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益生菌适合所有孩子吗

2018-03-16 袁一雪 中国科学报

随着科学家对人体微生物的研究日益加深,益生菌被广泛用于治疗肠道相关的疾病,特别针对常见的婴幼儿腹泻、便秘、湿疹、过敏等疾病。虽说是益生菌疗效初现,市面上的产品却早已经令人眼花缭乱。我们到底应该相信哪种产品呢?最好选有标注菌株号的解决产品选择的疑问,最好的方法就是认准国家标准批号。“目前,市场上的益生菌产品主要有三类,即药品、保健品和普通食品。”中科院微生物所博士段云峰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其中,

随着科学家对人体微生物的研究日益加深,益生菌被广泛用于治疗肠道相关的疾病,特别针对常见的婴幼儿腹泻、便秘、湿疹、过敏等疾病。

虽说是益生菌疗效初现,市面上的产品却早已经令人眼花缭乱。我们到底应该相信哪种产品呢?

最好选有标注菌株号的

解决产品选择的疑问,最好的方法就是认准国家标准批号。

“目前,市场上的益生菌产品主要有三类,即药品、保健品和普通食品。”中科院微生物所博士段云峰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其中,药品的批号是“国药准字”,保健品的批号是“健食字”号,即带“小蓝帽”标识,而其他类型的益生菌产品则是借了“益生菌”的“东风”,使用的是“固体饮料”的批号,产品包装上只标注了执行标准和生产许可证号。

“标注了‘国药准字’和‘健食字’的药品及保健食品,国家监管比较严格。因此,乱用添加剂的情况较少。但是第三类,作为普通食品管理的‘固体饮料’类产品乱用添加剂的情况就比较多了。但无论是哪类产品,只要是正规厂家,按照国家标准生产的合格益生菌产品都可以选择。”段云峰说。

在“带有菌株号的益生菌通常是受知识产权保护的,不允许随意标注,标有菌株号的益生菌产品应该是可以提供原料厂家提供的菌株授权使用证明或供货记录证明的。消费者有权向厂家要求公开菌株号,但是国家并没有强制要求益生菌产品必须在产品包装上标注菌株号”。段云峰解释说。

菌株号对于益生菌来说就像身份证明,而且,即便都属于同一种益生菌,不同的菌株也有不同的功能。比如两株菌都属于嗜酸乳杆菌,一个菌株叫嗜酸乳杆菌A01,一个菌株叫嗜酸乳杆菌B02。“A01能力很强,就像高铁一样,而B02能力较弱,就像共享单车一样,比起速度来,那一定是A01更好,当然可能A01像高铁一样造价更高,技术含量也更高。但要是比起方便性来,B02可能要比A01更有优势了。”

益生菌补充也分年龄段

事实上,尽管目前并没有关于益生菌副作用的研究报告,但是并非所有益生菌都适合婴幼儿,也并非所有适合婴幼儿的益生菌都适用于所有年龄段的孩子。

我国目前对菌株标注年龄限制,只是针对婴幼儿使用的益生菌,但是对除了婴幼儿以外的益生菌是没有具体年龄限制的。目前,我国允许用于婴幼儿的菌株有9种,都是在国内外应用历史较长,使用人群较多,安全性和有效性比较明确的菌株。

在婴幼儿益生菌中,特别标注了嗜酸乳杆菌NCFM不适用于一岁以内的婴幼儿。“这主要是因为嗜酸乳杆菌NCFM会产生D-乳酸,而1岁以内的婴幼儿,特别是出生1周内的婴儿,身体代谢能力还没有发育完善,无法代谢D-乳酸,只能通过尿液排出体外,过多的D-乳酸会对这些婴幼儿产生毒性,引起酸中毒。”段云峰解释道。所以,为了安全起见,1岁以内的婴幼儿不建议摄入会产生D-乳酸的益生菌或者含有D-乳酸的酸奶。

此外,嗜酸乳杆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的某些菌株是可以产生D-乳酸的,无论是活菌还是发酵的酸奶都会产生,所以,段云峰不建议一岁以内的婴幼儿服用含有上述菌株的产品或其发酵乳。

除了对益生菌菌株的严格限制,婴幼儿益生菌产品添加成分也有严格限制,特别是以固体饮料这种普通食品形式出现的产品。在我国现行的《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和《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GB 14880-2012) 中,就规定木糖醇、乳糖醇、硅酸钙、三氯蔗糖、甘露醇、二氧化硅、香兰素,以及牛磺酸、葡萄糖酸锌、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等营养强化剂不允许添加到婴幼儿食品中。而一种名为“菊粉”的物质则不能添加在0~36个月婴幼儿食品中。“目前,国内外缺乏菊粉是否可引起婴幼儿肠道不适的实验数据,但一些成人服用菊粉后会出现腹泻、腹胀的症状,另一些人则没有这些症状,这可能跟不同人肠道微生物的组成不同有关。”段云峰表示。

情况严重还需就医

有些家长因为对国内产品不放心,所以通过进口或海外代购等渠道购买国外的益生菌产品。对此,段云峰表示,通过代购的一些产品并不符合中国的法规要求,无法正规合法地在中国市场销售。在购买时,家长也要特别注意标注的菌株号和添加的成分。

段云峰提醒说,如果购买的婴幼儿益生菌产品的菌株不在我国允许使用的菌株范围内,那么不管商家如何宣称,甚至宣称菌株完全分离自母乳或乳头,也不要轻易购买,因为没有经过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的菌株,给3岁以内的孩子使用后可能会存在短期和长期安全风险。

更重要的是,如果孩子出现不爱活动、萎靡、疼痛等症状时,必须要去医院就诊。

作者:袁一雪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5)
#插入话题
  1. 2018-03-18 1209e435m98(暂无昵称)

    学习了.谢谢分享

    0

  2. 2018-03-17 ms2296823935859672

    学习了.感谢分享!

    0

  3. 2018-03-17 虈亣靌

    学习谢谢分享!

    0

  4. 2018-03-16 驹迷一生

    现在好多家长是只选贵的.不选对的.生怕对不起孩子.提到药品益生菌就怕.保健品泛滥啊

    0

  5. 2018-03-16 1e0f8808m18(暂无匿称)

    学习了.小儿益生菌确应用.

    0

相关资讯

Science:益生菌”的庄严使命,提高肿瘤治疗成功率

1月5日《Science》杂志报道三篇惊人的医学发现,几种肠道菌株竟然能改善晚期黑色素瘤患者的免疫疗法应答。

Nat Commun:研究发现短链脂肪酸是预防癌症的“保护伞”

发表在《自然通讯》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表明,我们的饮食如何影响肠道内的细菌,进而改变我们基因的行为和癌症的风险。

J Clin Periodontol:益生菌鼠李氏乳杆菌对实验性牙周炎小鼠牙槽骨吸收的抑制作用

本实验旨在研究实验性牙周炎(PD)的小鼠模型中鼠李糖乳杆菌GG(LGG)对骨吸收和局部及全身炎症的作用。

益生菌百年发展史(13世纪-今天)

时间、事件 1857年 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研究了牛奶的变酸过程。他把鲜牛奶和酸牛奶分别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它们都含有同样的一些极小的生物——乳酸菌,而酸牛奶中的乳酸菌的数量远比鲜牛奶中的多。这一发现说明,牛奶变酸与这些乳酸菌的活动密切相关。 1878年 李斯特(Lister)首次从酸败的牛奶中分离出乳酸乳球菌。 1892年 德国妇产科医生Doderlein在研究阴道时提出产乳酸

2018 ESPCG国际共识:益生菌在下消化道症状管理中的应用(更新版)

2018年2月,欧洲基础治疗胃肠病学会(ESPCG)跟新发布了益生菌在下消化道症状管理中的应用共识,本文是对2013年版共识的更新,主要内容包括IBS症状评估,益生菌对腹痛、腹胀、胃肠胀气、便秘、排便习惯、腹泻、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的作用以及益生菌的副作用等。

Pediatr Obes:益生菌补充可能会增加拉丁美洲青少年的肥胖,而对肠道菌群和肝脏脂肪等无可检测到的影响

VSL#3补充可能会导致拉丁美洲青少年的肥胖,而肠道菌群、肠道食欲调节激素、肝脂肪、纤维化和饮食摄入没有明显变化。然而,值的注意的是,本研究的样本量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