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新突破:胰腺癌治疗新方法——羟化氯喹+化疗

2020-04-26 佚名 转化医学网

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很高,诊断和治疗都很困难的消化道恶性肿瘤,约90%为起源于胰管上皮的导管腺癌。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近年来明显上升。胰腺癌有病程短、病情发展快和迅速恶化等特点,是预后最差的恶性肿瘤之一。

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很高,诊断和治疗都很困难的消化道恶性肿瘤,约90%为起源于胰管上皮的导管腺癌。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近年来明显上升。胰腺癌有病程短、病情发展快和迅速恶化等特点,是预后最差的恶性肿瘤之一。最近对胰腺癌的研究有了新突破。

纽约大学格罗斯曼医学院(NYU Grossman School of Medicine)的一项新研究发现,胰腺癌细胞使用一种正常的废物清除过程去隐藏它们表面的标签,不让免疫系统摧毁它们,这项研究在4月22日在线发表在《自然》上。这项研究结果有助于回答了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为什么胰腺癌细胞抵制免疫治疗呢?免疫治疗是使用身体自身的免疫防御去攻击癌细胞。

这项研究关注于主要的组织相容性复合体1类(MHC-1),MHC-1是一组在细胞表面呈现的特定的蛋白质片段。免疫系统的T细胞会忽略那些带有MHC-1标记的细胞,MHC-1细胞对每个人的细胞都呈现“自我”标记,但它们会识别和攻击带有奇怪标记的细胞,比如那些感染了病毒的细胞,在某些情况下,还会攻击已经癌变的细胞。

由纽约大学兰贡分校放射肿瘤学系和珀尔穆特癌症中心以及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研究人员主导的这项新研究,发现在在胰腺癌中,MHC-I被拖入癌细胞内称为囊泡的隔间,并被自噬降解,回收受损细胞组件的正常过程。研究人员表示,通过去除MHC-I标记,自噬使癌细胞能够避开免疫系统的注意,并使它们对免疫疗法产生抵抗。

这项新研究表明,在胰腺癌细胞中,MHC-1进入隔间(也称囊泡),在癌细胞里面,被自我吞噬降解,一个正常的过程会再循环损伤的细胞组分。通过移除MHC-1标签,自我吞噬能够让癌细胞不被免疫系统注意到,也让癌细胞对免疫治疗有了抵抗力。

该研究的资深合着者、医学博士亚力克·基梅尔曼(Alec Kimmelman)和安妮塔·斯特科勒(Anita Steckler)、纽约大学兰贡分校放射肿瘤学系的主席、教授约瑟夫·斯特科勒(Joseph Steckler)一起表示,“我们的研究表明,阻断自我吞噬,或者在基因上或者在药物上,都会增强MHC-1在胰腺癌细胞表明的表达。”

珀尔穆特癌症中心高级领导基梅尔曼博士补充说,“这一新发现的免疫逃避作用增加了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胰腺癌或其他癌症中自我吞噬途径的靶向性。”例如,基梅尔曼博士的实验室先前的研究表明,胰腺癌细胞利用自我吞噬产生一种降解的细胞成分,作为恶性细胞生长的燃料。

胰腺导管腺癌(PDAC)是最普遍的胰腺癌类型,它是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药物治疗无效的癌症类型之一。基梅尔曼博士表示,尽管这些治疗方法失败的原因很复杂,基因改变(突变)导致肿瘤细胞表面MCH-1的缺失是一个起因,然而PDAC肿瘤并没有这些突变,表明仍有其他机制在起作用。

基梅尔曼博士和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资深研究合着者拉舍卡·佩雷拉(Rushika Perera)博士独立确定,MHC-1的相当一部分不再存在于胰腺癌细胞的表面,而是存在于细胞内,这两个实验室随后合作证明,一种自我吞噬蛋白(也称NBR1)附着在MHC-1上,MHC-1将其输送到自我吞噬体,然后进入溶酶体,在溶酶体中像细胞废物一样被分解了。

在患有胰腺癌的小鼠实验中表明,用基因方法或用抗疟疾药物氯喹阻断自我吞噬会导致MHC-1分子在肿瘤细胞表面的增加。众所周知,氯喹和它的衍生羟化氯喹,羟化氯喹被测试出在很可能能够治疗COVID-19,研究人员也发现,在小鼠模型中,氯喹和两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联合使用会极大提高肿瘤表达,远胜于单独的免疫治疗。

研究人员也研究了非小细胞肺癌的肿瘤细胞系,发现MHC-1也在这些肿瘤中的一部分也通过自我吞噬降解。这些研究表明,MHC-1在胰腺癌细胞内化引起的免疫治疗抵抗力可能在其他癌症类型中起作用。

对胰腺癌患者的临床测试已经表明,羟化氯喹与标准的化学治疗结合会增加患者对化学治疗的反应。新研究表明,羟化氯喹可能提高免疫治疗的效果。基梅尔曼博士警告称,虽然前景看好,但这种结合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才能进行临床测试。

共同领导研究的作者、医学博士山本圭佑(Keisuke Yamamoto)和实验室的博士后研究员基梅尔曼博士表示,“我们研究的下一步就是在患者身上测试,我们的目标就是搞清楚如何使用羟化氯喹、免疫治疗对化学治疗进行排序,去识别可能反应的患者亚组织的标记物。

参考文献:

Keisuke Yamamoto,et al.Autophagy promotes immune evasion of pancreatic cancer by degrading MHC-I.Nature (2020).

作者:佚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7)
#插入话题
  1. 2020-07-30 lovetcm

    #胰腺癌#羟氯喹增敏,氯沙坦增效

    0

相关资讯

CELL REP:研究人员发现针对癌症KRAS突变的新疗法

为了确定KRASi的适应途径,并预测规避耐药性的药物组合,研究人员使用基于质谱法的定量时空蛋白组学方法,对胰腺癌和肺癌的二维和三维细胞模型中KRASi的蛋白组学反应进行了剖析。

Gastroenterology:胰腺癌患者的静脉血栓栓塞发生率及危险因素

胰腺导管腺癌(PDAC)的静脉血栓栓塞(VTE)的发生率最高相关。但是,对于PDAC患者的VTE危险因素或其结果知之甚少。因此本项研究旨在对二者进行相关研究。

Gastroenterology:二苯基丁基哌啶抗精神病药物可以减少小鼠胰腺导管腺癌的生长

有研究报道,催乳素(PRL)在激素反应性癌症中明显上调。

Clin Cancer Res: 验血知癌?液体活检技术助力胰腺癌及早诊断

对于最常见的胰腺癌——胰腺导管癌,血液检测能够使其处于早期阶段时就能发现它,同时能帮助医生准确地判断患者病情,并指导他们进行适当的治疗。宾夕法尼亚大学的一项多学科研究发现,在盲

Cancer Discovery: 破坏细胞pH平衡,阻断胰腺癌生长

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种通过破坏胰腺癌细胞的pH平衡来杀死癌细胞的新方法。近期,发表在Cancer Discovery上的这项研究报告了消耗离子转运蛋白的消耗是如何将pH值降低到损害胰腺癌细胞生长的程度的。

NATURE:胰腺癌是怎么逃过免疫监视的?

胰腺导管腺癌(PDAC)对包括ICB在内的大多数疗法具有耐药性。在PDAC中,导致MHC-I缺损的突变很少被发现,尽管MHC-I的表达被频繁下调。

拓展阅读

权威发布|早期胰腺癌分子诊断专家共识(2023年版)

早期胰腺癌(本共识所述“胰腺癌”均指“胰腺导管腺癌”)是指肿瘤直径≤2 cm,病灶局限于胰腺内,无胰腺外浸润和淋巴结转移者。

北京协和医学院AFM:双特异性类外泌体脂质纳米颗粒递送双siRNA用于胰腺癌的协同治疗

研究员报道了可携带高载荷量siKras和siTP53的双特异性类外泌体脂质纳米颗粒(EM-LNPs),它可以有效地克服屏障以实现细胞质富集,并实现PDAC肿瘤的协同治疗。

无复发生存16个月!《自然-医学》:通用癌症疫苗,突破“难以成药”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医疗中心正在进行的一项临床试验信息引起了Rahma及其家人的关注,这项试验正在评估一种手术后使用的“现货型”的疫苗,目的是预防或延迟癌症高危患者病情复发。

见识了,同时存在KRAS和EGFR基因突变的胰腺癌,用了肺癌的靶向药厄洛替尼还管用!

今天我们就看看一个治疗案例,看看能给到我们什么启发。

林君/马平安/丁彬彬《ACS Materials Letters》:半胱氨酸耗竭引发铁死亡及焦亡用于强化胰腺癌治疗

该研究报道了一种全新的靶向半胱氨酸的治疗策略,他们利用聚乙烯吡咯烷酮修饰的氧化铜纳米粒子对半胱氨酸的高反应活性,成功实现了半胱氨酸耗竭引发的氧化还原失衡诱导的胰腺癌细胞焦亡和铁死亡。

FDA批准伊立替康脂质体获批用于一线治疗转移性胰腺癌

2月13日,Ipsen(益普生)宣布FDA已批准Onivyde(伊立替康脂质体注射液)的补充新药申请(sNDA),用于与5-氟尿嘧啶/亚叶酸+奥沙利铂联用(NALIRIFOX方案),作为转移性胰腺导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