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uropace:一项关于房颤的流行病学及发病率的研究

2013-05-06 czs890510 网络

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其导致的脑卒中及其他血栓栓塞事件是患者死亡或致残的主要原因,多国的临床研究表明房颤的总发病率约为1%,近年来房颤的发病率正逐渐增加,然而目前多数临床研究都选择了特定的人群,如老年人、住院患者,仅有少数研究是针对全人群的,而特定年龄、性别的房颤的流行病学研究几乎没有。 同样关于特定性别、年龄的房颤发病率的研究也很少,目前仅有4项临床研究,其研究的年限分别为1990年

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其导致的脑卒中及其他血栓栓塞事件是患者死亡或致残的主要原因,多国的临床研究表明房颤的总发病率约为1%,近年来房颤的发病率正逐渐增加,然而目前多数临床研究都选择了特定的人群,如老年人、住院患者,仅有少数研究是针对全人群的,而特定年龄、性别的房颤的流行病学研究几乎没有。

同样关于特定性别、年龄的房颤发病率的研究也很少,目前仅有4项临床研究,其研究的年限分别为1990年至1993年、1993年至2007年、2001年至2003年和1993年至2005年,目前还没有近5年的发病率研究,据此Wilke T等通过对德国830万人群的调查研究,对房颤的流行病学及发病率情况进行了深入研究。

该研究定义的房颤患者为1年内至少2次门诊诊断为房颤或至少1次住院检查为房颤的患者,该研究的年限为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首发房颤定义为在2008年新出现的房颤,并符合下列条件:第一、2007年或以前并未诊断房颤;第二、患者在2007年未服用口服抗凝药;第三、患者在2008年至少2次门诊诊断房颤或1次住院诊断房颤。结果显示,在8298000人中,有176981例房颤患者,总发病率为2.132%,房颤患者的平均年龄为73.1岁,其中55.5%为男性,70-70岁人群的发病率为7.610%,大于80岁人群房颤的发病率超过了12%。男性房颤的年发病率为4.358例/1000人,女性房颤的年发病率为3.868例/1000人。

通过该项研究可得出以下结论:本研究的结果提示房颤的总发病率及年发病率均高于以往的研究数据,特别是对于年龄大于70岁的人群。该项研究认为对于高度发达的国家,如德国,房颤的发病率正逐年上升,未来将有更多的房颤患者需要得到治疗。

doi: 10.1093/europace/eus333
PMC:
PMID:

Incidence and prevalence of atrial fibrillation: an analysis based on 8.3 million patients

Thomas Wilke1,*, Antje Groth1, Sabrina Mueller1, Matthias Pfannkuche2,Frank Verheyen3, Roland Linder3, Ulf Maywald4, Rupert Bauersachs5 andGünter Breithardt6

Aims Based on an analysis of claims-based data of 8.298 million members of two German statutory health insurance funds, the aim of this contribution is to quantify age-/gender-specific prevalence/incidenceof atrial fibrillation (AF) in a German setting.Methods and results Patients were classified as AF prevalent, if they had received at least two outpatient diagnoses of AF (ICD10-Code I48.1-) in two different quarters of the year and/or had received at least one main AF diagnosis during inpatient treatment between 1 January 2007 and 12 December 2008. They were considered to have had new onset AF in 2008 under the following conditions; first, there was no AF diagnosis in 2007; secondly, patients had not received oral anticoagulant medication in 2007; and thirdly, patients had received either one inpatient/two outpatient diagnoses of AF in 2008. In our sample, a total of 176 891 patients had AF. AF prevalence was 2.132%. The average age of these AF patients was 73.1 years, and 55.5% (98 190 patients) were male. Theincidence of AF in our sample was 4.358 cases/1000 person-years in men and 3.868 cases/1000 person-years in women.Conclusion A comparison of the distribution of AFprevalence/incidence in our population with that in already published studies showed that our figures were higher, especially in the age groups above 70 years. Our data show that in a large industrial nation such as Germany care provision structures are going to be challenged by a requirement to treat more AF patients in the future.

作者:czs890510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3)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Nat Rev Cardiol:瑜伽有助于改善房颤患者的房颤负荷

2013年3月19日,《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发表了一项小型单中心概念验证(proof-of-concept)研究——Yoga MyHeart的研究结果,该研究评估了瑜伽对49名有症状的阵发性房颤患者房颤负荷的影响。研究人员表示他们的结果“首次证明了瑜伽作为房颤的辅助疗法,可有效减轻房颤负荷和症状”。研究前3个月为对照期,随后3个月为试验期。试验期间患者每周至少参加两次艾杨格瑜伽课程,并鼓励他们课后

Circulation:基因多态性决定达比加群血药浓度及出血风险

RE-LY试验(Randomized Evaluation of Long-term Anticoagulation Therapy)结果显示达比加群酯110mg及150mg(每日两次)在预防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卒中上优于华法林。两种剂型达比加群酯的大出血和轻微出血风险均较低。与维生素K拮抗剂不同,达比加群酯为固定剂量且不需抗凝监测。但达比加群活性代谢物血药浓度在不同个体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遗传变异是

Neurology:新诊断房颤与晨起卒中和TIA独立相关

  智利一项研究表明,新诊断房颤与晨起缺血性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具有显著独立相关性,与无晨起事件患者相比,已发生晨起脑血管事件患者的新诊断房颤检测几率高3倍。论文4月17在线发表于《神经病学》(Neurology)。   研究者前瞻性评估2008至2011年间收治的所有急性缺血性卒中和TIA患者。对重要协变量进行校正之后,利用逐步多重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新诊断房颤与晨起缺血性

Neurology:植入性循环心电检测仪明显提高隐源性卒中的房颤检出率

隐源性卒中的原因探讨一直是卒中研究的热点之一,来自剑桥大学的Paul E. Cotter等学者们利用植入性循环心电检测仪研究了隐源性卒中心房颤动的情况,发表在2013年4月23日的Neurology杂志上。该研究利用增加了心房颤动监测能力的设备 (Reveal XT)--植入性循环心电检测仪(ILR)检测隐源性卒中患者的心房颤动发生率及该类伴房颤患者的其他相关因素。结果显示:植入性循环心电检测仪明

JCE:既往存在胺碘酮相关甲亢的房颤患者导管消融后复发率较高

环肺静脉消融术是心房颤动的有效治疗手段,近年来随着消融技术的进展,越来越多的患者通过导管消融术根治了房颤,然而我们也认识到导管消融治疗房颤存在较高的复发率,因此寻找房颤复发的预测因素具有重要意义,既往多项临床研究表明左心房大小、高血压、高血糖及房颤的持续时间是房颤复发的预测因素,也有部分临床表明房颤后新发房性心动过速、持续性房颤、大面积的环肺静脉消融和左心房线状消融可预测房颤复发。目前认为存在并发

Circ Arrhythm Electrophysiol:左室肥厚的高血压患者新发房颤增加SCD风险

高血压和左室肥厚患者增加房颤发生风险。而房颤可增加普通人群和心梗患者的死亡风险,但在心衰患者这一人群研究结果与此并不一致。众所周知,伴有左室肥厚的高血压患者SCD风险增加。是否高血压患者出现新发房颤独立于其他AF和SCD危险因素从而增加SCD风险目前并不清楚。美国康乃尔大学Weill医学院的Peter M. Okin等研究人员对此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结果发表2013年4月的Circul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