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 J Cardiol: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微创手术消融分析

2018-12-01 xing.T MedSci原创

在持续性AF患者中,微创手术消融发生手术并发症更多,但无AF发作时间比例更高。由于手术消融后的不良事件比导管消融更严重,因此需要选择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

持续性心房颤动(AF)与阵发性房颤(pAF)相比,卒中和死亡风险更高。持续性AF患者的导管或手术消融结果比pAF患者更差,并且尚未明确最佳的有创性节律控制策略。近日,血管领域权威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diology上发表了一篇研究文章,研究人员对导管的功效和安全性以及持续性AF的微创手术消融进行了系统概述。

研究人员系统地检索了EMBASE、MEDLINE和CENTRAL数据库,检索时间从数据库成立到2018年7月,确定了接受手术和导管消融治疗的随机试验。该研究的结局没有使用AAD的情况下随访超过12个月的无AF发作时间。随机效应模型用于计算95%置信区间的比例。安全性结局包括治疗期间和随访期间的不良事件。

研究人员纳入了6项关于微创手术消融的研究以及56项导管消融的研究,涉及7624例持续性AF患者。手术后12个月无AF发作时间比例为69%(95%CI为64-74%),导管消融后为51%(95%CI为46-56%)。手术比导管消融出现了更严重的操作相关的不良事件。

在持续性AF患者中,微创手术消融发生手术并发症更多,但无AF发作时间比例更高。由于手术消融后的不良事件比导管消融更严重,因此需要选择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

原始出处:

Wouter R.Berger,et al. Persistent atrial fibrillation: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invasive strategie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diology.2018. https://doi.org/10.1016/j.ijcard.2018.11.127

本文系梅斯医学(MedSci)原创编译整理,转载需授权!

作者:xing.T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8)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JCE:导管消融较药物治疗对老年性持续性房颤具有更好的疗效

心房颤动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它是患者致死、致残及住院的独立预测因素。统计资料表明房颤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年龄小于70岁的发病率为1.2%-2.8%,年龄大于80岁的发病率为7.3%-13.7%,房颤的平均发病年龄为75岁,70%的房颤患者年龄大于65岁。转复窦性心律和华法林的使用是改善房颤生存率的两个独立预测因素,然而对于老年患者口服抗凝药物存在较大的风险,首先老年人对华法林较为敏感,

NEJM:导管消融术应对持续性房颤效果

导管消融术在持续性房颤的应用中不如在阵发性房颤中的应用中的效果好。指南建议,在持续性心房颤中,除了隔离肺静脉,辅助底物也需要改变。    因此,研究人员对589例持续房颤患者以1:4:4的比例随机分配,即是消融与单独肺静脉隔离(67例),肺静脉隔离电描示出复杂碎裂活性加消融(263例),在整个左心房顶部和二尖瓣峡部肺静脉电隔离以及附加线性消融(259例)。随访时间为1

Stroke:阵发性房颤不增加卒中的风险

背景和目的:房颤(AF)类型和卒中的关系存在争议。尽管许多研究表明阵发性AF(PAF)和持续性或永久性房颤与卒中发生的风险一致,最近研究表明PAF与卒中发生风险较低相关。在亚洲人群众PAF与卒中风险之间的相关性数据也是非常有限的。方法:日本一项基于社区的房颤患者的调查研究,将房颤分为两类:PAF或持续性房颤。研究者比较PAF(n=1588)和持续性房颤(n=1716)临床事件的发生。结果:一般情况

JACC:持续性房颤患者——阶梯式疗法并不优于单一的肺静脉电隔离术

采用消融治疗持续性房颤(AF)的长期成功率是令人失望的,通常不超过60%。本研究旨在比较肺静脉电隔离术(PVI)和包含PVI,复杂碎裂电位消融,和附加线性消融线的阶梯式方法(全面治疗)对于持续性房颤患者PVI后心动过速(AT)的设置的效果。从2010年11月到2013年2月,205例患者(151名男性,61.7±10.2岁)开始接受消融治疗持续性房颤。随后,患者被前瞻性随机分配接受单独PVI(n=

Stroke:卒中患者中,持续性房颤比阵发性房颤患者有更高的缺血性事件风险

对于预防二级卒中的方法,阵发性和持续性(或永久性)房颤(AF)之间的区别还没有被充分考虑过。该研究的目的是评估大多数持续性和阵发性房颤患者(曾有过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抗凝治疗临床结果的差异性。来自日本的研究人员使用了1192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数据,这些患者患有急性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并且已经在SAMURAI-NVAF研究进行了注册(紧急危险因素评估和改善非瓣膜性房颤卒中管理

PLoS One:阵发性房颤预测分数研究

阵发性心房颤动(pAF)是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但经常不易发现。预测阵发性房颤的存在,研究者开发了基于超声和常规心脏评估的临床参数建立模型分数。该分数可以很容易地应用于临床实践,并可能提高pAF的早期检测。总的来说,采集1000例窦性心律(SR;n = 728),pAF(n = 161)和cAF(n = 111)47项超声心动图及其它临床参数。研究者者应用Logistic模型分类pAF和SR,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