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t:胃部微生物群诱导恶性肿瘤前期病变

2021-08-21 haibei MedSci原创

该研究表明,恶性肿瘤前期的主要组织病理学特征在移植了来自肠化生或GC患者的胃微生物群的GF小鼠中是可重复的。

胃癌(GC)是导致全世界癌症相关死亡率的一大病因。尽管遗传因素或行为风险可能导致GC,但同时,它是由微生物致癌物--幽门螺旋杆菌--引起的最具代表性的癌症实例,幽门螺旋杆菌是第一个被公认的细菌致癌物。幽门螺杆菌感染会引发慢性浅表性胃炎(CSG),根据Correa广泛接受的级联理论,依次出现顶细胞丧失的萎缩、肠化生(IM)和发育不良,最终导致GC。高酸度的胃环境限制了微生物的生长,从而降低了进入消化道的病原体的感染风险。随着胃癌发生级联的进展,由于顶细胞丧失导致的胃酸分泌减少,使得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生后各种细菌的定植和过度生长。

幽门螺杆菌在GC发展中的作用,包括其毒力、遗传多样性和宿主的炎症反应,已经被广泛研究。有趣的是,幽门螺杆菌诱导的GC的易感性已经被发现是不同的,只有少数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最终会发展为癌症。因此,非幽门螺杆菌的胃部微生物也可能与幽门螺杆菌一起参与致癌:事实上,在胃癌患者中,已检测到高含量的肠道共生菌,而幽门螺杆菌的含量较低。胃微生物群的动态也取决于胃蛋白酶原I/II的比例,抑酸药物的使用,如质子泵抑制剂,以及疾病状态。胃微生物群的结构在整个Correa的级联中可以有很大的变化,表明生物群失调与GC的进展有关。

为了更好地了解胃癌发生的生物学特性,小鼠模型可以提供一个良好的研究系统,以评估在不同疾病阶段从人类采集的胃微生物群落的功能特性。转基因胰岛素-胃泌素(INS-GAS)小鼠可以自发地发展为胃腺癌,此外,小鼠感染小鼠适应性的螺旋杆菌会加速疾病进展,这是最被广泛接受的小鼠GC模型。 然而,在这些模型中,促进循环胃泌素升高的宿主因素可引起慢性胃炎和消化道肿瘤。

尽管除幽门螺旋杆菌外的微生物也可能有助于胃癌的发生,但目前,用于研究人类胃部微生物群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的野生型无菌(GF)小鼠模型还没有出现。最近,研究人员评估了移植了来自不同胃病患者的胃微生物群的GF小鼠胃的组织病理学特征,以及它们与微生物群的关系。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分析了12名胃发育不良或胃癌患者的胃冠、胃窦组织和胃液中的微生物群概况。此后,将慢性浅表性胃炎、肠化生或GC患者(分别为n=15和n=12)的胃冠和胃窦组织及胃液接种到42只GF C57BL/6小鼠身上。研究人员通过扩增子测序对胃部微生物群进行分析。接种后1个月,研究人员对小鼠胃部的组织病理学特征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还对另外15只独立的GF小鼠进行了1年的分析。

用人类内窥镜活检组织移植的无菌(GF)小鼠胃的组织病理学分析

结果显示,发育不良或GC患者的胃冠和胃窦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相似肠化生或GC患者的胃微生物群选择性地定植于小鼠胃部,并诱发恶性肿瘤前的病变:顶细胞的丧失和炎症灶的增加,F4/80和Ki-67的表达,以及CD44v9/GSII凝集素的表达。接种后1年时,研究人员注意到了明显的小鼠发育不良变化。

因此,该研究表明,恶性肿瘤前期的主要组织病理学特征在移植了来自肠化生或GC患者的胃微生物群的GF小鼠中是可重复的。GF小鼠对于研究人类胃部微生物组的功能是有用的。

 

原始出处:

Soon-Kyeong Kwon et al. Human gastric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 recapitulates premalignant lesions in germ-free mice. Gut (2021). 

 

作者:haibei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2)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Cancers:家族史和胃癌风险的关系:STOP研究的合并分析

研究表明,有一代胃癌家族史可增加近2倍的发生胃癌风险,并且表明不同病理类型以及部位的风险不同,为以后的预防提供帮助。

补硒可显著提高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

补硒可显著提高对萎缩性胃炎的疗效,减少胃癌发病率。

The Oncologist:中国胃癌患者不同HER2状态的治疗模式和预后:一项非干预注册研究(EVIDENCE)

安全性上与曲妥珠单抗和化疗已知的安全性一致; 曲妥珠单抗治疗改善了患者预后。该研究提供了一线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中国HER2阳性mGC患者的真实世界数据。

Gastric Cancer: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与胃癌风险的相关性

TyG指数可能是一种新的胃癌发生的预测生物标志物

Gastric Cancer: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可以预测胃癌的发生

胃癌是一种多因素、多步骤的疾病,其中环境、宿主和基因是胃癌发生的主要原因。虽然全球的胃癌的发病率有所下降,但目前仍然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Clinical &Translational Gastroenterology: PFKFB3 过表达在胃癌进展中具有强烈的负面影响

胃癌(GC)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我国恶性肿瘤中位列第三、第二位,严重威胁着居民的身体健康,胃癌细胞的高侵袭性和转移性是胃癌预后不良的主要原因。

拓展阅读

总生存期近17个月!BMJ:这类胃癌患者治疗获益更大,死亡风险更低

研究表明抗PD-1抗体tislelizumab联合化疗治疗局部晚期不可切除或转移性胃或胃食管交界处腺癌,患者可获得更高的总生存期,且安全性可控。

读书报告 | 免疫化疗重塑免疫反应促进胃癌一线治疗应答

晚期胃食管腺癌(GEA)的一线治疗目前已向同步化学免疫治疗转变。抗PD-1治疗在胃食管腺癌中的疗效中规中矩且具有异质性。

读书报告 | 特瑞普利联合化疗围手术期治疗局部晚期胃癌和胃-食管结合部癌的II期临床研究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王峰、徐瑞华教授团队发起的开放、随机对照、两中心II期临床研究,比较围手术期使用特瑞普利单抗联合化疗与单独化疗对cT3-4aN+M0胃或胃食管交界处腺癌患者的疗效。

J Clin Pathol:NTRK基因改变在肝样胃癌中的特异性富集

NTRK基因改变与dMMR状态之间的关系可能因肿瘤生物学特性的不同而有所差异,这对于未来的研究和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吕坤/张妍/孙仰白/马明哲团队《自然·通讯》:靶向 SOX13 可抑制呼吸链超级复合物的组装,克服胃癌的铁变态反应耐药性

研究进一步揭示了扎那米韦通过抑制SOX13/SCAF1轴增强细胞对铁死亡敏感性,逆转胃癌顺铂耐药的作用及机制,为扎那米韦的临床新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衡道丨笔记】胃癌精准治疗的生物标志物探索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病理科32周年系列公开课”的课程中,王妍老师为大家带来了胃癌精准治疗的生物标志物探索的内容。摘要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