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cet Gastroen Heptaol:胃癌二线化疗,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vs溶剂型紫杉醇

2017-01-20 MedSci MedSci原创

每周使用溶剂型紫杉醇是晚期胃癌的二线化疗方案之一。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纳米粒(nab-paclitaxel)的开发是为了提高紫杉醇的溶解度且不必术前用药进而避免了与溶剂型紫杉醇相关的输液反应。此外,与溶剂型紫杉醇相比,高剂量的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可以通过更短的输液时间达到较高的药物浓度。但具体效果如何?最新一期的The Lancet Gastroenterology & Heptaology在

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


每周使用溶剂型紫杉醇是晚期胃癌的二线化疗方案之一。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纳米粒(nab-paclitaxel)的开发是为了提高紫杉醇的溶解度且不必术前用药进而避免了与溶剂型紫杉醇相关的输液反应。此外,与溶剂型紫杉醇相比,高剂量的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可以通过更短的输液时间达到较高的药物浓度。但具体效果如何?最新一期的The Lancet Gastroenterology & Heptaology在线发表了一项研究,探究了与溶剂型紫杉醇相比,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晚期胃癌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这是一项在日本的72个机构进行的随机、开放性、非劣效性Ⅲ期试验。患者均为一线化疗方案含氟嘧啶治疗效果不佳的大于20岁的晚期胃癌患者,同时这些患者也存在疾病进展或在最终剂量的辅助化疗后24周内复发。研究人员把这些患者随机(1:1:1)分为3组:每3周(每一周期21天的第一天)接受一次静脉注射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260 mg/平方米);每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100mg/平方米,一周期28天的第1、8、15天);或每周溶剂型紫杉醇(80mg/平方米,一周期28天的第1、8、15天)。主要终点是全分析组的总生存期,全分析组包括所有随机分配的患者中的那些接受了至少一种紫杉醇且具有非劣效性(风险比为1.25)者。

在2013年3月13日-2015年5月14日,共招募到了741例患者,随机分为每3周接受一次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组(n = 247),每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组(N = 246),或每周溶剂型紫杉醇组者(N = 248)。三组的总生存期的中位时间分别为:9.99个月(四分位距[IQR],6.05-15.05)、11.1个月(9.9–13.0)、10.9个月(9.4–11.8)。每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不劣于每周溶剂型紫杉醇(HR 0.97,97.5% CI 0.76-1.23;单侧非劣效性 P = 0.0085),而每3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并不非劣于溶剂型紫杉醇(1.06,95% CI 0.87–1.31;单侧非劣效性 P = 0.062)。主要的3级或更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为嗜中性白血球减少症(三组分别为:158例 [65%,共244名患者]、99 例[41%共241名患者]、71例[ 29%,共243名患者])、外周感觉神经病变(49例[20%]、6例[2%]、6例[2%])、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30例[12]、7例[3%]、2例[1%])。过敏反应在每3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组(2例[1%])和每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组(3例[1%])更不少出现,与每周溶剂型紫杉醇组相比(13例[5%])。总共报告了4例治疗相关的死亡(每3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组,1例急性肺炎;每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组,1例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肺炎和1例感染性休克;每周溶剂型紫杉醇组,1例呼吸系统疾病/间质性肺病)。

研究结果表明:在总生存期方面,每周接受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非劣于每周接受溶剂型紫杉醇治疗,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的有点使得它将是胃癌二线治疗的潜在方案。

原始出处:


本文系梅斯医学(MedSci)原创编译整理,转载需授权!

作者:MedSci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相关资讯

盘点:近期胃癌研究进展及指南共识汇总

一、指南共识1,2016 HER2阳性晚期胃癌分子靶向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胃癌是全球常见的恶性肿瘤,我国尤其高发。由于幅员广阔、人口众多,经济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我国的胃癌早期筛查体系尚需完善,多数病例在确诊时已经达到中晚期。对无法切除的晚期或转移性胃癌以及术后复发患者,采用细胞毒药物进行传统化疗的中位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仅11个月左右。近年来,分子靶向治疗的兴起为晚

2016 NCCN临床实践指南:胃癌-证据块(2016. V3)

2016年8月,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发布了胃癌指南2016年第3版证据块。全文获取:下载地址:指南下载(需要扣积分2分, 梅斯医学APP免积分下载)

临床上常见的胃癌 7 大病因

胃癌早期 70% 以上毫无症状,中晚期才出现上腹部疼痛、消化道出血、穿孔、幽门梗阻、消瘦、乏力、代谢障碍以及癌肿扩散转移而引起的相应症状,任何年龄均可发生,以 50~60 岁居多,男女发病率之比为 3:1。胃癌具有起病隐匿,早期常因无明显症状而漏诊,易转移与复发,预后差。我国胃癌发病率高,其死亡率又占各种恶性肿瘤之首位。胃癌有其独特的发病机制,在了解胃癌的病因前,让我们先来看四个病例。病例一黄某,

PNAS:研究确定胃癌生物标志物和可能的治疗手段

迈阿密大学医学院Sylvester综合癌症中心,迈阿密退伍军人事务医学中心和中国汕头大学医学院的科学家已经表明,激素受体GHRH-R可能是胃癌的潜在生物标志物,该受体有利于实现早期诊断。此外,研究小组发现,GHRH-R拮抗剂MIA-602在细胞系和人异种移植物中抑制胃癌。该研究最近发表在“PNAS”杂志上。 米勒学院病理学教授Andrew V. Schally说:“GHRH受体既是一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