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与中国医科大学共建医学机器人研发中心

2017-07-20 朱明宇 中国新闻网

中国医科大学、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19日在沈阳举行揭牌仪式,双方合作建设医学机器人研发中心。

中国医科大学、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19日在沈阳举行揭牌仪式,双方合作建设医学机器人研发中心。
 
医学机器人是机器人技术、计算机网络控制技术、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和医疗外科技术的结合,用于实现机器人辅助外科手术、康复医疗和医院服务等功能,汇集了多学科最新研究和发展的成果。
 
中国医科大学党委书记朱京海在致辞中表示,建立该研发中心将实现医学机器人技术的开发应用,推进医疗健康领域产业发展,加快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
 
7月19日,中国医科大学、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在盛京医院举行揭牌仪式,双方合作建设医学机器人研发中心。 朱明宇 摄
 
随着医学智能化时代的开启,大数据、精准医疗、医用机器人等逐渐成为惠及民众的新兴产业。医学机器人主要分为宏观机器人、微型医学机器人和生物机器人等,被广泛应用于医学诊断、治疗、康复、护理和功能辅助等诸多医学领域。
 
记者当日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康复中心看到,医学机器人技术在康复领域已初显成效,一位下肢行动不便的患者,在运动记忆恢复机器人的帮助下,正在面对电脑屏幕交替踏步。
 
医学机器人技术在康复领域已初显成效,图为一位患者正在机器人的帮助下恢复运动功能。 朱明宇 摄
 
盛京医院院长郭启勇介绍,医学机器人在临床上可应用于心脏、骨科、外科等手术操作,具有选位准确,动作精细等特点,还可替代人类从事高强度的体力劳动,引领了医学科技的创新发展。
 
主办方表示,该研发中心成立后,将围绕医学机器人和医学智能化等领域深入科研探索,研发出更多高水平的医学机器人。

作者:朱明宇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相关资讯

重磅:国内首例机器人荧光显像辅助前列腺癌根治术成功

6月12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为一位高危前列腺癌患者成功实施国内首例达芬奇机器人荧光显像辅助技术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加盆腔扩大淋巴清扫术,目前病人恢复良好。荧光显影辅助技术可帮助医生在手术中极其敏感地发现转移性淋巴结,在保证肿瘤清除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地缩小淋巴结清扫范围,缩短手术时间,减小手术创伤,降低围手术期相关并发症,真正实现靶向手术、精准医疗。

“机器人大夫”挑战骨科手术“禁区”

什么是骨科手术最大的难题?在北京积水潭医院院长田伟看来,“如何看到深层结构,实现三维空间定位,对患者进行精准操作,并且不伤害神经组织”是骨科医生面临的最大“难点”。仅靠人眼,这一难点无法克服,田伟找来了“机器人大夫”帮忙。田伟于1997年在积水潭医院创建脊柱外科,三十余年一直致力于骨科诊疗精准化、微创化、智能化研究及应用,是我国骨科手术导航和机器人临床领域的奠基者和开拓者。2016年12月18日,

未来会被机器人替换?外科医生们的担忧焦虑

在东湖一场医疗大数据论坛上,多数在场的外科医生们更愿意讨论的是,自己是否真的会被机器人取代

机器人腔镜手术,零疤痕不再是梦想!

手术无痕一直是外科医生的追求,如今机器人腔镜手术给这一目标提供了可能!

信机器还是信人?这6款外科医疗机器人你敢试吗?

Medical Design网站盘点了6款正在革新手术和医疗保健的外科机器人,可以帮助医务人员解决一些艰巨的任务。

Ann Surg:机器人在医源性胆道损伤的重建与修复中的作用!

目前,医源性胆管损伤(BDI)仍然是开放性手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主要关注点。在过去十年中,机器人手术已经应用了许多不同的程序,显示出了其技术优势,特别是在显微外科领域。到目前为止,只有很少的文献描述了机器人BDI的重建案例。近期,一项发表在杂志Ann Surg上的研究旨在分析医源性胆道损伤的机器人重建术的围手术期结果,并详细描述了手术细节。此项研究是一项单次外科医生回顾性研究,包括了由医源性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