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宏“云上”对话眼科大咖,支招后疫情时代眼健康管理

2020-06-07 杨亚平 健康界

眼健康是国民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全年龄段人群的全生命周期。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防盲协会等共同发起了“视觉2020,全球行动消灭可避免盲,享有看见的权利”这一全球行

眼健康是国民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全年龄段人群的全生命周期。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防盲协会等共同发起了“视觉2020,全球行动消灭可避免盲,享有看见的权利”这一全球行动倡议。今年6月6日是我国第25个“全国爱眼日”,主题为“视觉2020,关注普遍的眼健康”,也正是“视觉2020行动”的收官之年。

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6月5日发布的《中国眼健康白皮书》显示,2018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高中生为81%,大学生超过90%。可喜的是,通过对9省份的抽样调查发现,中国盲和视觉残障的发生率分别下降了37.8%和15.4%。中国在白内障、沙眼、儿童盲、河盲等病的防治方面也取得了积极进展。

对此,我国也将按照健康中国要求,结合国情和致盲性眼病疾病谱变化,将编制“十四五”全国眼健康规划。

那么,疫情之下的眼部健康如何保护?儿童青少年视力问题如何改善?老年人的白内障如何筛查、治疗和护理?工作族该怎样保护好自己的视力?基于此,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于6月6日举行了全国爱眼日巅峰对话在线活动。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理事长曹锡荣、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主任委员姚克教授、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上海专家组组长张文宏教授等众多专家学者“云聚一堂”,一场后疫情时代下全生命周期的眼健康管理跨界对话由此拉开。

筑牢防线,眼睛也要做好“常态化防控”

“全球疫情持续,未来1-2年我们都需保持警觉,做好常态化防控。随着门诊恢复,不论是眼科还是其他学科,都应继续做好对医生和患者的防护。”张文宏教授就关注眼部健康,如何守护心灵窗口发表了建议。

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户外活动少了,看电视、电脑多了,上网课成常态,不论是大人还是孩子,学习娱乐都离不开电脑、手机、电视等电子产品,这无疑加重了对眼睛的损害。张文宏教授表示,疫情期间,大家使用手机和电脑的时间明显比过去更长,用眼过度疲劳,我们应该给予重视,保护好视力。

谈及眼睛的日常保护,张文宏教授分享了自己的“秘笈”。“疫情最吃紧的时候,眼睛每天非常疲劳,有时甚至戴着眼镜都看不清。这时,我就会适当暂停工作,闭目养神,让眼睛休息一下。为了保护眼睛,我还尝试过把手机设置成每使用8小时就强制关闭App。如果有时间,我也打算去做一次详细的眼科检查,改善眼部问题。”

白内障老年人高发,手术是目前唯一治疗方式

白内障是我国的首位致盲眼病,也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病,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姚克教授介绍,我国60岁~89岁人群白内障发病率约为80%,≥90岁人群白内障发病率高达90%。由于不良的用眼习惯,白内障的发病年龄近年来也开始呈现年轻化趋势。“若得不到及时治疗,白内障不仅会导致失明,还会带来一系列如青光眼等其它疾病。”因此,姚克教授建议,患者一旦出现视力模糊、重影、夜盲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早诊早治。此外,糖尿病患者的白内障发病更早、发展更快,容易合并眼底病变,更需要加强重视。

“如果将眼睛比喻为相机,那么晶状体就好比镜头。镜头变糊了,就需要换掉。临床上,我们发现不少患者因为惧怕手术而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期。但是,手术仍然是目前全球医学界公认有效且唯一有效的方式。”姚克教授补充道,“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白内障手术的精准度和安全性都得到了有效的提升,不仅手术时间短,且通常手术日当天即可出院。此外,不同人工晶体的选择也能满足患者个性化的视觉需求,包括单焦、双焦、多焦,以及连续视程等,例如对动态视力需求较高的患者,则可以考虑连续视程人工晶体。”

过度用眼疲劳引发干眼风险,中重度尽早就医为上策

我国干眼症的发病率目前约为21%~30%,每10个人中就约有3人会罹患干眼。其中,因睑板腺分泌异常,泪液蒸发过快所引起的干眼症目前占大多数。如果不及时治疗,干眼还可能会引发结膜炎、角膜炎等一系列并发症,甚至导致视力下降乃至失明。

针对上班族长时间过度用眼所引发的干眼风险,专家们也给出了相应的建议。

“疫情期间及后疫情时代网络和视屏终端使用常态化,干眼的风险也随之大大增加。”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眼科主任张明昌教授强调,“现在不少人眼睛干涩就随便长期滴眼药水,这样不仅不能‘治病’,反而可能‘致病’。如果出现严重眼干、眼痒、刺痛及畏光等症状,建议大家尽早去医院进行检查治疗。”

青少年近视防线要前移

受疫情影响,学生群体的课堂由线下“搬”到了线上,如何保护孩子的视力成为家长近期关心的热点话题。

“不要等到近视后再进行干预。建议家长定期带孩子到专业的眼科机构进行检查,全面了解孩子的视力发展情况。”香港眼科学会前会长、亚太眼科学会候任区域秘书庞朝辉教授表示。

姚克教授同时强调,应适当增加孩子户外活动时间,减少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长,让孩子保持“一拳一寸一尺”的正确读写姿势,遵循“20-20-20”护眼法则,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活动中,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还举行了《中国白内障认知与治疗现状白皮书》启动仪式。“‘共建共享、全民健康’是建设‘健康中国’的战略主题。我们期待通过本次调研,全面梳理国内白内障认知与诊疗现状,把握机遇与挑战,开出发展良方,助力保障和提高国民的眼健康水平,造福更多患者和家庭,筑梦光明。”曹锡荣理事长表示。

“我们始终致力于让人们看得更清晰、沟通更有效、生活更美好。” 强生眼力健中国区总经理王利平表示,“我们将继续引进全球前沿科技和创新产品,满足覆盖全生命周期的眼健康需求,提高中国全民眼健康水平,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作者:杨亚平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4)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李建军教授丨眼科论著性论文写作中的几个问题

对于临床医生来说,不仅需要对专业知识及临床实践彻底掌握,还需要将自己在临床实践中的发现及成果汇集成论文发表。那么,在眼科论著性论文写作中,需要注意什么问题呢?《眼科》杂志常务副主编,《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国际眼科时讯》编委李建军教授为我们详细讲解了眼科论文写作规范及常见问题。论著(original paper)的具体组成及格式在这里不做讨论,梅斯学院也有专门的课程进行讲解。下面我们来说

陈有信教授专访|AI在眼科领域有广阔前景

目前70%的眼科医生分布在大中城市中,但是70%的眼科患者却生活在基层,眼科医生的分布与群众对眼科诊疗的需求不匹配。怎样在现有体系中解决供需不平衡的问题?人工智能或许能解决部分问题。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主办,江苏省医学会承办的中华医学会第二十四次全国眼科学术大会于2019年9月4-8日在苏州举行。在大会上,来自北京协和医院的陈有信教授以“人工智能在眼科的应用”为题,进行了精彩的发言。

德视佳国际眼科有限公司宣布于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

视力矫正行业的领先品牌之一 -- 德视佳国际眼科有限公司(“德视佳”或“公司”,股份代号:1846),今天早上9时正于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主板正式挂牌交易,每手1,000股。 德视佳创办人约根森医生 视力矫正行业的领先品牌之一 -- 德视佳国际眼科有限公司,今天早上9时正于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正式挂牌交易,每手1,000股。虽然香港经济及股市正经历不少挑战,多只新股上市

遗传性血管性水肿患者眼科手术麻醉一例

患者,女,55岁,56kg,160 cm,因车祸伤致“右侧眼球破裂伤、右眼眶骨折”入院,拟在全麻下行“右眼内容物剜出伴义眼置入术+眼窝成形术+眼睑裂伤缝合术”。10年前在北京协和医院诊断为“遗传性血管性水肿(hereditary angioedema,HAE)”。

戴隐形眼睛,6种常见风险需注意

全世界超过1.4亿人都在佩戴隐形眼镜。美观、方便之余,如果缺乏良好的佩戴习惯或不注意卫生等,长期佩戴隐形眼镜也容易带来眼部健康风险。

NEJM:AI系统在眼底检查中的应用

深度学习系统可通过对眼底和扩张瞳孔照片进行识别,区别视神经乳头水肿、其他异常与正常视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