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rculation:快速除颤(≤2min)和肾上腺素治疗(≤5min)可大大提高心脏骤停患者的长期存活率!

2018-05-13 MedSci MedSci原创

既往研究报道在医院内心脏骤停(IHCA)的患者,及时予以除颤和肾上腺素治疗可大大提高住院存活率。但这种存活率优势在出院后是否还持续存在尚不明确。研究人员通过检索国家IHCA医疗记录(2000年-2011年间、517家医院)共筛出36961位(年龄≥65岁)IHCA患者。由无脉搏性室性心动过速或室颤导致的IHCA患者,分为快速除颤(≤2min)和延迟除颤(>2min);由心脏骤停或无脉搏性电活动引起

既往研究报道在医院内心脏骤停(IHCA)的患者,及时予以除颤和肾上腺素治疗可大大提高住院存活率。但这种存活率优势在出院后是否还持续存在尚不明确。

研究人员通过检索国家IHCA医疗记录(2000年-2011年间、517家医院)共筛出36961位(年龄≥65岁)IHCA患者。由无脉搏性室性心动过速或室颤导致的IHCA患者,分为快速除颤(≤2min)和延迟除颤(>2min);由心脏骤停或无脉搏性电活动引起的IHCA患者,分为快速肾上腺素治疗(5min)和延迟肾上腺素治疗(5min)。对每组的快速治疗和长期存活率的关联分别进行评估。

由室性心动过速或室颤引发的IHCA患者共8119位,予以快速除颤的患者,1年内的存活率显著高于延迟除颤的患者(25.7%[1466/5714] vs 15.5%[373/2405];校正相对风险[RR] 1.49;95%CI 1.23-1.69;p<0.0001);而且该存活优势可持续至3年(19.1% vs 11.0%;校正RR 1.45;95% CI 1.23-1.69;p<0.0001),甚至是5年(14.7% vs 7.9%;校正RR 1.50;95% CI 1.22-1.83;p<0.0001)。心脏骤停和无脉搏性电活动导致的IHCA患者共28842位,予以快速肾上腺素治疗的患者,1年内的存活率显著高于延迟治疗的患者(5.4%[1341/24885] vs 4.3%[168/3957];校正相对风险[RR] 1.20;95% CI 1.02-1.41;p=0.02),但两组3年/5年存活率无明显差异(3.5% vs 2.9%;校正RR 1.17;95% CI 0.95-1.45;p=0.15;2.3% vs 1.9%;校正RR 1.18;95% CI 0.88-1.58;p=0.27)。

对由室性心动过速或室颤引发的IHCA进行快速除颤可明显提高随访5年的长期存活率,但快速肾上腺素治疗心脏骤停/无脉搏性电活动仅1年内的存活率更高,3年或5年内存活率无明显优势。通过量化及时除颤和肾上腺素治疗相关的存活率优势,本研究为当下的复苏指南中的两个护理措施的存活优势的持久性提供重要的见解。

原始出处:

Krishna K. Patel, et al.Association Between Prompt Defibrillation and Epinephrine Treatment With Long-Term Survival After In-Hospital Cardiac Arrest. Circulation. May 08,2018.https://doi.org/10.1161/CIRCULATIONAHA.117.030488

本文系梅斯医学(MedSci)原创编译,转载需授权!

作者:MedSci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相关资讯

Circulation:院外心脏骤停非可电击转换为可电击 抗心律失常药物是否可行?

2017年11月,发表在《Circulation》上的一项研究,考察了院外心脏骤停(OHCA)复苏期间非可电击节律转换为可电击节律(心室颤动/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VF/VT))时,胺碘酮或利多卡因等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Diabetes Care:磺脲类药物安全性比较与心脏骤停和室性心律失常的风险!

由此可见,格列本脲与比格列吡嗪相比,与较低的SCA/VA风险有关,小型的临床试验结果格列本脲可减少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早搏相一致。这种潜在的利益必须考虑不同磺脲类药物对其他心血管终点、脑血管终点、死亡和低血糖的影响。

惠州男子街头心脏骤停 医生路过挽回生命

在惠州江北佳兆业门前公交车站,一名男子突然晕倒并心脏骤停,一名戴眼镜的男子一边在做心脏按压复苏……

心脏骤停后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个体化灌注目标

继发性损伤是心脏骤停后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HIBI) 预后的主要决定因素,通过优化大脑氧输送(CDO2)可以减轻。CDO2由脑血流(CBF)决定, CBF取决于平均动脉压 (MAP)。在健康人,通过脑调节,CBF在 MAP 范围内保持恒定。在HIBI患者, 完整的脑调节区域是缩小的且因人而异的。在完整的调节区内保持 MAP 恒定可减轻缺血、充血和继发性损伤。使用实时调节监测技术可以确定个体患者的最

Circulation:地铁里有这个小东西能救命!普通人及时使用除颤仪抢救心脏骤停,患者生还可能比等医生来高162%

2018年2月28日早高峰,北京地铁宋家庄站换乘通道,一位40岁左右的男子突发心脏骤停,虽然现场路过的医生进行了30余分钟的抢救,但999急救赶到时,心电图还是变成了一条直线。

Circulation:年轻人发生心源性猝死的风险因素,运动为少数人的触发诱因!

预防年轻人心脏骤停(SCA)仍是一尚未解决的公共健康问题,而体育活动已明确是一诱因。尽管现有的年轻人标准心血管风险因素与其成年后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相关,但这些风险因素对年轻人发生心脏骤停的关联尚未证实。现有研究人员于2002-2015年对美国波特兰、俄勒冈州和大都会区5-34岁的发生过SCA的人群进行研究。通过对紧急反应记录、终生临床记录和尸检进行详细分析,以此评估患者的情况、复苏预后和临床资料。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