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的这些不良反应,一定要知道!

2016-10-17 佚名 医学之声

阿司匹林是一款有着百年历史的老药,小到解热镇痛,大到预防恶性肿瘤,可谓一款“神药”。在应用这款“神药”时,有以下问题需要注意:不良反应1、胃肠道反应① 临床表现:上腹不适、恶心、呕吐; ② 较大剂量时(抗风湿治疗)引起胃溃疡和无痛性胃出血,原有溃疡者症状加重,其发生机制:a、直接刺激胃粘膜;b、抑制胃壁组织环加氧酶,减少PGE2的生成,胃壁前列腺素对胃粘膜有保护作用;c、血浓度高则刺激延

阿司匹林是一款有着百年历史的老药,小到解热镇痛,大到预防恶性肿瘤,可谓一款“神药”。在应用这款“神药”时,有以下问题需要注意:


不良反应


1、胃肠道反应


① 临床表现:上腹不适、恶心、呕吐;

 

② 较大剂量时(抗风湿治疗)引起胃溃疡和无痛性胃出血,原有溃疡者症状加重,其发生机制:


a、直接刺激胃粘膜;

b、抑制胃壁组织环加氧酶,减少PGE2的生成,胃壁前列腺素对胃粘膜有保护作用;

c、血浓度高则刺激延髓催吐化学中枢,致恶心和呕吐。


防治办法:可改为餐后服药,并同服止酸剂;

 

③ 合用PGE1衍生物米索前列醇可减轻溃疡发生率;

 

④ 胃十二肠溃疡及出血倾向者禁用。


2、加重出血倾向


发生机制:

 

阿司匹林不可逆抑制环加氧酶,血小板合成TXA2的能力需要等到新生血小板补充,需7~8天,血小板凝集受抑制,出血时间延长;大量阿司匹林可抑制凝血酶原的形成,引起凝血障碍,加重出血倾向。

 

防治办法:

 

① 维生素K可以预防;

 

② 严重肝病、出血倾向、产妇、孕妇禁用;

 

③ 手术前1周停用阿司匹林。

 

3、水杨酸反应/水杨酸过量或中毒


临床表现:

 

阿司匹林用量大于5g/d时,可出现头痛、眩晕、恶心、呕吐、耳鸣、听力减退,总称水杨酸反应,是水杨酸中毒的表现,严重者出现深大呼吸、酸碱平衡失衡、脱水、高热,甚至精神错乱。

 

处理方法:

 

① 立即停用阿司匹林;

 

② 静脉滴注碳酸氢钠碱化尿液。

 

4、过敏反应/阿司匹林哮喘/阿司匹林不耐受


临床表现:

 

① 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性休克;

 

② 服药后出现呼吸困难,诱发哮喘患者的哮喘发作;

 

③ 有的是“阿司匹林过敏+哮喘+鼻息肉”三联征。


发生机制:不是抗原抗体反应为基础的过敏反应,是PG合成受阻后花生四烯酸生成的白三烯等内源性支气管收缩物质增多,诱发哮喘。

 

诱发哮喘的治疗:

 

a、哮喘、鼻息肉、慢性荨麻疹患者禁用;

b、用抗组胺药和糖皮质激素治疗;

c、肾上腺治疗阿司匹林哮喘无效。


5、对肾脏的影响


临床表现:


少数伴有心、肝、肾损害的老年人,即使用药前肾功能正常,也可引起水肿、多尿等肾小管功能受损的症状,偶见间质性肾炎、肾病综合征、肾衰。

 

发病机制:

 

① 患者存在阴性肾损害或肾小球灌注不足;

 

② 阿司匹林抑制PG,取消了PG的代偿机制,而出现水肿症状;

 

③ 与剂量有关,尤其是剂量过大使血药浓度达250ug/mL时易发生。


6、瑞夷综合征


在儿童病毒性感染性疾病如流感、水痘、麻疹、流行性腮腺炎等适用阿司匹林退烧时,偶可引起急性肝脂肪变性-脑病综合征(瑞夷综合征),以肝损害合并脑病为突出表现,预后恶劣。


防治:病毒感染患儿禁用用阿司匹林退烧,而用对乙酰氨基酚代替。


7、引发痛风发作


小剂量阿司匹林能减少尿酸排泄,引起尿酸渚留,引发易感者痛风发作。

 

药物相互作用


1,与双香豆素抗凝药、肾上腺皮质激素竞争白蛋白结合位点,而至游离血药浓度增高,易诱发溃疡和出血。尤其肾上腺皮质激素,与阿司匹林有药效学协同作用。与磺脲类口服降糖药合用引起低血糖

 

2,与呋塞米、青霉素、甲氨碟呤等弱碱性药物合用,竞争肾小管主体分泌载体,增加各自游离血药浓度。

 

3,可降低丙磺舒的排尿酸作用,丙磺舒也可降低水杨酸自肾脏的排泄率。

 

4,糖皮质激素可增加水杨酸盐的排泄,同用时为了维持本品的血药浓度,必要时应增加本品的剂量。本品与激素长期同用,尤其是大量应用时,当激素减量或停药时可出现水杨酸反应,甚至有增加胃肠溃疡和出血的危险。

 

5,乙醇可加强阿司匹林所致的出血时间延长及胃出血。饮酒者服用治疗量阿司匹林,会引起自发性前房出血,所以创伤性前房出血患者不宜用阿司匹林。


6,降低卡托普利的降压作用。

 

7,用碳酸酐酶抑制剂治疗青光眼时,阿司匹林可促使发生代谢性酸中毒。长期大量用药时应定期检查红细胞压积、肝功能及血清水杨酸含量测定。

作者:佚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2)
#插入话题
  1. 2016-11-03 1df01bccm39(暂无匿称)

    很有实用价值

    0

  2. 2016-10-19 Eradicate

    good

    0

  3. 2016-10-18 youyimu

    非常好,谢谢分享

    0

  4. 2016-10-18 1decafd9m46(暂无匿称)

    值得收藏

    0

相关资讯

防治冠心病、心梗的三类“神药”

常有各种广告推销治疗冠心病的“神药”,实际上真正的“神药”只有三类。只要在医生指导下长期合理的坚持服用这三类药物,就能够大幅度降低冠心病、心梗以及其他严重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他汀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辛伐他汀、氟伐他汀、匹伐他汀等)可以减少体内胆固醇的合成,降低血液中胆固醇水平,减少生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原料”,进而延缓斑块的增长,甚至使斑块变小,对冠心病起到有效的治疗作用。另外

2015阿司匹林用于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的专家建议发布

阿司匹林用于心血管病一级预防严重不足,主要原因是缺乏简便准确的人群筛选标准和使用安全性。本文汇集多学科专家共同讨论,专家建议以引起血管内皮损伤的危险因素作为简要的划分方法,对整体危险因素进行有效管理;在长期使用前进行出血风险评估,增加阿司匹林一级预防心血管病的临床净获益。全文获取:下载地址:指南下载 (需要扣积分2分, 梅斯医学APP免积分下载) 

盘点:近期阿司匹林指南一览

阿司匹林(Aspirin)又称之为乙酰水杨酸,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解热镇痛药,我们都知道这种药物可以用于治感冒、发热、头痛、牙痛、关节痛、风湿病,还能抑制血小板聚集,用于预防和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心肺梗塞、脑血栓形成等疾病。那么阿司匹林到底有哪些重要指南呢?本文中小编盘点了近期阿司匹林的一些重要的指南共识。【1】2016 ESC意见书:非阿司匹林非甾体抗炎药物的心血管安全性2016年3月,欧洲心脏病

盘点:近期阿司匹林重要研究汇总

阿司匹林(Aspirin)又称之为乙酰水杨酸,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解热镇痛药,我们都知道这种药物可以用于治感冒、发热、头痛、牙痛、关节痛、风湿病,还能抑制血小板聚集,用于预防和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心肺梗塞、脑血栓形成等疾病。本文中小编盘点了近期阿司匹林的一些重要研究进展。【1】Lancet:TIA或缺血性卒中后预防复发性卒中,越早服用阿司匹林越好临床试验表明阿司匹林可以降低复发性卒中13%的长期风险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应注意的8大问题

许多中老年人为预防心脑血管病的发生而长期服用阿司匹林(ASA)。但随着低剂量ASA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其不良反应也很多见,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应引起人们的重视。一、阿司匹林的危害1、对胃肠道粘膜的损害值得关注ASA 对胃肠道粘膜产生损害的机制主要有局部作用和系统作用两方面:① 局部损害。② 系统作用:最容易导致胃的消化性溃疡,发生出血、穿孔;同时低剂量ASA长期应用也可致食管、小肠、结直肠的损伤,

Eur J Heart Fail:合用阿司匹林会降低依普利酮有益效应吗?

研究结果表明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和轻度症状的患者使用阿司匹林并不会降低依普利酮的整体有益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