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omaterials:间充质干细胞衍生的细胞外囊泡对视网膜缺血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2019-01-22 MedSci MedSci原创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口腔生物学系的Mathew B和西北大学眼科学和神经科学系的Feng L等人近日在Biomaterials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重要的文章,他们研究发现,间充质干细胞衍生的细胞外囊泡对视网膜缺血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口腔生物学系的Mathew B和西北大学眼科学和神经科学系的Feng L等人近日在Biomaterials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重要的文章,他们研究发现,间充质干细胞衍生的细胞外囊泡对视网膜缺血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视网膜缺血是视力丧失和损伤的主要原因,并且是与青光眼、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和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等疾病的潜在致病机制。患者的视网膜再生能力有限。他们以前的研究表明,在视网膜缺血的大鼠模型中向玻璃体内注射间充质干细胞(MSC)和MSC条件培养基对神经具有保护作用。

MSC和条件培养基的神经保护作用可能主要由细胞外囊泡(EV)介导实现的,在体外视网膜缺血的氧 - 葡萄糖剥夺(OGD)模型中,他们测试了MSC产生的EV作用。用MSC衍生的EV处理R28视网膜细胞可显着减少细胞死亡,并且细胞增殖抑制效应得到缓解。

同时,他们在体外进行了视网膜细胞对EV内吞作用模式的机理研究。他们发现,EV内吞作用是剂量和温度依赖性的,可饱和的,并且通过由caveolar内吞途径介导的细胞表面硫酸肝素蛋白多糖起作用。在大鼠模型中,视网膜缺血后24小时,将MSC-EV注射到玻璃体液中显着增强相关功能,并减少神经炎症和细胞凋亡。EVs被视网膜神经元、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和小胶质细胞摄取。在玻璃体内给药后,存在于玻璃体液四周,与玻璃体液组分具有饱和性的结合。

总体而言,这项研究强调了MSC-EV具有视网膜疾病神经保护作用,并且可以作为再生疗法的潜在生物材料。

原文出处:

Mathew, B., et al., Mesenchymal stem cell-derived extracellular vesicles and retinal ischemia-reperfusion. Biomaterials, 2019. 197: p. 146-160.

本文系梅斯医学(MedSci)原创编译整理,转载需授权!

 

作者:MedSci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7)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Stem cells:低氧预处理+聚集成团可明显提高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的骨骼修复潜能

基于细胞的骨骼肌组织损伤修复方法受细胞存活率差和移植的限制。对间充质干细胞(MSCs)进行短时间的低氧预处理可延长细胞在体内的存活时间,而将MSCs聚集成团可增加体内细胞存活率、营养因子分泌和组织形成。Steve S. Ho等人推测将MSCs聚集成团前予以低氧预处理可增加细胞的存活、增强其促血管生成能力以及促进骨骼修复。研究人员先将人类MSCs置于含氧量为1%的单层培养基中孵育3天(PC3),以环

输注间充质干细胞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安全有效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炎性滑膜炎为主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发病于腰部以外的任何关节。全球有超过2300万人患有此病,多在中年发作,女性患者数量是男性的3倍。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作为来源于中胚层的非造血结缔组织的前体,广泛存在于骨髓、脂肪组织等实体器官间质中。MSCs的主要来源有:骨髓、外周血、脐

Stem cells:静注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可影响LPS所诱导的免疫反应

在实验模型中,间充质干细胞(MSCs)可调节涉及脓毒症发病机制的多种免疫反应。向健康个体静脉注射脂多糖(LPS)可模拟脓毒症时的免疫反应。为探究MSCs在脓毒症中的应用,研究人员开展一随机化的安慰剂为对照的I期实验,招募了32位健康男性志愿者,随机分至四组:安慰剂组和3个实验组,分别静脉注射安慰剂或异体脂肪MSCs(ASCs:0.25x106、1x106或4x106个/kg),注射后1小时予以静脉

有争议?Nature评论文章:反思“间充质干细胞”这一概念

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干细胞家族的“明星成员”,因其分化潜能、造血支持、促进干细胞植入等特质而备受关注。然而近日,有3位科学家联合在《Nature》期刊发表评论文章,呼吁修改或者取消这一术语的使用!他们认为,间充质干细胞的混乱促使未经证实的细胞疗法更容易“暗箱操作”。

Stem cells: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的微泡可提高造血干细胞的移植效率

白血病、淋巴瘤、重度再生障碍性贫血等患者常采用骨髓移植,骨髓移植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移植的造血细胞(HSCs)的有效植入。当供体HSCs的数量和质量是限制因素时,通过体外对HSCs的操作来提高植入性就成了必要。鉴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具有造血支持作用,其往常被用作HSCs体外扩增的滋养层。MSCs在体内可形成特异性HSC壁龛,表明MSCs内存在可影响HSC命运的信号机制。Sapana Jal

Lancet respir med:中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新疗法——间充质干细胞注射疗法

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MSCs)疗法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预临床模型中显现出治疗潜能。在重症ARDS患者中应用MSCs的安全性尚不明确。现研究人员对MSCs用于中重度ARDS患者的安全性进行评估。研究人员开展一前瞻性的双盲多中心随机试验,在USA的5个大学医疗中心招募辅助呼吸的中重度ARDS患者(氧分压/激发氧<27kPa、呼气末正压[PEEP]≥8cmH2O)。按2:1将患者随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