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nome Medicine:中科院北京生科院赵方庆团队发表识别非编码区致病性变异的新成果

2018-07-12 佚名 中国生物技术网

国际学术期刊Genome Medicine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赵方庆团队题为“Prioritization and functional assessment of noncoding variantsassociated with complex diseases”的最新研究成果。如何解读与复杂疾病有关的遗传变异,尤其是非编码区变异,是疾病遗传学领域的一个巨大挑战。现有方法在评估非

国际学术期刊Genome Medicine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赵方庆团队题为“Prioritization and functional assessment of noncoding variantsassociated with complex diseases”的最新研究成果。如何解读与复杂疾病有关的遗传变异,尤其是非编码区变异,是疾病遗传学领域的一个巨大挑战。现有方法在评估非编码区致病性变异方面存在着假阳性率过高、敏感度不够等问题。该研究首次提出一种全新的基于人群等位基因频率谱的监督集成算法(PAFA),实现对复杂疾病和性状相关的遗传变异进行打分识别及功能性评估。

为了解决现有方法在识别非编码区功能性变异方面面临的灵敏度低、可靠性差的问题,PAFA算法引入了丰富的知识库,包括基因组注释、进化保守度指标和人口水平特征。特别是新引入的人群等位基因频率特征值,使得PAFA可以通过计算固定指数和离散度得分,对群体内部及群体间的差异性和多样性进行评估,从而能够在大量的背景变异中有效识别出与复杂疾病有关的功能性变异。此外,PAFA更加合理有效地对训练集进行了数据清洗。它从ClinVar、***基因组计划和GWASdb等多个权威数据库中获取训练数据,并针对不同来源的变异采取了多重过滤策略。此外,该团队构建了一个友好的在线集成平台,访问地址:http://159.226.67.237:8080/pafa。此平台不仅允许用户利用PAFA对变异进行评估,而且通过整合丰富的功能组学数据,为遗传变异提供全面的功能性注释。

通过一系列综合测评分析,PAFA无论对于编码区还是非编码区的变异,都表现出更为出色的功能评估效果。尤其是对于非编码区致病变异的识别方面,比现有方法拥有更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通过对不同训练特征进行留一法交叉验证,发现群体等位基因频率特征的引入,可以显着提高对非编码区致病变异的识别效率。此外,合理地整合和清洗多种训练集,将会在区分癌症相关的频发变异(recurrent variant)和非频发变异方面取得更好的效果。

该工作由赵方庆课题组的研究生周琳完成,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中国科学院的经费支持。

原始出处:
Lin Zhou,Fangqing Zhao.Prioritization and functional assessment of noncoding variants associated with complex diseases.Genome Medicine201810:53https://doi.org/10.1186/s13073-018-0565-y

作者:佚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相关资讯

Cellul Microbio:结核分枝杆菌入侵机制研究取得进展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刘翠华研究团队致力于研究Mtb等重要病原菌与宿主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发现了Mtb通过调控宿主细胞功能促进对宿主固有免疫逃逸及肺癌发生发展的新机制,并揭示了病原菌与宿主间相互博弈的动态过程及分子机制,为抗结核药物研发提供了新思路和特异靶点。

Nature:上海中科院药物所新成果促进糖尿病新药开发

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吴蓓丽课题组和赵强课题组在B型G蛋白偶联受体(GPCR)结构与功能研究领域又获重要突破,首次测定了胰高血糖素受体(GCGR)全长蛋白与多肽配体复合物的三维结构,揭示了该受体对细胞信号分子的特异性识别及其活化调控机制。该成果1月4日发表于《自然》杂志。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组计划取得系列进展

2017年12月20日,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人体与环境健康的微生物组共性技术研究”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组计划”启动会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举行。该计划由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牵头,整合了包括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昆明动物所、生态环境研究中心、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以及北京协和医院等14家中科院内外单位共同参与。

中科院提出的十点署名提醒,你都清楚了吗?

中国科学院在 4 月 24 日召开了视频会议,部署全院性的科研诚信建设工作,并发布了《关于在学术论文署名中常见问题或错误的诚信提醒》(下称《提醒》),显示国内对于科研诚信议题的日益重视。

Cell Research:中科院周斌研究组揭示胚胎期衰老细胞的命运

6月5日,国际学术期刊Cell Research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周斌组的最新研究进展“Embryonic senescent cells re-enter cell cycle and contribute to tissues after birth”。此研究揭示了小鼠胚胎发育过程中衰老细胞(senescent cell)的命运,衰老细胞不会被全部清除,其中一部分可

Nat Rev Nephrol:中科院时玉舫课题组在就炎症微环境调控干细胞的应用和机制发表特邀综述

国际著名学术期刊Nature Reviews Nephrology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院时玉舫(客座)、王莹研究员等撰写的特邀综述“Immunoregulatory mechanisms of mesenchymal stem and stromal cells in inflammatory diseases”。文章系统地总结了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