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aesthesia:瑞芬太尼与右美托咪定用于术中镇痛的比较:系统回顾与meta分析

2019-06-29 anesthGH 罂粟花

术中瑞芬太尼的使用与术后镇痛需求及阿片类药物使用量增加有关。右美托咪定具有可取代瑞芬太尼用于术中全身麻醉的特点,但现有文献报道的结果之间相互矛盾。我们进行这项meta分析,旨在探讨是否使用包括右美托咪定在内的全身麻醉会比使用包括瑞芬太尼在内的全身麻醉所引起的术后疼痛更少。

背景与目的

术中瑞芬太尼的使用与术后镇痛需求及阿片类药物使用量增加有关。右美托咪定具有可取代瑞芬太尼用于术中全身麻醉的特点,但现有文献报道的结果之间相互矛盾。我们进行这项meta分析,旨在探讨是否使用包括右美托咪定在内的全身麻醉会比使用包括瑞芬太尼在内的全身麻醉所引起的术后疼痛更少。

方  法

搜索MEDLINE和PubMed电子数据库截止2018年10月以前的相关数据。只纳入患者实施全身麻醉,并比较右美托咪定与瑞芬太尼给药情况的随机试验。meta分析主要采用随机效应模型。主要观察结果是术后两小时患者静息时的疼痛评分(视觉模拟评分:0-10)。次要观察结果包括:术后24h静息时的疼痛评分、术后2h和24h阿片类药物的使用量,以及低血压、心动过缓、寒战和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结 果

本研究共纳入了21项随机试验,包括1309名患者。右美托咪定组术后2h静息疼痛评分较低,平均差异为-0.7 (95%CI:-1.2 ~ -0.2)、I2 = 85%、p = 0.004,试验数据质量可靠。右美托咪定组的继发性疼痛预后也明显较好。在接受瑞芬太尼镇痛的患者中,低血压、寒战和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至少是右美托咪定组的两倍。右美托咪定组的镇痛持续时间较长,术后吗啡使用量及紧急镇痛情况较少,两组间的心动过缓发生率相似。

结 论

瑞芬太尼相比,全身麻醉期间使用右美托咪定进行术中镇痛,可缓解术后24小时内的疼痛,并且副作用更少。

原始出处:

Grape S, Kirkham KR, Frauenknecht J, et al. Intra-operative analgesia with remifentanil vs. dexmedetomidine: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with trial sequential analysis.[J].Anaesthesia. 2019 Jun;74(6):793-800.

作者:anesthGH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相关资讯

瑞芬太尼诱发痛觉过敏相关受体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贾娟,兰州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石翊飒,兰州大学第二医院麻醉科 阿片类药物引起的痛觉过敏(opioid-induced hyperalgesia,OIH)是指使用阿片类药物后痛觉阈值降低,对正常的疼痛刺激更加敏感。瑞芬太尼作为超短效阿片类镇痛药,代谢不受肝、肾功能影响,主要由血浆非特异性酯酶水解,具有起效迅速、半衰期短的特性。相比于其他阿片类镇痛药物,瑞芬太尼更容易发生

瑞芬太尼引起的痛觉过敏

在麻醉诱导及维持过程中,镇痛是不可或缺而且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瑞芬太尼是一种新型超短效阿片类镇痛药物,具有起效快、半衰期短、消除迅速、连续输注无蓄积、术后无苏醒延迟或者呼吸抑制,以及代谢不依赖于肝肾功能的特点,而其消除又不受年龄、性别、体重的影响,因此作为麻醉维持用药在各类手术的麻醉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是研究表明,瑞芬太尼可以以剂量依赖的方式引起痛觉过敏及药物耐受,导致患者术后对其他阿片类药物需

Anesth Analg:艾司洛尔对胃食管交接区的影响:14名健康志愿者随机、双盲的交叉研究

被动的反流可能发生在整个围手术期,增加肺部误吸和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风险。食管胃交界区(EGJ)是阻止胃内容物被动反流的屏障。在麻醉期间使用的催眠药和阿片样物质,特别是瑞芬太尼已证明能降低食管胃交界处(EGJ)中的压力。通常用于抵抗心动过速和高血压的艾司洛尔已被证明在全身麻醉期间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像瑞芬太尼一样,β1-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可用于减轻气管插管的应激反应,并改变围手术期麻醉需求。也可能减少术

Anesthesia & Analgesia:右美托咪定与瑞芬太尼用于支气管内超声引导下支气管针吸活检术的监护性麻醉:随机对照试验

本研究假设,与瑞芬太尼相比,在非插管患者中右美托咪定用于支气管内超声引导下支气管针吸活检术(EBUS-TBNA)的监护性麻醉(MAC),较少引起主要呼吸系统不良事件发生(呼吸过缓、呼吸暂停和氧饱和度下降的发作次数),但围手术期满意度无差异。

Lancet:瑞芬太尼自控镇痛用于产前阵痛

研究认为瑞芬太尼病人自控镇痛对于分娩阵痛的控制效果优于哌替啶,有望成为分娩镇痛的新一线方法

瑞芬太尼在重症监护室镇痛镇静方案中的应用

提供有效的镇痛和充分的镇静是重症监护医学的普遍接受的目标。由于超短效的阿片类药物瑞芬太尼的快速、器官保护和代谢时间可预知等特性,使它对重症监护病房(ICU)中基于镇痛的镇静策略非常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