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diatrics:产前暴露于哮喘药可增加后代孤独症风险

2016-01-20 Fanfan 译 MedSci原创

产前暴露于哮喘药可增加后代自闭症风险1月6日在线发表在儿科杂志上的,一项新的研究表明,产前暴露于常用的哮喘药物可能会增加自闭症谱系障碍(又称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的风险。研究人员发现,在孕期,孕妇暴露于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B2AR)与自闭症风险增加有关, 且该风险在所有孕期是相似的。然而,该论文的第一作者,来自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费城,德雷塞

1月6日在线发表在儿科学杂志上的一项新的研究表明,产前暴露于常用的哮喘药物可能会增加孤独症谱系障碍(又称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的风险。

研究人员发现,在怀孕期间,孕妇暴露于β-2肾上腺素受体(B2AR)激动剂与自闭症风险增加有关, 且该风险在所有孕期是相似的。

然而,该论文的第一作者,来自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费城,德雷塞尔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Nicole B. Gidaya博士提醒,任何关于ASD的担忧都要防范哮喘治疗引起的风险。

“妊娠期哮喘发作时,产前孕妇的应激反应可能会升高,这个时候胎儿的大脑边缘系统被认为是最容易受到应激反应影响的(特别是在妊娠32周之前),这是有坏处的。”Gidaya博士说,“因此,对于需要使用B2AR激动剂的怀孕的准妈妈们,应权衡效益与ASD风险。”

需要进一步研究

为了研究妊娠和ASD风险与暴露于B2AR激动剂之间的联系,研究团队调查了丹麦民事登记系统、丹麦全国医院登记的和丹麦精神病中心注册的数据。他们确定了5200例ASD患者和52000名没有ASD的人群。没有ASD的人群是对照组,并通过出生年月与实验组匹配。所有参与者都是在1997到2006之间出生。

暴露于B2AR激动剂是由药品处方登记处的数据确定的。然而,这些数据并没有提供孕晚期B2AR激动剂的使用信息,所以研究人员有可能低估了孕晚期的B2AR激动剂暴露。

ASD患者的母亲在妊娠期暴露于B2AR激动剂的频率为3.7%,而对照为2.9%。考虑了产妇哮喘和其他潜在的混杂因素后,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暴露于B2AR激动剂与ASD风险增加相关(比值比[OR],1.3;P<05)。并且在妊娠的各个时期均存在ASD的风险升高,包括孕前(OR,1.3)和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分别是1.3,1.5,1.4)。除了孕早期,所有时期的关联均显著(P <0 .05)。尽管如此,Gidaya博士说,在整个孕期,ASD风险与B2AR激动剂暴露的相关性是相似的。

此外,研究结果仅表明ASD风险增加于较长的B2AR激动剂暴露,因为研究中的暴露均超过45天。

“产前药物暴露是ASD少数已知的环境风险因素。虽然在怀孕期间,这些药物现在很少被处方,但他们提供了产前药物暴露和ASD之间的主要联系的证据”Gidaya博士说。“事实上,致畸的风险,尤其是对神经发育结局的影响,许多药物仍然是不确定的。”

关于B2AR激动剂的使用所带来的潜在风险,gidaya博士指出:“在对妊娠期的哮喘进行个体化治疗时,进一步的研究是可以考虑的,这需要复制本研究——孕产妇产前使用这些B2AR激动剂控制哮喘对对ASD风险的影响。”

没有因果关系

公共卫生主任倡导组织“孤独症代言人”,公共卫生学硕士,Michael Rosanoff说,“目前的研究仅仅是暗示了孤独症的复杂性和怀孕期间儿童神经发育的敏感性。研究结果表明了产前暴露于治疗哮喘的药物和儿童孤独症的风险增加之间的联系。然而,增加的风险是非常温和的,因此并不能认为哮喘药物导致自闭症。”

“孤独症代言人”的高级主管,发育行为儿科医生,医学博士Paul Wang,补充说,“所有的药物都有风险,而这些风险必须要考量到停药所导致的风险。哮喘药也不例外。孕妇不治疗哮喘对母体和怀孕都是危险的。”

原始出处:



作者:Fanfan 译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9)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JAMA Psychiatry:孤独症患儿父母的再生育愿望大大降低

孤独症,也称自闭症,主要特征是漠视情感、拒绝交流、语言发育迟滞、行为重复刻板以及活动兴趣范围的显著局限性,一般在3岁以前就会表现出来。 孤独症患者有视力却不愿和你对视,有语言却很难和你交流,有听力却总是充耳不闻,有行为却总与你的愿望相违……”人们无从解释,只好把他们叫作“来自星星的孩子”——犹如天上的星星,一人一个世界,独自闪烁。 一项新的研究结果显示,儿童一旦被确诊为孤独症,患儿父母的再生育

Nature:引发孤独症谱系障碍的新型分子机制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纽约大学医学中心(NYU Langone Medical Center)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DNA的化学修饰——表观遗传改变可以激活或者抑制参与孤独症谱系障碍(ASDs)及早期大脑发育基因的表达。 研究者表示,小鼠的表观遗传改变会移除蛋白复合物的基因抑制作用,从而将这种复合物转变成为基因活性表达的角色;本文研究揭示了编码自闭症易感候

Cell:重大突破!皮肤细胞诱导成大脑类器官,揭示了孤独症的发病机制

据最近发表在Cell的一篇文献显示,科学家已经将自闭症患者的皮肤细胞诱导转化成多功能干细胞,并在培养皿中培育为微型大脑,揭示了孤独症令人意外的发病机制。研究人员称,这种方法允许他们克服理解疾病(如自闭症,精神分裂症等)的困难,包括影响与疾病复杂性相关的大脑发育的困难以及研究人类组织的发展过程中困难。本文通讯作者,耶鲁大学医学院神经系统科学教授Flora Vaccarino说道,“我们从疾病生物学本

Pediatrics:二胎生育时机与后代孤独症

现在生二胎已经不用偷偷摸摸了,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稀罕事,三胎都成群报团出现了。随着二胎政策的透明化公开化,二胎的需求虽没有呈指数式增长,却也是有该市场的存在。政策告诉了你可以生二胎了,放宽心,不同偷摸,不会罚款,政府鼓励,可是却没有告诉你,第一胎和第二胎之间间隔多久算科学。二胎也不是可以乱生的。Zerbo O等人就该问题进行了一项研究,主要研究内容为:本次妊娠与上次妊娠间隔时间(IPIs)的长短与

Pediatrics:孤独症儿童肥胖风险更高

目前儿童超重或肥胖人群越来越多。先前有研究表明,孤独症谱系障碍 (ASDs)儿童更有可能出现不健康的体重。研究者进行了一项研究,探究ASD儿童的超重和肥胖发生率,探究其与普通人群不健康体重危险因素间的关系。该研究共纳入了5053名ASD患儿,将超重和肥胖分别定义为≥85和≥95百分位标准BMI。纳入了2-17岁患儿患儿中超重有33.6%,肥胖占18%。与普通人群相比,2-5岁ASD患儿不健康体重风

ACNP:为什么孤独症多见于男性?——大脑发育的性别差异研究

有趣的是,一些早发型神经发育相关疾病如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常常多见于男性。为什么会存在性别差异?目前对大脑发育的性别差异认识不足,导致不能很好的理解发病率的性别差异。不过美国神经精神药理学年会上报道的一项新研究提到,女婴比同时期男友,大脑颞顶部链接区(TP)灰质体积更大。TP位于靠近耳朵的颞骨下,整合对别人面孔和声音等信息的处理,而ASD患者该种能力受损。TP区域的性别差异可能是男性更容发生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