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JG:胃食管反流病不增加乳糜泻风险

2013-07-17 小哲 编译 NCBI

  近日,来自瑞典斯德哥尔摩卡罗林斯卡大学医院医学系的Jonas F. Ludvigsson发表论文指出以往研究显示,乳糜泻(CD)与胃食管反流病(GORD)和嗜酸粒细胞性食管炎(eosinophilic esophagitis,EoE)相关,但在这些条件下缺乏以人群为基础的乳糜泻患病率研究,这就是该研究的目的。这种基于人群为基础的研究发现,在个体患有GO

胃食管反流病不增加乳糜泻风险
 

近日,来自瑞典斯德哥尔摩卡罗林斯卡大学医院医学系的Jonas F. Ludvigsson发表论文指出以往研究显示,乳糜泻(CD)与胃食管反流病(GORD)和嗜酸粒细胞性食管炎(eosinophilic esophagitis,EoE)相关,但在这些条件下缺乏以人群为基础的乳糜泻患病率研究,这就是该研究的目的。这种基于人群为基础的研究发现,在个体患有GORD、食管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或者EoE的患者中不增加CD风险。不推荐在个体患有GORD、食管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或者EoE的患者中筛查CD。该文发表在2013年7月第48卷第7期《斯堪的纳维亚胃肠病学杂志》(Scandinavi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上。[July 2013, Vol. 48, No. 7 , Pages 808-814 (doi:10.3109/00365521.2013.792389)]

该研究从普通人群中随机选择1000人进行了内镜研究。CD的定义以血清学阳性为基础,同时有小肠黏膜异常。任何食管上皮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被定义为食管嗜酸性粒细胞增多,EoE定义为远端食管活体组织检查每高倍视野至少有15个嗜酸性粒细胞。使用确切概率法比较对照组与CD伴胃食管反流病的患病率,食管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和EoE。

结果显示,400例受试者(40%)有胃食管反流症状,155例(15.5%)有糜烂性食管炎,16例(1.6%)有巴雷特食管,48例(4.8%)有食管嗜酸性粒细胞增多,11例(1.1%)有EoE。个体患GORS被诊断为CD的是8/400(2.0%)[对照组:10/600(1.7%),P=0.81],糜烂性食管炎患者被诊断为CD为3/155(1.9%)[对照组:15/845(1.8%),P=0.75],食管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患者被诊断为CD的为2/48(4.2%)[对照组:16/952(1.7%),P=0.21],但在所有16例巴雷特食管患者[对照组:18/984(1.8%),P=1.0]或11例EoE患者[对照组:18/989(1.8%),P=1.0]中没有人被诊断为CD。

原文链接:Celiac disease, eosinophilic esophagitis and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an adult population-based study

作者:小哲 编译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5)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DDW 2013:自行无针针灸治疗控制糖尿病胃轻瘫患者消化不良有效

  在5月18日至5月21日召开的美国消化疾病周上,来自美国田纳西技术大学医学部的研究人员Sarosiek发表题为《自行无针针灸治疗控制糖尿病胃轻瘫患者的消化不良与胃食管反流症状》的论文。针灸是通过刺激皮肤内的针灸穴位治疗患者的一种替代医学方法。临床适应证包括控制疼痛及消化不良症状。对照研究的缺乏是文献中结果不一致的主要原因。检验采用定制的无线微刺激器进行无针经皮电神经刺激(TEA)的新方法,评价

BMJ:胃食管反流病的微创手术治疗与药物治疗的比较

  题目:胃食管反流病的微创手术治疗与药物治疗的比较:随机对照试验的5年随访(Minimal access surgery compared with medical management for gastro-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five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