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春学教授荣获2016年APSR Medal(亚太呼吸协会奖章)

2016-11-14 杨达伟 MedSci原创

上海市呼吸病研究所所长,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科白春学教授,在2016年11月12日第21届亚太呼吸病协会年会上接受了大会主席Michiaki Mishima教授代表的亚太呼吸病协会(APSR)全体执行委员会,授予的APSR Medal(亚太呼吸协会奖章),成为该学会历史上第九位获得该奖章的杰出呼吸病学专家,并成为国内第二位获得此奖章的学者。2010年在白教授提名下,钟南山院士曾获此奖章。在

上海市呼吸病研究所所长,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科白春学教授,在2016年11月12日第21届亚太呼吸病协会年会上接受了大会主席Michiaki Mishima教授代表的亚太呼吸病协会(APSR)全体执行委员会,授予的APSR Medal(亚太呼吸协会奖章),成为该学会历史上第九位获得该奖章的杰出呼吸病学专家,并成为国内第二位获得此奖章的学者。2010年在白教授提名下,钟南山院士曾获此奖章。



在颁奖致辞中,大会主席评价道:“With our sincerest appreciation for advancement of respirology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including major achievements in advocacy, teaching, clinical practice and leadership, enshrining excellence in respiratory research and research translation, and for the exceptional contribution made to the growth of the Asian Pacific Society of Respirology.”。此外,作为亚太呼吸病协会学术委员会主席,白春学教授连续2年成功在APSR年会上举办了“中国日”的活动,为在中国从呼吸病领域的临床医师和学者,提供了在亚太呼吸病年会上展示的舞台,同时通过承办APSR-ISRD(国际呼吸病协会)与ATS(美国胸科医师协会)的联合会议,为亚洲从事呼吸领域的同仁打开了通往世界的窗口。“




附:白春学教授简历:



白春学教授,上海市领军人才,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和博士后导师,上海市呼吸病研究所所长,复旦大学呼吸病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肺癌防治联盟主席,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物联网医疗分会主委,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副主委,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分会副主席,亚太呼吸学会(APSR)科研委员会主席,《IJCOPD》等8家杂志副主编。为EU-China IoT AdvisoryGroup中国唯一医学专家,参编EU-China Joint WhitePaper on the Internet of Things。
在科研上长期致力于“高科技含量、高创新内涵、高社会效益、高经济价值”的创新和转化医学研究。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和面上等48项科研课题,发表论著520余篇,SCI索引杂志论文150篇,总SCI影响因子累计750余分。主编《物联网医学》、《实用物联网医学》、《物联网医学分级诊疗手册》、《e-Health 4.0:How Virtualization and Big Dataare Revolutionizing Healthcare》、《现代呼吸病学》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专著10部,获专利38项。目前重点在二项惠众工作:(1)物联网医学:主要贡献为顶层设计、学术引领、科技创新和智能惠众。(2)肺癌早期诊断:牵头制定中国和亚太国家和地区肺结节诊治指南,带领中国肺癌防治联盟启动“百千万”与“顶天立地”惠民工程,旨在全国范围内启动“百”家肺结节诊治分中心,带动“五百”家肺结节诊治基层分中心,培养“千”名肺结节诊治专家,每年诊治十“万”例以上早期肺癌。



白春学教授为主席的中国肺癌防治联盟从最近3年即开始了有计划的行动,提出“端口前移,重心下沉”的顶层设计, 并以“一项共识,一项指南,一张网,一个工程”(以下简称“四个一”)作为基础,落实精确、准时、共享和个体化的精准医学精神,做好了学术引领,科技创新和智能惠众的相应工作。

1.一项共识

中国肺癌防治联盟根据中国实际情况,参考美国胸科医师学会(ACCP)指南,达成中国专家肺结节评估和管理的共识。专家组更新现有的文献综述、综合证据,并参考ACCP肺癌指南(第三版)中 “肺癌指南发展的方法学”和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癌学组和中国肺癌防治联盟专家组的“原发性肺癌早期诊断中国专家共识”制定适合中国的共识。在该共识内,将根据结节直径> 8 mm或≤8 mm和不同密度(实性结节与非实性结节)分别进行讨论。之所以将结节直径界限值定为8 mm,是因为≤8 mm者在短时间内发展为恶性肿瘤的可能性相对较小,或肿瘤倍增时间较长,目前较难用影像学技术进行精确评估,也很难进行非手术活检。根据共识,应对肺结节患者进行恶性肿瘤的概率估计、影像学检查(以充分体现肺结节的形态学和/或功能学特征),评估各种替代管理的相关风险,并征求患者的意愿进行评估和管理。此外,建议有条件的医院可以考虑应用物联网技术协助早期诊断。物联网医学技术具有其特有的联网、信息挖掘和拓展功能,不但适合肺结节筛查,方便信息采集和储存,而且还有利于联合云中专家进行多学科会诊和随访跟踪。



2.一项指南

ACCP关于肺结节评估的临床实践指南在亚洲国家的临床医师中采用率不高,因为亚洲患者的独特特征影响了肺结节的诊断性评估。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白春学教授牵头制定了亚太肺结节评估指南。其目的是修订ACCP指南,以便为亚洲医师提供专家共识意见。方法为由亚洲的肺科和胸外科医师组成多学科专家组,采用修订的ADAPTE过程。在第一次的小组会上,专家组分析了所有ACCP推荐意见,达成部分共识,并确定在达成共识之前哪些方面需要进一步研究。修订好的建议被分发给小组成员反复审查和重新起草,形成最终指南。结果表明亚洲的肺结节评估指南在细节上普遍遵循ACCP指南。医师应该认识到室内和室外高浓度空气污染所带来的肺癌风险,以及非吸烟女性肺腺癌的高发病率。此外,在进行结节分析时应考虑到亚洲肉芽肿性疾病高发,以及由其他感染性因素引起的肺结节。因此,在非亚洲人群中开发出的诊断风险计算公式,在亚洲患者中可能并不完全适用。总体来说,应该考虑对肺结节进行长期监测,比ACCP指南推荐的随访期限更长。结论为在亚洲肺结核的诊断倾向于更多地使用非手术活检而不是手术活检或随访,也较少依赖PET扫描。应该鼓励亚洲的临床医师使用修订后的专家共识指南,以形成对肺结节评估的一致性和可重复性。


3.一张网

有了共识和指南,如何执行,特别是简便易行地执行,需要研发切实可行的技术。物联网医技术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研发新技术的便利。白春学教授团队根据自己“一种手机云加端物联网医学系统及采用该系统的方法”获得的自主知识产权,以及获得批准的3项相关软件著作权,最终研发出包括被苹果手机采用的亚洲国家唯一独立开发的研究软件包,含5A流程。该研究软件包为物联网智能诊断软件,可实施物联网肺结节精准医疗。物联网医学3+2式肺结节诊治法与研究软件包融合在三级联动平台上,可缩小时间、空间、经验和资源四大差别,有利于解决肺结节诊断、鉴别诊断和肺癌早期诊断的问题。
其中3个步骤分别是:(1)采集信息:即物联网医学技术可为采集信息提供方便。(2)无创检查:包括胸部CT、肿瘤标志物和肺功能,根据海量信息深度挖掘的要求,统一CT检查参数和扫描范围,实时同步三维图像至手机端;采用自动图像识别技术,数字化上传患者肿瘤标志物及肺功能的检查结果。(3)海量信息深度挖掘。物联网医学技术的2个精准解决方案分别为:(1)组织病理诊断:对合适者,可选用纤维支气管镜、电磁导航、自荧光、超声支气管镜、胸腔镜(兼做治疗)和纵隔镜活检,供病理和分子病理诊断。(2)密切科学随访:未定性者可用物联网技术预设的随访周期随访,提醒医疗单位安排患者随访检查,同时提醒患者就诊。根据临床信息、结节大小、手术可行性和肺癌高危因素,确定随访频率和时间。
在“中国肺结节诊治共识”中增加了物联网医学技术,建议有条件的医院可以考虑应用该技术协助早期诊断。物联网医学技术具有其特有的联网、信息挖掘和拓展功能,不但适合肺结节筛查,方便信息采集和储存,而且还有利于联合云中专家进行多学科会诊和随访跟踪。物联网医学技术可从2个方面协助肺结节诊断和鉴别。



4. 一个工程

即百千万工程,在全国范围内启动“百”家医院做中国肺癌防治联盟肺结节诊治分中心;在这百个分中心培养“千”名肺结节诊治名医;每年诊治十“万”例以上早期肺癌。每年可以使十万患者中90%生存10年以上,为患者和国家节省百亿医疗费用。目前申请者已经超过百家,在仅仅1年半的时间内已经启动65余家分中心。其中包括:北京协和医院、北京胸科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南京军区总医院、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等在国内肺癌早诊有重要影响的医院。






作者:杨达伟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6)
#插入话题
  1. 2016-11-16 jiuling

    多一些这样人物,中国医学发展就牛了

    0

相关资讯

欢迎参加第十二届ISRD暨ATS联合论坛-肺结节诊治新进展学习班

  接轨国际新契机,直面名家近距离,启发创新有知音,走向世界助推器!  由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上海市呼吸病研究所、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物联网医疗专委会和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主办,美国胸科学会(ATS)、中国肺癌防治联盟协办、梅斯医学承办的2016年“第十二届国际呼吸病学会暨ATS联合论坛”(ISRD&ATS 2016)将于2016年10月14-16日在上海展览中

白春学教授:Health 4.0: How Virtualization and Big Data are Revolutionizing Healthcare

▶ 解释与电子医疗有关的新出现主题,例如工业4.0,精密医学,移动医疗,5G,大数据和网络物理系统;▶ 提供技术概述和可能应用场景和市场条件;▶ 特点是综合使用图形方式呈现卫生4.0人口和统计覆盖。这本书描述新的数字化服务, 通过纵向和横向一体化来自传感器的数据和现有遗 留系统 , 如何已经对行业产生重大影响而现在延伸到医疗保健。该书描述了第 四次工业革命(工业4.0)在卫生领

白春学教授主编四部 物联网医学专著 和中国欧盟物联网合作白皮书出版

四部物联网医学专著  (1)白春学主编,钟南山院士主审:《实用物联网医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4.(2)白春学主编,钟南山院士主审:《物联网医学分级诊疗手册》.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5;(3)白春学,赵建龙主编,钟南山院士主审:《物联网医学》. 科学出版社, 2016;(4)Christoph Thuemmler,Chunxue Bai主编:《e-Health 4.0:How

白春学教授:第十二届国际呼吸学暨ATS联合论坛盛大开幕

2016 年10月14-16日在上海展览中心举办的“第十二届上海国际呼吸病暨ATS联合论坛”(ISRD & ATS 2016)。通过近十二年的努力,ISRD为呼吸病领域的专家、临床研究人员、从业医师以及青年学者提供世界范围最新的行业资讯和研究成果。超过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余名专业人士每年定期云集ISRD进行学术交流。其影响力和号召力更是不断向欧美扩展,已经成为亚洲最具学术代表性

ISRD & ATS 2016:专访白春学教授——物联网医学助力中国呼吸病学发展

美国胸科学会(ATS)携手上海市呼吸病研究所联合举办的第十二届国际呼吸学会暨ATS联合论坛(ISRD & ATS 2016)于今日在中国上海展览中心(上海市中心静安区延安中路1000号)隆重召开。作为本届大会的承办单位,梅斯医学也参与了这场呼吸学界的盛会。在今天上午的大会现场,梅斯医学小编有幸采访到了本届大会主席——中国肺癌防治联盟主席、上海市呼吸病研究所所长、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科主

第12届上海国际呼吸病暨ATS联合会议——物联网医学 示范教学

物联网医学在社区分级诊疗中的应用复旦大学中山医院-白春学教授题目名称:物联网医学、分级诊疗物联网医学是为了解决精准医学诊断与治疗的问题而提出的,目的是为了把目前这种水平高低不一的手工作坊式的诊断模式打造成国家(际)标准的现代化流水操作。物联网医学具有"全面感知→可靠传送→智能处理"的三大基本流程,可进行全时空预防、保健、诊疗和康复。物联网医学中的"物"指各种与医学服务相关的人和事物;"联"指信息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