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博拉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2014-11-03 伊文 生物通

比利时微生物学家Peter Piot等人于1976年首次鉴定了埃博拉病毒。十月三十日,Peter Piot 参加了全球健康创新技术(GHIT)基金理事会在日本的一次会议。他在这次会议的新闻发布会上乐观的表示,这次埃博拉暴发将会逐步得到控制。 Peter Piot( Dennis Normile 摄) Science摘录了本次新闻发布会

比利时微生物学家Peter Piot等人于1976年首次鉴定了埃博拉病毒。十月三十日,Peter Piot 参加了全球健康创新技术(GHIT)基金理事会在日本的一次会议。他在这次会议的新闻发布会上乐观的表示,这次埃博拉暴发将会逐步得到控制。

Peter Piot( Dennis Normile 摄)

Science摘录了本次新闻发布会上的一些重要问答。

Q:埃博拉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A:现在有许多中国工作者在非洲,其中一人感染埃博拉并回国的可能性并不是没有。中国其实是比较脆弱的。中国公立医院中的传染病控制水平还比较低,不过由于经历过SARS,现在的控制水平已经有所提升。另外,在SARS之前中国的疫情信息还不是很公开,当然现在已经完全不同了。可以明确的是,埃博拉风险肯定是存在的。

Q:你怎么看待大众媒体对埃博拉的报道?

A:以美国的新闻报道为例,我认为集体恐慌的蔓延是一种最大的传染病。对于公众接收到的信息来说,媒体是非常重要。我常说,如果能传达正确的信息,记者能挽救的生命比医生还多。但有些媒体显然更关心护士的狗,而不是埃博拉本身。(注:感染埃博拉的一名护士家中有一只狗,这只狗的处理问题引起了广泛的争论。)

Q:我们可以从当年的SARS暴发中学到些什么呢?

A:SARS和埃博拉之间的巨大差异是,SARS是空气传播的。与SARS携带者坐同一班飞机是非常危险的。但坐在没发病的埃博拉携带者旁边是没有问题的。埃博拉很吓人,但是从理论上来说它并不是个问题。

当SARS在中国暴发的时候,有人从香港去了多伦多,结果引发了疫情。这是一个全球化的世界,我们必须为这类事件做好准备。完全无风险的地方是不存在的。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做好准备,确保有足够的传染病控制和宣传教育,并且加紧开发相应的疫苗和药物。

Q:埃博拉情况有没有什么改善?

A:这要看是哪个国家。在塞拉利昂,埃博拉疫情还在持续恶化。但在利比亚,某些地区首次出现了疫情减缓的迹象。我认为在乐观的情况下,到圣诞节的时候世界各处的埃博拉疫情会逐渐缓和。

埃博拉的最大问题是,直到最后一个感染者死亡或者康复,疫情才算是真正结束。一个感染者就足以让这种传染病死灰复燃,这一点与其它绝大多数传染病都不一样。

了解更多:Ebola discoverer sees progress in stemming outbreak


作者:伊文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2)
#插入话题
  1. 2014-11-27 jawel

    死人呗,还有什么影响

    0

  2. 2014-11-09 xjbtdbs150wgf

    预防大于治疗,有效的安全的宣传更加重要。

    0

相关资讯

埃博拉已造成近4900人死亡

载有一名埃博拉病毒监测者的嘉年华“魔力”号豪华游轮返抵得克萨斯州加尔维斯顿港,约4000名乘客有序登陆,情绪淡定未现恐慌。中新社发 王欢 摄 据法国国际广播电台24日报道,正当国际社会全面动员加强防御可说是全球历来最严重的埃博拉疫情之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统计数据指出,西非暴发的埃博拉疫情已导致全球将近一万人受感染,以及近4900人死亡。专家们警告,到12月初时,感染率恐增为一

马里成西非第六个埃博拉疫区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在一些西非国家被确认埃博拉疫情结束的同时,23日却有新的国家传出有埃博拉病例。马里23日确认,发现国内首宗埃博拉病例。 据报道,这名病患是一名3岁的小女孩。她最近从邻国几内亚回到马里。 马里卫生部长科尼说,受感染的女孩目前在西部小镇卡耶斯接受治疗。 报道称,她22日被带往一家当地的医院,血液样本检察之后,对埃博拉病毒呈阳性反应。那些与小孩有过接触的目

中国帮助非洲抗击埃博拉获称赞

利比里亚总统高度赞赏中国新一轮抗埃博拉疫情援助。新华社发 美媒称,当西非埃博拉传播的速度加快之时,中国有令人意想不到的资源可以动员:国有企业和已经在疫情最严重地区工作的成千上万的中国工人。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10月22日报道,中国媒体报道,上个月,一队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医务人员已抵达塞拉利昂首都弗里敦,带来了供给以及政府要求在塞首都附近建设一个埃博拉实验室的命

Peer J:美研究揭示埃博拉病毒家族史

一幅彩色扫描电子显微照片,展示了细丝状的埃博拉病毒(蓝色),黄绿为感染病毒的VERO E6 细胞。 研究发现埃博拉病毒(如图)以及与之拥有类似致命性的近亲马尔堡病毒的共同祖先是一种线状病毒。这种线状病毒拥有悠久的历史,至少可追溯到1600万到2300万年前,远远超出科学家的预计。 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布法罗大学的科学家成功揭示了埃博拉病毒的家族史。研究发现埃博拉病毒

埃博拉病例数破万 全球进入严防新阶段

世卫组织:埃博拉病例数过万 新华社记者 曲振东 编制 世界卫生组织25日表示,西非埃博拉疫情病例数量已突破1万关口,在距几内亚今年3月首次报告病例仅半年之后,埃博拉病毒不但肆虐西非,更登陆欧美。当前,各国更需严防病毒进一步“走出西非”,向全球蔓延。 疫情蔓延超以往 世卫组织25日发布最新埃博拉疫情报告称,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美国、西班牙、马里以及尼日利亚与塞内

NEJM:年龄和基因影响埃博拉患者存活率

什么因素影响着埃博拉患者的生与死?首当其冲的是年龄。一项在塞拉利昂的实地观察发现,与老年人相比,年轻人更容易战胜埃博拉病毒。但基因影响也不容忽视,一项小鼠实验显示,如果某些人促进血管修复和免疫力的基因比较活跃,那么他们的病情会相对较轻。 新一期美国《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了一些医护人员在塞拉利昂某医院的观察结果,他们共接诊了213名出现埃博拉症状的病人,其中有106人被确诊感染埃博拉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