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HA:单、双腔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不合理放电和其他健康结局的比较

2017-11-13 xiangting MedSci原创

在无起搏指征、接受初级预防ICD的患者中,与单腔装置相比,双腔装置与不合理放电风险较低或住院、死亡的差异无相关性。

在美国的临床实践中,许多接受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用于心源性猝死初级预防的患者使用双腔装置。双腔装置相对于单腔在降低临床不合理ICD放电风险上的优势尚不明确。这项研究的目的是比较用于初级预防的单腔和双腔ICD不良结局的风险,其中包括不合理放电。

从2006年至2009年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纵向研究中7个综合医疗系统的15家医院,确定了接受初级预防单腔或双腔ICD而没有起搏指征的患者。主要结局是出现首次不合理放电的时间。ICD放电被判定为合适的。其他结局包括全因住院、心衰住院和死亡。采用倾向评分加权法对患者、临床医生和医院水平的因素进行计算。在1042例无起搏指征的患者中,54.0%(563例)接受了单腔装置,46.0%(479例)接受了双腔装置。在倾向加权分析中,设备类型与不合理放电(危险比,0.91; 95%置信区间,0.59-1.38 [ P = 0.65]),全因住院(危险比1.03; 95%置信度间隔0.87-1.21 [ P = 0.76]),心衰住院(危险比0.93,95%可信区间0.72-1.21 [ P= 0.59])或死亡(风险比,1.19; 95%置信区间,0.93-1.53 [ P = 0.17])不相关。

在无起搏指征、接受初级预防ICD的患者中,与单腔装置相比,双腔装置与不合理放电风险较低或住院、死亡的差异无相关性。这项研究说明没有理由使用双腔装置来减少不合理放电。

原始出处:

本文系梅斯医学(MedSci)原创编译整理,转载需授权!

作者:xiangting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相关资讯

Heart Rhythm:心脏再同步化治疗远期死亡率变异颇大

      美国学者的一项研究表明,心律转复除颤器(CRT-D)再同步化治疗之后,远期死亡率依据基线传导缺陷和重塑反应而存在较大变异。论文于2012年11月26日在线发表于《心律》(Heart Rhythm)杂志。   此项研究对MADIT-CRT亚组患者进行了评估。MADIT-CRT对1820例接受心脏再同步除颤器(CRT-D)或仅除颤器(ICD)治疗的患者进行了比较。在左束支传导

Circulation: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对Brugada患者治疗有效

Brugada患者年植入ICD比例 研究要点: 1.Brugada 综合症是一种离子通道基因异常所致的原发性心电疾病,患者属心源性猝死的高危人群。 2.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用于治疗Brugada患者是否有效目前仍存在争议。 3.研究结果发现,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对有症状及无症状Brugada患者均有效。优化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程控以及定期随访可显著减少除颤仪的不合理放电。 目前,植入

Eur Heart J: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日常远程监控效果如何?

在这三个试验的汇总分析中,HM可以降低全因死亡率和全因死亡与WHF住院的复合终点。WHF和CV终点的绝对风险也以类似的程度降低表明HM的效益是由心力衰竭加重的预防所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