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OS MED:中风发病存在昼夜差异——夜间发病更容易出现的严重结果

2022-02-13 MedSci原创 MedSci原创

与日间发病的脑卒中相比,夜间发病的脑卒中具有更高的神经系统严重性,更频繁的END,以及更差的3个月功能结果。

尽管众所周知,上午发生不良血管事件如卒中心肌梗死有所增加,但关于卒中发病时间与短期/长期结果之间的关系只有少数相对较小的研究,结果也不一致。此外,这些研究往往没有考虑到缺血性卒中的亚型。

临床前数据表明,缺血性卒中的进展存在昼夜变化,非活动期(白天)的啮齿动物模型比活动期(夜间)的卒中发病时的细胞死亡和梗塞生长更为活跃。为了研究中风发病时间与人类缺血性中风的严重程度、早期神经系统恶化(END)和长期功能结局的关系,来自韩国的专家开展了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PLOS MEDICINE杂志上。

在2011年5月至2020年7月的一项韩国全国性多中心观察队列研究中,研究人员评估了昼夜节律对初始卒中严重程度(入院时NIHSS评分)、END和有利的功能结局(3个月mRS评分0-2与3-6)的影响。纳入了17461名患者,根据卒中发病时间分为2组(日间发病[06:00至18:00]与夜间发病[18:00至06:00]),按4小时间隔分为6组。

结果显示,在调整了包括年龄、性别、既往卒中、卒中前mRS评分、入院NIHSS评分、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心房颤动、卒中前抗血小板使用、卒中前他汀使用、血管再造、卒中发病季节以及发病至入院时间等协变量后,与日间发病的卒中相比,夜间发病的卒中更容易发生END(发病率为14. 4% vs 12.8%,P=0.006),且有利结局的可能性较低(OR=0.88[95%CI,0.79-0.98];P=0.03)。

当卒中发病时间按4小时间隔分组时,注意到呈现NIHSS评分的单调梯度,从06:00至10:00的低谷上升到02:00至06:00的高峰。18:00至22:00和22:00至02:00发病的卒中患者比06:00至10:00发病的卒中患者更可能出现END。在3个月时,良好功能结局的比率有一个单调的梯度,从06:00至10:00的高峰下降到22:00至02:00的低谷

与日间发病的脑卒中相比,夜间发病的脑卒中具有更高的神经系统严重性,更频繁的END,以及更差的3个月功能结果。

 

参考文献:

Association of ischemic stroke onset time with presenting severity, acute progression, and long-term outcome: A cohort study.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6)
#插入话题
  1. 2022-02-14 查查佳佳

    至北京时间2022年2月14日8时01分,

    0

  2. 2022-02-13 ms6000001364311142

    学习

    0

  3. 2022-02-13 robbert123

    学习了 谢谢

    0

  4. 2022-02-13 屋顶瞄爱赏月

    学习了

    0

  5. 2022-02-13 陌上咖啡

    有意义,指导生活

    0

相关资讯

Stroke:缺血性卒中,有哪些心源性的风险因素

现有的遗传数据并不支持心脏特征对已知临床危险因素以外的卒中风险的实质性影响

Neurology:独立于传统血管危险因素,循环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与发生缺血性卒中长期风险呈正线性相关!

近日,研究人员利用已发表/未发表研究进行系统回顾和荟萃分析,探索基于人群的前瞻性队列研究中循环IL-6水平与缺血性卒中发病风险的关系,证实了较高的IL-6水平与较高的发生缺血性卒中长期风险呈线性关系。

Neurology:1990-2019年全球缺血性卒中疾病负担:中国年龄标准化发病率(ASIR)增长最为显著,全球范围内女性缺血性卒中负担较大,老龄尤甚

近日,有研究人员对GBD 2019年的数据进行了缺血性卒中的分析, 在中等、中-高等SDI地区,ASIR、ASDR和年龄标化DALY率仍然较高。全球范围内,女性缺血性卒中负担大于男性,50岁以上尤甚。

Stroke: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总的、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发生率的U型关系

较低和较高的平均累积HDL-C均与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风险增加相关。

Stroke:年轻女性患缺血性卒中的可能性比男性高 44%!

≤ 35 岁的成年人中,女性患缺血性卒中的可能性比男性高 44%。

Stroke:缺血性卒中患者的家族死亡风险

该研究结果表明,缺血性卒中后兄弟姐妹的短暂的生存家族史与年轻男性受试者缺血性卒中后的死亡率相关。需要更多的研究来阐明这种关联的可能遗传和非遗传家族环境原因。

拓展阅读

【论著】基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的缺血性卒中缺氧相关差异基因表达分析

通过生物信息学挖掘,本研究获得了10个缺血性卒中与缺氧相关的关键基因,可能为后续研究工作及诊断治疗提供了潜在靶点。

【论著】发病时间大于24小时急性后循环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分析

经过严格影像学筛选的发病时间> 24 h的急性后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行EVT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与发病时间24 h内患者相似。

【综述】程序性坏死在缺血性卒中中的研究进展

目前国内外关于程序性坏死与缺血性卒中关系的综述较少,现就程序性坏死的特征及其在缺血性卒中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中国成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全国和省级水平患病率以及危险因素的研究

这项研究结果为中国制定CAS预防和管理政策以及识别高危人群提供了证据。

好文推荐 | 外泌体在缺血性卒中诊断及治疗中的研究与应用

本文主要介绍外泌体对IS的诊断价值、治疗价值以及作为药物载体的价值,为IS的治疗和科学研究提供参考。

Stroke:防治卒中及后遗症,与肠道微生物相关?

人体肠道菌群在卒中(俗称“中风”)的病理生理进展中同样发挥了关键作用,未来以肠道益生菌为基础的新型疗法有望改善卒中患者的临床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