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rc-Arrhythmia Elec:肉毒杆菌或可有效防止心脏搭桥患者术后房颤的发生

2015-10-21 sunshine 译 MedSci原创

1

据发表于Circulation: Arrhythmia and Electrophysiology的一项新的研究表明,肉毒杆菌(众所周知可减少面部的皱纹)可预防患者心脏搭桥术后注入脂肪时房颤的发生。

肉毒杆菌毒素是由肉毒杆菌所产生,当注入少量的肉毒杆菌毒素至肌肉中时,毒素可阻断神经的信号传导,引起肌肉收缩。

房颤(AF)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可导致血栓、中风、心脏衰竭及其他心脏并发症的发生。

“约三分之一的患者接受心脏搭桥术后出现房颤,使得这些患者处于心血管并发症的高危之中,” Jonathan S. Steinberg博士说道,“房颤通常或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其治疗费用。”

该研究中研究人员纳入了60名患者,双盲随机分配患者接受肉毒杆菌毒素或生理盐水注射治疗。注射部位为心脏周围的四个大的脂肪垫部位。

结果发现,搭桥术后30天,术中接受肉毒杆菌毒素注射治疗的患者发生AF的概率为7%,而接受生理盐水注射治疗的患者发生AF的概率为30%。术后一年,接受肉毒杆菌毒素治疗的患者无一发生AF,而接受生理盐水治疗的患者中有27%的发生了AF。患者也并未出现因注射肉毒杆菌毒素而出现并发症。但是此二组患者因接受搭桥手术而出现的并发症,如重症监护以及呼吸机使用的时间,感染率等类似。

但是,在肉毒杆菌毒素真正用于预防搭桥术后AF的发生之前,仍需进行更大样本量的研究以证实本研究的结果。若可证实,那么肉毒杆菌毒素治疗或可帮助正要接受瓣膜修复或置换患者预防AF的发生。约一半的患者接受心脏搭桥术后可发生AF。

“该研究在人类研究中开辟了一条新的思路和研究,” Steinberg说道,“在不久的将来,肉毒杆菌毒素注射或可成为心脏搭桥术的瓣膜病患者护理的标准,但是目前我们还没有做到这一点。”

原始出处:

Botox may prevent irregular heartbeat after bypass surgery. Science Daily, October 20, 2015.

Evgeny Pokushalov, Boris Kozlov, et al. Long-Term Suppression of Atrial Fibrillation by Botulinum Toxin Injection into Epicardial Fat Pads in Patients Undergoing Cardiac Surgery: One Year Follow Up of a Randomized Pilot Study. Circulation: Arrhythmia and Electrophysiology, October 2015 DOI:10.1161/CIRCEP.115.003199


作者:sunshine 译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相关资讯

Sci Rep:“脉冲”圆你天山童姥的梦想!

“脉冲”圆你天山童姥的梦想!每年美国人都会在追求“青春之泉”上花费100亿美金购买产品或接受手术治疗,然而这些方法得到的青春却不能持久保持。肉毒杆菌毒素——特别是肉毒杆菌——可平滑面部的细纹和皱纹,自从2000年以来,注射肉毒杆菌已成为非手术治疗面部衰老的首选方法。但是注射这种有毒的细菌只是暂时解决面部皱纹的方法,而且注射肉毒杆菌存在许多风险,譬如损害神经系统。来自特拉维大学和哈佛医学院的研究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