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oke:房颤抗凝有没有年龄限制?

2017-07-20 杨中华 脑血管病及重症文献导读

随着预期寿命增加以及健康状况的改善,弄清更高龄患者采用抗凝治疗的安全性非常重要。因此,来自瑞典?rebro大学医院的Peter Appelros等在Stroke上发表了他们的研究结果,他们分析了4个国家综合登记研究的观察性数据(从2006年到2013年)共23356例合并AF的卒中患者,年龄介于80-100岁。第二个目的是为了验乞出血风险和常用药物之间的关系。

1990s发现房颤患者能够从抗凝治疗中获益。EAFT(European AF Trial)和退伍军人服务部非风湿性房颤卒中预防(Veterans Affairs Stroke Prevention in Nonrheumatic AF)两项试验确认了抗凝二级预防的作用。但是,当前随着西方世界老龄化,上述研究的平均年龄相对较低,大约70岁。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因为房颤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有些研究发现随着年龄增长,严重出血的风险也相应增加,许多医生对于高龄患者采用抗凝治疗犹豫不决。因此,EAFT和退伍军人服务部非风湿性房颤卒中预防试验的结果能否推广到老年患者一直存在争论。

有几项研究纳入了老年患者。BAFTA (Birmingham AF Treatment of the Aged)研究是一项年龄大于75岁的随机试验(平均年龄81.5岁)。另外一项Riksstroke(瑞典卒中登记研究,Swedish Stroke Register)中,平均年龄为79.5岁。两项研究显示老年抗凝治疗患者给予抗凝治疗的预后优于未抗凝或仅使用阿司匹林者。

随着预期寿命增加以及健康状况的改善,弄清更高龄患者采用抗凝治疗的安全性非常重要。因此,来自瑞典?rebro大学医院的Peter Appelros等在Stroke上发表了他们的研究结果,他们分析了4个国家综合登记研究的观察性数据(从2006年到2013年)共23356例合并AF的卒中患者,年龄介于80-100岁。第二个目的是为了验乞出血风险和常用药物之间的关系。

结果发现,所有23356例患者皆合并房颤,6361(27%)例卒中后给予了抗凝治疗。在三个年龄组(80-84岁,85-89岁,>=90岁)皆发现抗凝治疗与降低缺血性卒中复发有关。>=90岁年龄组出血风险增加最明显,但是并没有抵消抗凝治疗的总获益。除了年龄外,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或合并症都不影响抗凝相关出血的风险。非抗凝药物(Drugs other than anticoagulants)未影响严重出血的发生率。

最终作者认为鉴于该研究的患者特点,越来越多的患者应该接受抗凝治疗,并且不会明显增加出血风险。>=九十岁的患者出血风险会有一定程度增加,但是并没有影响总预后。

原始出处:

作者:杨中华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6)
#插入话题
  1. 2017-07-21 ylzr123

    认真学习,不断进步,把经验分享给同好。点赞了!

    0

  2. 2017-07-21 天地飞扬

    谢谢分享

    0

  3. 2017-07-21 一个字-牛

    学习了谢谢分享

    0

  4. 2017-07-20 changjiu

    学习了,谢谢

    0

相关资讯

JACC:维生素K拮抗剂可降低房颤患者首次发生卒中和心肌梗死风险

2017年6月20日在线发表于《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JACC)的一项研究显示,与乙酰水杨酸(ASA)单药治疗相比,维生素K拮抗剂(VKA)单药治疗可以降低房颤(AF)患者首次发生心肌梗死(MI)和卒中的风险。

Am J Emerg Med:阜外医院杨艳敏教等研究称,地高辛不增加房颤患者一年死亡率

虽然目前房颤指南将地高辛作为房颤合并心衰患者心室率控制的I类推荐,但地高辛对死亡率的影响却存在争议。 近期,阜外医院杨艳敏教授、吴双等研究发现,与未接受地高辛治疗的房颤患者相比,接受地高辛治疗的房颤患者随访一年内死亡率显着更高,但在纠正潜在混杂因素后,接受地高辛治疗不再与增高的死亡率相关。 该数据显示,急诊就诊的房颤患者中,接受地高辛治疗的患者比例为30.6%。与未接受地高辛治疗的患者相比,此

Stroke:房颤或非房颤患者:改善他汀依从性能减少缺血性卒中复发?

2017年6月,发表在《Stroke》的一项由美国科学家进行的研究,考察了房颤(AFib)患者和非房颤患者中,他汀依从性与复发性缺血性卒中风险的相关性。

南京医院张瑶俊等Meta分析称,TAVI术后11%患者有新发房颤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张瑶俊、朱灏等进行的一项Meta分析提示,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置换术(TAVI)后新发房颤发生率高达11.1%。

Blood:接受抗凝治疗的房颤患者颅内出血风险几何?

颅内出血(ICH)是房颤(AF)患者口服抗凝治疗最令人畏惧和具有毁灭性的并发症之一,与显着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相关。2017年6月,发表在《Blood》的一项由美国、瑞典、巴西等国科学家进行的研究,考察了接受抗凝治疗的房颤患者的颅内出血风险。

Eur Heart J:每周工作≥55小时房颤风险增加,与心梗时房颤风险相似

一项对85 494例受试者随访10年的欧洲研究表明,工作时间过长可能是房颤的危险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