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兽研所近百人感染布病:你的实验室安全吗?

2019-12-09 佚名 科学网

12 月 6 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以下简称 “兰州兽医研究所”)发布通报称,11 月 28-29 日,该所口蹄疫防控技术团队先后报告有 4 名学生布鲁氏菌病血清学阳性。在后续检测中发现 65 人呈现血清学阳性。

12 月 6 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以下简称 “兰州兽医研究所”)发布通报称,11 月 28-29 日,该所口蹄疫防控技术团队先后报告有 4 名学生布鲁氏菌病血清学阳性。在后续检测中发现 65 人呈现血清学阳性。

据媒体报道,截至 12 月 7 日中午 12 点,已经对兰州兽医研究所 317 名师生进行检测,呈血清学阳性的人数上升至 96 人。多数人员处于未出现明显临床症状的 “隐性感染” 状态。

兰州兽医研究所是中国专门从事预防兽医学研究的重要科研单位,也是国内少数拥有拥有 P3 实验室、P3 级大型和中型动物实验室的科研机构之一。在这样一家具有行业优势的科研机构爆发安全事件,也体现出实验室安全管理的任重道远。

关于事件,疑惑重重

兰州兽医研究所在读研究生郭立(化名)是此次接受检测的学生之一。自 11 月 29 日听闻有人感染布鲁氏杆菌后,他和同学们陆续以个人名义前往医院检查。郭立很幸运地拿到了 “阴性” 的检测结果,但他的不少同学却不幸中招。

目前,郭立所在的课题组已经暂停科研工作。从 12 月 2 日这周起,研究所陆续封停了一批实验室。此前网络上流传着此次感染事件可能源于一批转基因小鼠的说法,但这一说法目前并未得到确证。郭立表示,这个操作转基因小鼠的实验室正是最早被封停的实验室之一。

令郭立和同学们感到困惑的是,布鲁氏菌病并不是人际传染病,传染源一般都是动物尸体、毛发、血液等。这么多学生 “不约而同” 地感染布鲁氏病菌,是否意味着受污染的动物并非个例呢?

郭立透露,今年暑假有一批来这边实习,8 月底离所的学生,他们在听闻这一消息后也去医院检查,也有人查出了阳性结果。这似乎提示在 8 月底之前,就已经有实验动物被布鲁氏杆菌污染了。

兰州兽医研究所使用的实验动物大多来源于本所的实验动物中心。“不过有些特殊的实验动物,比如转基因动物,有时也会从其他公司购买。” 他说,他目前无法确定网上所说的那批转基因小鼠来自哪里。

值得注意的是,兰州兽医研究所实验动物中心同时也是多家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医院和药厂等单位的实验动物供应方。

实验室安全,从源头抓起

早在 2010 年底,东北农业大学就爆发过一起布鲁氏菌病感染事件。该校动物医学学院有教授违规购入未检疫的 4 只山羊作实验动物。同时未能严格按照标准规范指导学生,并进行有效防护。

这一系列违规操作最终导致学校 27 名学生及 1 名教师陆续确诊感染布鲁氏菌病。

“动物实验的安全要从源头抓起。”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王德华对《中国科学报》说。

他介绍,一方面,不管是 SPF 动物屏障系统还是普通动物房,购买实验动物和饲料等,都应进行严格检疫,检验合格后才能进入实验室。

另一方面,实验动物的提供单位必须保证动物质量合格。实验动物按照微生物控制标准,可以分为 4 级:普通动物、清洁动物、无特定病原体动物、无菌动物或悉生动物。即便是最低级别,也要求排除人兽共患病和动物烈性传染病的病原体。

郭立提到,当他们相信自己操作的动物实验没什么额外风险时,有时就只采取穿白大褂、戴手套等最基础的防护措施。

“课题组购入特定级别的实验动物后,一般不会再次检验动物携带的微生物是否合乎标准。” 王德华说,“这次事件是一个提醒,建议科研人员根据物种特性,对购买的实验动物增加检疫环节。”

既要防患未然,也要亡羊补牢

多位受访者表示,动物实验过程中每一个具体执行者的行为规范,才是实验室安全的最终落脚点。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何宏轩强调,对那些工作涉及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科研人员,必须进行相关科普知识的培训,并酌情进行免疫接种。开展科研活动时,必须严格按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进行规范操作,“不能存在任何侥幸心理”。

“北京的一些高校和科研机构,都要求参与动物实验的学生和工作人员事先接受专门培训,考试合格后,持北京实验动物从业人员上岗证开展工作。” 王德华说,“我认为这是非常有必要的一项举措。”

但是这种持证上岗的机制,目前尚未在全国范围内普及。多名兰州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就表示没有经历过类似考试。

除了防患于未然,事故出现后的应急处理也至关重要。何宏轩强调,一旦发生类似感染事件,首先应按照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泄漏应急处理预案采取措施;其次感染人群要及时就诊,并进行规范的科学治疗,接触者进行隔离观察。

以布鲁氏菌病为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副主任医师李侗曾指出,布鲁氏菌病的潜伏期一般为 2~4 周,也就是从感染到出现布鲁氏菌病症状需要的时间。“考虑到潜伏期的存在,隐性感染者及时就医意义重大。”

另一位三甲医院感染科临床医生表示,这种诊断治疗和防控传播上的紧迫性,要求机构必须对实验室安全问题迅速响应,积极应对。特别是对这种致病微生物安全事件,应在第一时间报告疫情事件,通过相关部门介入,启动疫情控制程序。

作者:佚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3)
#插入话题
  1. 2020-01-08 148027a6m77(暂无昵称)

    实验室安全从源头重视

    0

  2. 2019-12-11 kalseyzl

相关资讯

BMJ Case Rep:脊髓布鲁氏菌病与慢性背痛有关

患者女性,67岁,因“背部疼痛数年,加重伴行走困难2个月”到骨科就诊,无发热,无神经根功能障碍,无膀胱功能障碍。体格检查:背部轻微压痛,背部运动轻度受限,神经系统查体未见明显异常。 实验室检查:白血病计数13,000,中性粒细胞78%,红细胞沉降率89mm/h,C反应蛋白66mg/L。腰椎x片检查可见腰椎退行性变,椎间盘缩窄,椎骨硬化、腐蚀(图1A)。该影像学检查结果提示感染。因此,为进一步

应对传染病:不能重“新”轻“旧”

在有的专家看来,随着一些新型传染病的暴发或出现,部分常见的、多发的、传统的传染病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故而愈演愈烈—— 最近的一次门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教授段钟平遇到了三个丙肝患者。经诊断显示,其中两人为肝硬化,一人则为肝癌。 虽然经常碰到这样的事情,段钟平依然很痛心。 在我国,丙型肝炎的标准疗法是利巴韦林加干扰素,这两种都是抗病毒药物。“丙肝其实很容易治好,只要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