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n Neurol:癌症患者缺血性卒中的机制

2021-05-27 MedSci原创 MedSci原创

与相应的对照组相比,癌症相关的卒中患者具有更高的凝血、血小板和内皮功能障碍标志物水平,以及更多的循环微血栓。

近日,神经病学领域权威取杂志Annals of Neurology上发表了一篇研究文章,这项研究旨在评估癌症患者发生缺血性卒中的病理生理学机制。

研究人员在2016年至2020年期间对两家医院进行了前瞻性横断面研究,共招募了三组别,每组50名成年参与者。该研究的主要人群为活动性实体癌症和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对照组包括仅患有急性缺血性卒中或仅患有活动性癌症的患者。如果条件合适,研究人员按年龄、性别和癌症类型将单纯卒中和单纯癌症的患者与癌症伴卒中患者进行匹配。

该研究的结局是预先指定的血液生物学标志物和经颅多普勒微栓塞检测。血液生物学标志物包括凝血标志物(D-二聚体、凝血酶-抗凝血酶)、血小板功能(P-选择素)和内皮完整性(血栓调节蛋白、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 [s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 [ sVCAM-1])。研究人员使用Kruskal-Wallis和Wilcoxon秩和检验对各组之间的血液学生物标志物进行比较。在多变量线性回归模型中,研究人员对种族、卒中危险因素数量、吸烟、卒中严重程度和抗血栓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整。研究人员使用卡方检验比较了各组之间经颅多普勒微栓塞的情况。

各组的生物标志物水平

各组之间所有研究生物标志物的水平均不同。在单组间比较中,癌症伴有卒中患者的D-二聚体、sICAM-1、sVCAM-1和血栓调节蛋白的水平均高于两个对照组,凝血酶-抗凝血酶的水平高于单纯癌症患者;P-选择素水平高于单纯卒中患者。在多变量分析中结果相似。经颅多普勒微栓塞检出率在癌症伴有卒中患者为32%,单纯卒中患者为16%,而单纯癌症患者为6%(p=0.005)。

由此可见,与相应的对照组相比,癌症相关的卒中患者具有更高的凝血、血小板和内皮功能障碍标志物水平,以及更多的循环微血栓

原始出处:

Babak B. Navi,et al.Mechanisms of Ischemic Stroke in Patients with Cancer: A Prospective Study.Annals of Neurology.2021.https://www.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na.26129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7)
#插入话题
  1. 2021-05-28 saaaaam

    正在找这个,及时雨👍

    0

相关资讯

Radiology:7T MRI在颅内动脉粥样硬化中的应用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ICAS)是缺血性卒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占所有缺血性中风或短暂性缺血性发作(TIAs)的50%。

JNNP:抗凝治疗缺血性卒中与急性心栓塞性卒中的早期复发:IAC研究

心房颤动(AF)与缺血性中风风险增加相关,研究表明,口服抗凝治疗与缺血性中风风险降低相关。尽管抗凝治疗,AF患者的缺血性中风风险依然升高。据荟萃分析显示,华法林治疗缺血性中风的总风险为2%。重要的是,

Am J Clin Nutr:经常摄入黄酮类与缺血性卒中风险降低有关

从全球范围来看,卒中是造成残疾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其社会经济负担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增加而持续增加。总体而言,卒中包括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是全世界第二大死因。包括致命性和非致命性在内的全部卒中病例中大约

JAHA:高敏心肌肌钙蛋白T与首次缺血性卒中后复发性血管事件的关系

hs-cTnT与首次轻度至中度缺血性卒中后3年内血管事件复发和死亡的风险增加存在剂量依赖性。这些结果支持了进一步研究hs‐cTnT在卒中后个体化风险分层中潜在作用的意义。

Stroke: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去强化或不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会导致更高的死亡率

约有三分之一的缺血性卒中或TIA退伍军人采用他汀类药物治疗不充分,包括中风后未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或剂量不足(去强化),且与患者较高的死亡率相关。

Stroke:健康老年人群缺血性卒中多基因风险评分的预测性能

PRS可以预测健康老年人群中的IS事件,但仅比常规危险因素有一定程度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