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糖尿病相关性昏迷的救治,性命攸关!

2016-12-12 山东省济南医院糖尿病诊疗中心主任 王建华 医学界内分泌频道

昏迷是糖尿病最主要的急性并发症之一,对患者的神经系统影响尤大,如果抢救不及时、昏迷时间持续6小时以上,就会造成脑组织不可逆的损伤,甚至死亡。导致糖尿病患者昏迷的原因有很多,大致可分为“糖尿病相关性昏迷”(如低血糖昏迷、酮症酸中毒昏迷、高渗性昏迷、乳酸性酸中毒昏迷等)和由合并症引起的昏迷(如急性脑卒中等)。本文主要谈谈“糖尿病相关性昏迷”的几种常见类型及救治要点。一、低血糖昏迷  当血糖低

昏迷是糖尿病最主要的急性并发症之一,对患者的神经系统影响尤大,如果抢救不及时、昏迷时间持续6小时以上,就会造成脑组织不可逆的损伤,甚至死亡。




导致糖尿病患者昏迷的原因有很多,大致可分为“糖尿病相关性昏迷”(如低血糖昏迷、酮症酸中毒昏迷、高渗性昏迷、乳酸性酸中毒昏迷等)和由合并症引起的昏迷(如急性脑卒中等)。本文主要谈谈“糖尿病相关性昏迷”的几种常见类型及救治要点。


一、低血糖昏迷  




当血糖低于2.8mmol/L时,称为低血糖(接受药物治疗的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 3.9mmol/L则属于低血糖范畴)。严重低血糖是糖尿病昏迷最常见的类型。


常见诱因有:

①降糖药物(尤其是胰岛素)用量过大;

②注射胰岛素以后,没有及时进餐或进食量过少;

③运动量增加,但没有相应增加进食量或减少药量。


在低血糖昏迷发生前,病人往往有心慌、头晕、饥饿感、出冷汗、手足颤抖等自觉症状,此时立即进食甜食便可化险为夷,否则病情将会进一步发展,出现烦躁、抽搐、精神异常、神志恍惚,直至进入昏迷状态。


二、酮症酸中毒昏迷 




是由于体内胰岛素严重缺乏引起糖代谢紊乱、酮体产生过多,血液pH下降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常见诱因有:

①各种严重感染;

②擅自将胰岛素减量或停用;

③机体处于应激状态(如外伤、大手术、急性心脑卒中等);

④暴饮暴食等等。


患者早期往往表现为口渴、多饮、多尿及乏力、消瘦,进一步发展则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并有心慌气短。酸中毒加重时,有头晕、嗜睡、烦躁、呼气中带有烂苹果味,继而出现意识模糊、反应迟钝而陷入昏迷。患者血糖多在16.7~33.3mmol/L,血酮体>4mmol/L,尿酮体阳性,血pH值往往低于7.35。


三、非酮症高渗性昏迷 


该病特点是血糖极高但无明显的酮症酸中毒,血浆渗透压增高,有严重脱水及进行性意识障碍。


常见诱因有:

①各种严重感染,尤其是急性胃肠炎(呕吐、腹泻)、肺炎等;

②不适当应用利尿剂、脱水剂;

③静脉大量输注葡萄糖;

④急性胰腺炎、急性心梗、大面积烧伤等应激情况。


这种昏迷多见于口渴中枢功能减退的老年人,以严重脱水及神经精神症状(如抽搐、一过性偏瘫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化验检查提示高血糖(>33.3mmol/L)、高血浆渗透压(>320mos/L),而尿酮体检查多为阴性;该病病情危重、死亡率高,必须及早诊断和治疗。


(酮症酸中毒和非酮症高渗性昏迷的鉴别)


四、乳酸性酸中毒昏迷 




乳酸性酸中毒昏迷较为少见,但也不可忽视。


该类型见于有肝肾功能不全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往往是由于过量服用双胍类(主要是苯乙双胍)药物引起。这是因为这类药物对肌肉内乳酸的氧化,以及肝糖原异生均有抑制作用,而且由于肾功能不好,导致乳酸排泄障碍,致使血液中乳酸过多积聚,引起中毒。


该急症的早期表现为食欲不振、恶心、呕吐,逐渐发展到呼吸深大、皮肤潮红、烦躁不安,以至发生昏迷;化验检查:血乳酸增高(5.0mmol/L),血pH值小于7.35。


糖尿病相关性昏迷,这样救治!


糖尿病患者发生昏迷时,若不及时抢救,很可能有生命危险,救治应争分夺秒。


1、首先,需要区分是“低血糖性昏迷”还是“高血糖性昏迷”。


一般说来,“低血糖性昏迷”常常表现为全身肌力瘫软,皮肤潮湿,体温下降而呼吸平稳,呼吸无特殊气味;而“高血糖性昏迷”的病人,则见呼吸深而快,口渴,皮肤及口唇干燥,呼出气体似有苹果味。最简单有效而又可靠的鉴别方法是快速测定指血血糖,可在1~2分钟内完成。


2、如果患者意识尚清并能吞咽,低血糖患者可让其喝甜饮料或吃糖块、甜点;高血糖患者可嘱其尽量多饮白开水(或淡盐水)。


3、若患者意识不清,应将病人放平,头部偏向一侧,以免呕吐造成窒息,解开衣领,以保证其呼吸道通畅,并立即与急救中心联系,迅速送至医院抢救。


原则上,在没搞清楚患者昏迷的原因之前不要随便给病人喂食糖水,以免加重病情,此外,给意识不清的病人喂糖水容易造成呛咳甚至窒息。


4、当一时无法判断出糖尿病患者昏迷的原因时,暂时不要实施上述抢救措施,因为高血糖与低血糖两种原因引起的昏迷的治法是完全相反的。


用血糖仪检测随机血糖是最可靠的方法,如果现场没有血糖仪,根据患者家属提供的进餐、用药情况以及症状特点,也可为诊断提供有力的帮助。

作者:山东省济南医院糖尿病诊疗中心主任 王建华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8)
#插入话题
  1. 2017-04-07 脱因不花

    很好的分享!谢谢

    0

  2. 2017-01-02 幸运8355

    非常好,感谢

    0

  3. 2017-01-02 幸运8355

    学习了,感谢分享

    0

  4. 2016-12-25 李东泽

    很好,不错,以后会多学习

    0

相关资讯

Cell:糖尿病研究重大突破!青蒿素可让α细胞产生胰岛素

一种简单而又优雅的策略有望治疗1型糖尿病:在病人体内,利用新产生的分泌胰岛素的细胞替换受到破坏的β细胞。多年来,为了诱导这种转化,全世界的科学家们已利用干细胞或成体细胞尝试过多种方法。他们的努力已导致人们对参与β细胞发育的分子机制有了基本了解,然而能够成功实现这一点的化合物是缺乏的。奥地利科学院CeMM分子医学研究中心小组领导者Stefan Kubicek及其团队最终取得领先:在他们最新的发表在C

用富硒大米、硒酵母防治糖尿病?一个天大的坑!

中国已成为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国家,据统计全国糖尿病患者总数高达1.1亿。自从1990年发现硒的类胰岛素作用以来,不仅富硒大米、富硒鸡蛋、富硒茶等打着富硒旗号,声称有防治糖尿病的作用,而且也有极少数医生为糖尿病患者开具硒酵母。其实,用富硒大米、硒酵母等防治糖尿病,是一个天大的坑!一、接近毒性剂量的硒,才有类胰岛素作用无论无机硒还是有机硒,都只有采用很高的、接近毒性的剂量才能发挥类胰岛素作用,但这些剂量

JBC:科学家糖尿病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

图片来源:www.phys.org近日,发表在国际杂志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上的一项研究报告中,来自新西兰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阐明了控制机体胰岛素释放的分子机制,这或为深入研究个体对2型糖尿病的遗传易感性提供新的线索和希望,同时研究者在文章中也首次发现β连环蛋白对于控制机体胰岛素释放至关重要。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其机体既不能产生足够的胰岛素,也不能识别机体中存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如何自我筛查?

糖尿病患者合并下肢周围神经病变,分为无痛性神经病变和痛性周围神经病变,这两种情况都会给患者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影响。前者因为患者的保护性感觉如痛觉、触觉、位置觉等丧失,因不易察觉小的足部皮肤损伤而导致溃疡出现、加重最后甚至需要截肢。而后者会因为给患者带来剧烈的疼痛如针刺痛、烧灼痛、刀割痛、触电样或钝痛等,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严重困扰,甚至会导致情绪、心理异常。所以,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早期筛查、早期

细胞疗法有望让糖尿病患者告别胰岛素注射

近日,加州大学Irvine分校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全新的细胞疗法。它有望能一劳永逸地治疗I型糖尿病患者,让他们免除每日注射胰岛素的烦恼。I型糖尿病又称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无法产生足够的胰岛素来调节体内血糖水平。I型糖尿病大约占糖尿病总数的10%左右,在中国每年每10万人中大约有1例新病例。尽管发病人数较少,但一旦发病后,患者便需要每天注射胰岛素以控制病情和维持生命。由于I型糖尿病往往在青少年时

2016年糖尿病重要研究进展回顾

2016年糖尿病重要研究进展回顾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数最多的国家。据最新数据显示,中国糖尿病患者人数已达1.14亿,约占全球糖尿病人总数的三分之一。降低血糖并不是糖尿病治疗的唯一目的,在有效控制血糖的同时,预防和减少低血糖风险或诱发的心血管事件等并发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命才是最终目标。近年来关于糖尿病致病机理、新型疗法及药物、以及同其它疾病关联性的研究越来越多,层出不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