的标准,中国应该配备30到35万名麻醉医生。

20多万的差距,导致中国麻醉医生连续加班,严重体力透支。

加上工作需要口罩捂得严实,手术室的环境密不透风,整天见不到阳光、还有麻醉药物废气、尖针误伤等风险,故而长期工作在手术室的麻醉医师和护士常常到了下午即感到胸闷气短、头发晕。

2014年全国先后有15名中青年麻醉医生猝死,令人扼腕叹息!

来自麻醉医生的自白

作为麻醉医师的我们是如履薄冰,不过我们不是一个人独自在战斗!

我们有一个专业的团队!团结的队伍!不断进取的队伍!

虽然近年来关于麻醉医生猝死的报道不绝于耳,虽然我们每天在高压下工作,但我们为了病人的安全,再苦再累我们也要坚持下去!

作者:佚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1)
#插入话题
  1. 2016-09-15 1e10c84am36(暂无匿称)

    文章不错,值得拜读

    0

  2. 2016-05-04 Liufeng6206

    越说要重视的实际上越不重视!

    0

  3. 2016-04-11 Wechat4343a314

    麻醉风险多多,更多的是潜在和不可预知,要求临床知识和经捡全面,掌握多学科知识和夲领,以及急危重病人抢救。麻醉医师真幸苦。

    0

  4. 2016-04-10 Liufeng6206

    现阶段只能是说说。

    0

相关资讯

Pediatrics:手术麻醉对儿童IQ、大脑结构的影响

辛辛那提儿童医院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建议更深入地去研究麻醉在分子水平上对儿童大脑造成的负面影响,从而减轻麻醉对儿童的潜在威胁。

Br J Anaesth:老年患者大脑对全麻药更敏感

全身麻醉是指麻醉药经呼吸道吸入、静脉或肌肉注射进入体内,产生中枢神经系统的暂时抑制,临床表现为神志丧失、全身痛觉消失、遗忘、反射抑制和骨骼肌松弛。全身麻醉的这种抑制作用是完全可逆的,当药物被代谢或从体内排出后,患者的神志及各种反射逐渐恢复。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越来越多的老年患者在接受手术或者介入性操作时需要进行全身麻醉,然而高龄是出现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主要危险因素,因此更深入的了解全身麻醉药物如何

打开脑袋唱歌?医学真是越来越神了

清醒开颅术 脑功能区 麻醉 传统开颅术

Anesthesiology:婴儿期接受麻醉,患儿认知功能和情绪或改变

发表在Anesthesiology的一篇研究表明,孩子们若在婴儿期接受麻醉,则可能会造成他们情绪和行为发生变化,并产生焦虑,且会影响以后的生活。根据FDA数据,美国每年约有100万名4岁以下的儿童接受全麻手术。一些调查麻醉对儿童的影响的回顾性研究已经观察到,在婴儿期对患儿实施麻醉,有可能导致患儿今后出现认知功能障碍,并导致多种麻醉并发症的风险增加。其他动物研究也表明,动物幼崽若接受麻醉,则今后生活

麻醉、手术期心律失常的处理

围术期心律失常的处理原则 ①首先应确诊各类心律失常,再寻找其发生原因及相关诱因。 ②对严重而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应迅速处理,避免其恶化。上述心律失常包括多源性室早、室早R-on-T现象、室性心动过速、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及室率缓慢的Ⅱ度房室传导阻滞和室颤; ③应重视伴明显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心律失常的处理,维持正常窦性心律或适宜的心室率。 一、快速型心律失常的处理 (一)窦

麻醉觉醒 手术刀下的恐怖体验

手术开始后,医生的手术刀划开他的皮肤,他忍受撕心裂肺的疼痛,却无法动一下,向医生们求救。“等等,先不要开始,我还能听见你们!”医生举起手术刀的一瞬间,患者拼命呐喊,但无论多么撕心裂肺的求救,都只有自己才能听到……什么是麻醉觉醒?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可怕的状况?经历麻醉觉醒之后,会是什么状态?麻醉觉醒,你会中招吗?如何证实麻醉觉醒的发生?几个月前,笔者拟在全麻下行腰椎间盘手术,虽说已在医院上班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