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 Biol Chem:上海药物所等胰高血糖素样肽 - 1 受体结构与功能研究获进展

2018-06-24 细胞 上海药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和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药学研究所两个团队关于胰高血糖素样肽 - 1 受体偏向激活的合作研究成果以 Two distinct domains of the glucagon-like peptide-1 receptor control peptide-mediated biased agonism 为题发表在 The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和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药学研究所两个团队关于胰高血糖素样肽 - 1 受体偏向激活的合作研究成果以 Two distinct domains of the glucagon-like peptide-1 receptor control peptide-mediated biased agonism 为题发表在 The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上。


胰高血糖素样肽 - 1 受体未激活状态的结构模型与被 Exendin-P5 激活的受体与 Gs 蛋白复合物结构

G 蛋白偶联受体是具有七次跨膜结构的膜蛋白家族,胰高血糖素样肽 - 1 受体属于其中的 B1 类类型,为 2 型糖尿病和肥胖症的治疗靶点,已经上市的该受体激动类药物包括艾塞那肽、利拉鲁肽和度拉糖肽等近十种,年销售额超过百亿美元。这些药物所展现的不同给药频率、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和耐受性与胰高血糖素样肽 - 1 的偏向激动效应密切相关。

偏向激动系指不同激动剂与受体结合使其构象发生不同的变化并偶联不同的效应蛋白,由此激活不同的信号通路或偏好激活某条信号通路,进而产生不同的生物效应。胰高血糖素样肽 - 1 受体的 N 端和第一跨膜螺旋近胞外结构域于其激活过程中动态变化且极不稳定,在多个已经解析的晶体或冷冻电镜三维结构中都有缺失,对相关氨基酸位点的作用认识匮乏。

为了突破这个难题,上海药物所王明伟课题组与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 Patrick Sexton 和 Denise Wootten 课题组三年前开始组织联合攻关,对该受体 N 端和第一跨膜螺旋近胞外结构域的 28 个氨基酸进行定点突变,采用多种技术系统研究了多种肽类配体对受体亲和力及不同信号通路(cAMP、pERK1/ 2 和 Ca2+)的激活效能。结果显示,胰高血糖素样肽 - 1 受体上不同的氨基酸位点群调控着配体的亲和力及其所激活的信号通路,配体之间和信号通路之间既有共性也有特性,说明该结构域对信号偏向转导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从而为基于受体偏向激动原理设计趋利避害的药物提供了新的思路。

该研究得到澳洲国家健康与医学研究委员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和上海市科技发展基金的资助,论文的第一作者王明伟课题组博士研究生雷赛飞曾在中科院博士生联合培养项目的支持下赴澳大利亚研修。

原始出处:
Lei S, Clydesdale L, Dai A, et al.Two distinct domains of the glucagon-like peptide-1 receptor control peptide-mediated biased agonism.J Biol Chem. 2018 Jun 15;293(24):9370-9387. doi: 10.1074/jbc.RA118.003278. Epub 2018 May 1.

作者:细胞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9)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Nat Protoc:上海药物所发展定点抗体药物偶联物新策略及抗体糖工程技术方案

7月27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黄蔚课题组在《自然》(Nature)子刊Nature Protocols发表了题为Chemoenzymatic synthesis of glycoengineered IgG antibodies and glycosite-specific antibody-drug conjugates 的文章,报道了利用化学-酶催化方法制备糖工程抗体与基于糖链的定点抗体药物偶联物的新策略。

抗体类生物药物在治疗肿瘤、自身免疫等疾病方面占据重要地位,其中抗体Fc区域N-糖链通过参与

Clinical Cancer Research:上海药物所发现阿司匹林抗肿瘤转移的作用机制

阿司匹林是经典的非甾体类抗炎药,从发现至今已沿用百年。在过去的三十年间,大量流行病学、临床试验、动物实验研究发现,长期使用阿司匹林能显着降低肿瘤发生率、延缓恶性肿瘤病程、减少肿瘤远端转移发生风险以及降低肿瘤死亡率,但其抗肿瘤作用机制仍不明确。

Glia:上海药物所发现维生素C可促进髓鞘再生

中枢神经系统中,髓鞘对神经元功能至关重要。在一些脱髓鞘疾病如多发性硬化(MS)中,免疫系统攻击自身神经系统导致神经髓鞘的破坏和白质损伤,是仅次于创伤的中青年人致残原因,有着“死不了的癌症”之称。现有药物均为免疫抑制剂,只能缓解和减少复发,但对已经造成的神经损伤并无修复作用。发现能促进髓鞘再生和修复的药物作用靶点及小分子化合物是该类疾病研究的新方向。

上海药物所加速“神经精神新药”研发

记者28日从中科院上海药物所获悉,目前该所一批神经精神新药正在开展临床和临床前研究。其中,抗精神分裂症候选新药TPN672和抗老年痴呆候选新药氟诺哌齐已进入I期临床;两个抗癫痫候选新药也已申报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