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应注意的8大问题

2016-09-23 佚名 医学界

许多中老年人为预防心脑血管病的发生而长期服用阿司匹林(ASA)。但随着低剂量ASA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其不良反应也很多见,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应引起人们的重视。一、阿司匹林的危害1、对胃肠道粘膜的损害值得关注ASA 对胃肠道粘膜产生损害的机制主要有局部作用和系统作用两方面:① 局部损害。② 系统作用:最容易导致胃的消化性溃疡,发生出血、穿孔;同时低剂量ASA长期应用也可致食管、小肠、结直肠的损伤,

许多中老年人为预防心脑血管病的发生而长期服用阿司匹林(ASA)。但随着低剂量ASA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其不良反应也很多见,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应引起人们的重视。

一、阿司匹林的危害

1、对胃肠道粘膜的损害值得关注

ASA 对胃肠道粘膜产生损害的机制主要有局部作用和系统作用两方面:

① 局部损害。

② 系统作用:最容易导致胃的消化性溃疡,发生出血、穿孔;同时低剂量ASA长期应用也可致食管、小肠、结直肠的损伤,发生溃疡、出血、肠腔狭窄和穿孔。出血症状包括:呕出鲜红血(上消化道出血)、呕血呈暗红色(上消化道出血减缓或停止)以及黑便(肠道出血)等。出现这些症状应立即就医。

2、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还可引起皮下出血

患者表现为皮肤青紫或有出血点,甚至牙龈出血或鼻出血,老年女性尤为常见。由于阿司匹林具有抗凝血作用,会使手术出血风险加大。这些应引起广泛的重视。

3、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还能引起中毒

患者出现头痛、眩晕、恶心、呕吐、耳鸣、听力和视力减退等症状。

4、孕妇服用阿司匹林的危害

孕妇在怀孕3个月内服用阿司匹林可致胎儿发育异常,之后长期服用,可致分娩延期,并有出血的危险,故分娩前2~3周应禁用。

二、服用阿司匹林(ASA)应该注意的问题

1、服用适宜的剂量,选择正确的服药时间

经大量资料的综合分析认为,预防应用 ASA 的剂量,每日 50~100 mg(大多推荐每日 75mg)长期服用最为适宜。这样既可达到最佳的预防作用,又可使药物的毒性反应减到最少。

阿司匹林应该早晨还是晚上服用?

关于这个问题目前没有定论有争议,有到底是晚上还是早晨服药各执一词。有人根据夜里 2 时到上午 10 时之间血小板更活跃,也是心血管病高发时段,认为晚上吃阿司匹林更有效。也有研究发现,早晨服用夜间血中前列环素水平更高对预防夜间心血管病发作更有效,提出应早晨服药。

其实,在哪个时间段服药并不重要,只要长期坚持服用阿司匹林就能获得持续的血小板抑制效果。从药效来讲目前专家们的共识是,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作用是持续性的,早晚没有多大区别,关键是坚持。

2、避免与其他抗血栓药或致消化性溃疡药合用

阿司匹林还会与布洛芬和萘普生等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华法林等血液稀释药物以及氯吡格雷(波立维)或噻氯匹定(抵克立得)等抗血小板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应严格按照医嘱服药。

3、老年人胃粘膜损伤

老年人胃粘膜对损害因素的适应能力减退更易引起胃粘膜损伤。

4、预防ASA所致胃肠出血的并发症

可同时服用预防胃粘膜损伤的药物,采取预防性抑酸药物治疗和胃粘膜保护剂合用。

5、选用合适的ASA剂型

目前在临床上对长期服用低剂量 ASA 预防缺血性心脑血管病,均应用肠溶衣型或缓释型 ASA,这样可减低对胃粘膜的局部直接损伤作用。

6、重视服药者的病史

目前一致认为,过去有消化道溃疡或出血史者,尤其是过去服用非载体抗炎药(NSAID)或阿司匹林(ASA)时曾发生过类似病史者,这些患者属服用 ASA易发生消化道出血的高危人,应慎用和禁用。

7、服药前和服药期间进行检查

在用药前最好先查血,如红细胞、血小板、出凝血时间,期间如患者有上腹不适,应及时检查,或停药。

8、做过支架的患者该如何服用阿司匹林?

在临床上经常遇到因冠心病做过支架的患者服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 12 个月后,停了阿司匹林服用氯吡格雷。这是不正确的,目前研究证实,氯吡格雷不能替代阿司匹林用于二级预防。

正确的做法是,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药物 12 个月后,停氯吡格雷,单服阿司匹林。如果患者不能耐受阿司匹林或者阿司匹林过敏,可以用氯吡格雷替代阿司匹林。

三、服用阿司匹林存在的问题

很多人是通过“自诊”服用阿司匹林的,《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刊登一项涉及 6.8 万名患者的新研究发现超过 1/10 的患者服用阿司匹林不当。

1、未经过专业医生的风险评估

如果未经过专业医生的评估,不可经常服用阿司匹林。心脏病或卒中风险取决于已知和未知的多种因素。如果医生对患者心脏病和卒中风险评估不准,用阿司匹林预防心脏病和卒中就不一定恰当。当然如果停用,也不能随意停用,也需经过专业评估。

2、隐瞒阿司匹林服用病史

患者因其它疾病就诊时,应向医生说明。因为阿司匹林与其它药物有相互作用,更常见的是如果这段时间要接受其它手术,应了解手术的额外风险。

由于阿司匹林具有抗凝血作用,会使手术出血风险加大。平诊手术,医生会建议患者在手术、检查或拔牙前至少 5 天停止服用阿司匹林。如果急诊手术,则需再次评估手术必要时。

3、阿司匹林并非灵丹妙药

阿司匹林与青霉素、安定一起被认为是医药史上三大经典杰作。阿司匹林在疾病健康的领域作用很大,包括退热、解痛、抗癌,因此有时其作用会被夸大。但阿司匹林并非灵丹妙药,并非万能药物。

在心脏病和卒中预防方面,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比服用阿司匹林更重要,而不是单纯服用阿司匹林后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免于心脑血管病了。也有人将它当作降脂药物使用,误为他汀类。

4、阿司匹林是床头救命三宝之一?真有这么神奇吗?

网上传言阿司匹林是床头救命三宝之一,所有怀疑心脏病发作的人都需要立即服用阿司匹林救命。真有这么神奇吗?

心肌梗死发作时,阿司匹林可快速抑制血小板聚集,对延缓疾病发展有一定作用。对心肌梗死急救时,服用阿司匹林可使死亡率下降 20~30%。欧洲的胸痛指南中建议,怀疑心肌梗死患者患者应立即呼叫急救,同时服用阿司匹林。

但非专业人士对心脏病缺乏鉴别知识,消化道疾病或主动脉夹层情况服用阿司匹林反而有害,建议怀疑心脏病发作时首先呼叫急救,在急救专业人员指导下用药。急救时,剂量不能太小应达到 300 毫克,应嚼碎服用,吸收迅速尽快发挥药效。

5、与其它药物合用,要慎重

① 阿司匹林与维生素 B1 同服,会增加患者的胃肠道反应;

② 阿司匹林与抗凝药中的双香豆素合用,易致患者出血;

③ 与降糖药 D860 同用,易致患者出现低血糖反应;

④ 与肾上腺皮质激素合用,易诱发溃疡;

⑤ 与甲氨蝶呤同用,可增强其毒性;

⑥ 与利尿剂同用,容易造成患者水杨酸中毒。

作者:佚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5)
#插入话题
  1. 2016-09-23 oo902

    普及普及

    0

  2. 2016-09-23 知难而进

    谢谢分享!

    0

  3. 2016-09-23 知难而进

    继续关注!

    0

  4. 2016-09-23 医路开来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还可引起皮下出血

    0

  5. 2016-09-23 lyh994

    很多人不愿意服用

    0

相关资讯

轻型卒中后应用阿司匹林可预测卒中发生

一项新的研究表明,轻型卒中后立即服用阿司匹林显著降低卒中的风险。研究人员指出,轻型卒中后发生严重卒中的风险比普通人群高1000倍。这项新的研究包括大约56000人的数据。研究人员发现,轻型卒中后(或TIA)服用阿司匹林后,接下来的几天和几周致残或致死性卒中发生的风险降低70%或80%。这项研究发表在5月18日的柳叶刀。“我们的发现证实了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轻型脑卒中后紧急治疗的效果,并表明阿司匹林是

冠脉搭桥术后他汀和阿司匹林长期服用率需进一步提高

冠脉搭桥(CABG)是缺血性心脏病的有效治疗手段,但由于移植血管狭窄和阻塞发生率高,冠脉搭桥长期获益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大量研究证实冠脉搭桥术后服用他汀类药物和阿司匹林可获益,近期美国心脏协会发布的 CABG 术后二级预防科学声明也将长期服用他汀和阿司匹林作为 Ia 类推荐。但是,针对他汀和阿司匹林长期服用情况的研究数据比较匮乏,为此,来自美国宾夕法尼亚州 Thomas Jefferson 大学附

防治冠心病、心梗的三类“神药”

常有各种广告推销治疗冠心病的“神药”,实际上真正的“神药”只有三类。只要在医生指导下长期合理的坚持服用这三类药物,就能够大幅度降低冠心病、心梗以及其他严重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他汀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辛伐他汀、氟伐他汀、匹伐他汀等)可以减少体内胆固醇的合成,降低血液中胆固醇水平,减少生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原料”,进而延缓斑块的增长,甚至使斑块变小,对冠心病起到有效的治疗作用。另外

2015阿司匹林用于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的专家建议发布

阿司匹林用于心血管病一级预防严重不足,主要原因是缺乏简便准确的人群筛选标准和使用安全性。本文汇集多学科专家共同讨论,专家建议以引起血管内皮损伤的危险因素作为简要的划分方法,对整体危险因素进行有效管理;在长期使用前进行出血风险评估,增加阿司匹林一级预防心血管病的临床净获益。全文获取:下载地址:指南下载 (需要扣积分2分, 梅斯医学APP免积分下载) 

盘点:近期阿司匹林指南一览

阿司匹林(Aspirin)又称之为乙酰水杨酸,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解热镇痛药,我们都知道这种药物可以用于治感冒、发热、头痛、牙痛、关节痛、风湿病,还能抑制血小板聚集,用于预防和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心肺梗塞、脑血栓形成等疾病。那么阿司匹林到底有哪些重要指南呢?本文中小编盘点了近期阿司匹林的一些重要的指南共识。【1】2016 ESC意见书:非阿司匹林非甾体抗炎药物的心血管安全性2016年3月,欧洲心脏病

盘点:近期阿司匹林重要研究汇总

阿司匹林(Aspirin)又称之为乙酰水杨酸,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解热镇痛药,我们都知道这种药物可以用于治感冒、发热、头痛、牙痛、关节痛、风湿病,还能抑制血小板聚集,用于预防和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心肺梗塞、脑血栓形成等疾病。本文中小编盘点了近期阿司匹林的一些重要研究进展。【1】Lancet:TIA或缺血性卒中后预防复发性卒中,越早服用阿司匹林越好临床试验表明阿司匹林可以降低复发性卒中13%的长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