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rt:特发性慢性大面积心包积液的结局分析

2018-10-02 xing.T MedSci原创

由此可见,“特发性”慢性大面积心包积液的演变通常是良性的,大多数病例的积液量有所减少,约40%的病例积液消退。心脏压塞的风险为2.2%/年,并且在没有干预的情况下保守治疗患者的无复发/并发症存活期更好。

近日,心脏病领域权威杂志Heart上发表了一篇研究文章,该研究的目的是评估“特发性”慢性大面积心包积液的结局,这些患者没有心包炎的初步证据。

在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中,研究人员纳入了2000年至2015年期间在意大利三个心包疾病转诊中心评估的特发性慢性大面积心包积液的所有病例。术语“特发性”适用于进行完整诊断评估以排除特定病因的病例。每3-6个月进行一次临床和超声心动图随访。

该研究纳入的100例患者(平均年龄为61.3±14.6岁,54例女性,44例患者根据临床评估无症状),平均随访50个月。心包积液的基线中位数(评估指标为最大舒张末期无回声空间)为25 mm(IQR为8),在随访结束时39例患者积液完全消退平均值降至7 mm(IQR为19; p<0.0001)。没有新的病因诊断。不良事件分别为:心脏压塞8例(8.0%),心包穿刺30例(30.0%),心包窗12例(12.0%)和心包切除3例(3.0%)。未经干预措施的患者无复发生存期和无并发症生存期更好(对数秩p=0.0038)。

由此可见,“特发性”慢性大面积心包积液的演变通常是良性的,大多数病例的积液量有所减少,约40%的病例积液消退。心脏压塞的风险为2.2%/年,并且在没有干预的情况下保守治疗患者的无复发/并发症存活期更好。

原始出处:

Massimo Imazio.et al.Outcomes of idiopathic chronic large pericardial effusion.Heart. 2018. http://dx.doi.org/10.1136/heartjnl-2018-313532

本文系梅斯医学(MedSci)原创编译整理,转载需授权!

作者:xing.T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9)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NEJM:Nintedanib对特发性肺纤维化安全有效(INPULSIS试验)?

Nintedanib (曾被称为BIBF1120)是一种靶向多种酪氨酸激酶的细胞内抑制剂,目前主要用于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相关资讯:Lancet Oncol:nintedanib二线有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LUME-lung 1试验)。一项II期临床试验表明,每天2次、每次150 mg nintedanib疗法可减少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肺功能衰退和急性加重的发生。英国、美国、日本、德国和法国

儿童特发性全面性癫痫的诊疗挑战与对策

特发性全面性癫痫(IGEs)是儿童期至成年早期常见的具有遗传背景的全面性癫痫,发作类型以失神、肌阵挛及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为主。

特发性肺动脉高压1例

17岁女性患者,因活动后气短4年,反复晕厥2年入院。查体: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双肺未闻及血管杂音。被当地医院诊断为“肺动脉高压”,如何鉴别是特发性还是继发性呢?详见以下病例——

小儿特发性肺动脉高压1例

患儿,女,9岁。因活动后心悸、气短入院。其父亲死于肺动脉高压,家属中无其他人有类似疾病。查体:无发绀,左胸稍隆起,心界不大,心尖搏动呈抬举性,双肺未闻及干湿啰音。患儿发病的原因是否与遗传性的因素有关呢?

特发性心包积气治疗1例

患者,男,63岁。

罕见病解读系列(2)| 翟振国:面对充满挑战的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消极迷茫还是积极应对?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五部门联合发布了《第一批罕见病目录》,共收录121种疾病,其中多种为呼吸疾病,为此,我们特约专家对此逐一进行分析解读,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