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5万人队列研究结果出炉,精准医学计划焕发希望之光

2016-12-26 测序中国 测序中国

12月23日,最新一期的《Science》刊登了两篇“背靠背”发表的重量级文章。其中一项成果将超过50,000人的基因组数据与其电子病历相结合,发现了潜在的新致病基因。另一项研究的数据进一步表明,每250人中就有1人可能携带基因变异,进而使他们具有心脏病发作和中风的风险,但没有得到充分的治疗。3.5%的参与者携带与疾病明显相关的基因突变此前,欧洲和美国的几个项目已经分析了大量人群的DNA,并将数据


12月23日,最新一期的《Science》刊登了两篇“背靠背”发表的重量级文章。其中一项成果将超过50,000人的基因组数据与其电子病历相结合,发现了潜在的新致病基因。另一项研究的数据进一步表明,每250人中就有1人可能携带基因变异,进而使他们具有心脏病发作和中风的风险,但没有得到充分的治疗。

3.5%的参与者携带与疾病明显相关的基因突变

此前,欧洲和美国的几个项目已经分析了大量人群的DNA,并将数据与临床信息相结合,以分析基因突变与疾病和性状之间的联系。但这些研究迄今为止都在寻找常见的基因标记,而不是对疾病风险有更大影响的罕见变异。此外,并不是所有这些研究都与参与者共享DNA结果。

为了找到罕见的疾病变异并将患者的DNA结果进行整合,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Geisinger医疗系统和纽约的Regeneron Pharmaceuticals公司对50,726名 Geisinger患者的外显子组进行测序。这些志愿者大多是宾夕法尼亚的农村人口,98%的人有欧洲血统,平均年龄为61岁,并同意分享他们的电子病历进行长期健康研究。

与之前的研究结果类似,研究人员发现,平均每个人具有21个左右罕见的或可导致功能丧失的变异。通过对患者医疗记录的分析表明,这些罕见变异对疾病相关医学性状有重要的意义。

其中一篇文章的结果显示,3.5%的参与者具有与疾病明显相关的76个基因的突变,例如BRCA1乳腺癌风险基因和心脏病相关基因。与此同时,这些人也被告知了他们的突变状况,以便在今后需要的时候采取适当的医疗措施。

另一篇文章中,研究人员进一步深入分析了已知导致胆固醇水平异常升高的三个基因的临床影响,这些基因可能导致人在早年时容易发生心脏病和中风。果不其然,具有此类突变的229个人中,其低密度脂蛋白内的胆固醇水平较高,并且比一般人患冠状动脉疾病的可能性更大。但是,仅有58%的患者使用了治疗该疾病的标准药物——他汀类,而且这些患者中只有不到一半使用了合适的剂量。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在整个人群中筛选这些使胆固醇升高的变异是有很大意义的。

然而,这项研究也有不足之处,其并没有确定可能作为药物靶点的新的疾病基因。这是因为一般情况下致病基因变异较为罕见,通常只在一两个人中发现,因此需要有更多的案例才能统计出变异与基因风险间的联系,而50,000人这个数量还不够多。

展望

以上这些变异的作用需要进一步的验证,例如结合百万人群的精准医学计划、百万退伍军人计划等,进而得出更加精准的结果。与此同时,这些项目对于罕见病的研究也将具有重要的意义。

原始出处:

F.E Dewey et al., “Distribution and clinicalimpact of functional variants in 50,726 whole-exome sequences from theDiscovEHR study,” Science, doi:10.1126/science.aaf6814, 2016.

N.S. Abul-Husn et al. “Genetic identificationof 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 within a single U.S. health care system,”Science, doi:10.1126/science.aaf7000, 2016.

作者:测序中国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0)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Cancer:研究表明精准医学进展能够改善乳腺癌治疗

最近一项研究展示了如何利用精准医学方法——肿瘤基因组检测——帮助乳腺癌患者减少过度治疗,将化疗的作用最大化。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Cancer上。研究发现医生建议和最终治疗决策与病情检查结果高度相关,表明肿瘤基因组检测能够帮助医生辨别哪些病人能够从化疗中获益最大,哪些病人可以安全地停止化疗治疗。癌症领域的大多数精准医学研究都针对参与临床试验的病人。几乎没有研究对于医生如何利用生物标记物检测

精准诊疗或助儿童摆脱“孤独”

有这样一群特殊的儿童,在西方被称为“星星的孩子”——像星星一样,孤独地闪烁在另一个世界。他们目光澄亮,却对人视而不见;听觉灵敏,却对父母的呼唤充耳不闻;发声正常,却不与他人交流;常被认为是智障,却又常在部分领域能力超常……他们就是孤独症儿童。 孤独症也叫自闭症,是一种由于神经系统失调导致的发育障碍性疾病。由于病因十分复杂且至今尚未明确,一度被认为是“无法治愈”的绝症。 为探讨孤

“精准医学”尚需精准理解:对《自然》《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两篇文章的冷思考

“精准医学”这一概念自2015年年初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国情咨文中重提后,远渡重洋,在中国社会各界产生了轰动效应,被广泛推崇,各地的研讨会此起彼伏,研究中心也纷纷挂牌成立,似乎成了医学未来发展的代名词。 然而,最近国际知名学术期刊《自然》和《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相继发表文章对此表示质疑,并引发科学家激烈讨论,让人们不得不重新思考和认识“精准医学” 。 精准医学并不能惠及大部分患者?

陈润生院士:精准医学 市场巨大困难同样巨大

“虽然有很好的概念,虽然给我们展示了医疗体系未来的美好前景,但不论是组学检测还是大数据分析,都存在着一些巨大的障碍,所以我认为精准医学目前才刚刚起步,我们还有太多的事情要做。”12月8日,在北京举行的2016中国大数据技术大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润生再三强调了这一点。2015年1月20日,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出了要开展精准医学的研究,这标志着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开始了精准医学研究。之后,在国家领导人

陈润生院士:精准医学可能促进四大相关产业发展

陈润生院士 当前,精准医学研究已成为新一轮国家科技竞争与引领国际战略的制高点。那么精准医学可能在哪些方面促使产业的变革和发展呢?我个人认为,至少有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精准医学可以促使海量的生物样本库和数据库的发展。大家知道,由于精准医学的推动,那么需要测量百万人量级的这些人的组学信息,首先就要涉及到这百万人生物样品的获取,保管、提取和提供给这些人使用,这当然是一个很

詹启敏:精准医学是我国医学发展历史机遇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詹启敏在23日召开的中国第二届生命组学与精准医学大会上表示,科技创新是解决我国医疗领域诸多问题,推进健康中国的关键所在,而精准医学是我国医学发展的历史机遇。詹启敏说,大健康战略的重点在于关注生命全过程和健康的多环节,“老百姓对健康的需求通俗来讲就是不生病、少生病、晚生病、生了病能看得起病,而要满足这些需求需要科技创新在多个环节发力。”“医学实践表明,任何一种重大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