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化验粪便即可确诊结肠癌的新方法

2016-01-27 佚名 生物360

研究发现了一种筛查结肠癌的新方法,第一年化验粪便中的血液就可获得稳定的结果,跟踪筛查2到4年,结果也是有效的。 研究人员认为粪便化验将可替代结肠镜检查成为结肠癌筛查的金标准。 凯萨医疗机构的科学家Douglas Corley博士解释说,我们采用免疫化学实验法可检测到粪便中结肠癌细胞渗出的微量血液。医生们一直担心这个方法的测定结果会受粪便采集时间的影响,所以使这种筛查方法难以普及。 结肠肿瘤或

研究发现了一种筛查结肠癌的新方法,第一年化验粪便中的血液就可获得稳定的结果,跟踪筛查2到4年,结果也是有效的。

研究人员认为粪便化验将可替代结肠镜检查成为结肠癌筛查的金标准。

凯萨医疗机构的科学家Douglas Corley博士解释说,我们采用免疫化学实验法可检测到粪便中结肠癌细胞渗出的微量血液。医生们一直担心这个方法的测定结果会受粪便采集时间的影响,所以使这种筛查方法难以普及。

结肠肿瘤或癌症前期的息肉必须达到一定程度才可向粪便中渗血,如果第一年筛查发现肿瘤或息肉以后就摘除掉,人们担心第二年筛查结果的阴性率会大大升高。研究人员跟踪筛查了约325 000名凯萨医疗机构的患者,每年进行一次筛查。第一年有84.5%的患者被诊断为结肠癌。结果发现这个方法第一年的灵敏度最高,这跟研究人员们预测的一样。第一年进行乳腺癌或其他癌症筛查,就会发现癌症发现的越晚,肿瘤就会越大或更容易发现。然而,第二年和第四年的粪便血检的检出率分别为73%和78%。这表明这个方法4年内检验新生肿瘤的能力未减,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肿瘤长足够大,可检出了。

美国癌症协会癌症防止部长Richard Wender博士称,事实上,随着癌细胞的生长,我们能不断诊断出癌症。十年以后,可能这个方法挽救的生命数量会超过结肠镜。

研究人员称,研究结果显示每年进行一次粪便血检与结肠镜法筛查的有效率相同。

结肠镜法还是有优势的,每10年进行一次就足够了,结肠癌和癌症前期息肉的检出率接近100%。结肠镜可以发现早期的癌症,就可以及时摘除所有息肉,10年内就可免受折磨。但是,一些患者极度排斥结肠镜,只能略过这项检查。结肠镜是侵入性的,使用微型相机进入结肠,进行结肠镜检查需要镇静,患者需要提前一天服用强泻药排空肠道。粪便血检的顺应性更好,患者可以在家里收集粪便后送检。基于上述研究结果,结肠癌筛查应给患者提供结肠镜和粪便血检两种方法,有了新选择,就可增加参与筛查的人数。结肠镜检查可每10年进行一次,粪便血检可在这10年间发现新生的肿瘤。另外,人们也无需担心费用问题,平价医疗法案要求保险公司应全额承担结肠癌筛查费用。

医生们要确保粪便血检阳性的患者接受结肠镜检查,检查的同时可摘除发现的肿瘤或息肉。没有随访的结肠镜检查,筛查就没有意义了。

Corley博士称,本研究中只有85%的阳性患者一年内进行了结肠镜检查。我们研究的是一种标准的粪便血液检查方法,不是FDA刚刚批准的“大肠卫士”。“大肠卫士”结合了粪便血液检查法和遗传学检查,在血液中筛查是否存在结肠癌的DNA标记物。“大肠卫士”能够比我们的方法筛查出更多的癌症,但是价格比我们的方法贵,是一种一次性的方法。没有人知道需要多久做一次“大肠卫士”,目前还没有研究证明过了这么多年“大肠卫士”的有效性怎么样。

作者:佚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34)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JNB:彩色土豆帮助抗肿瘤

近日,来自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赫尔希癌症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发现紫土豆中的一些化合物或可帮助杀死结肠癌干细胞,限制癌症发展。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the Journal of Nutritional Biochemistry上。根据美国癌症学会的数据,结肠癌是导致美国癌症死亡的第二大杀手,每年有超过50,000名病人死于结肠癌。攻击癌症干细胞是抗击癌症的一种有效方式,癌症干细胞就好比草根,只要癌症

病例:结肠癌伴肝转移个体化治疗1例

病例介绍 病史 患者男性,53岁,因“便血、便频4月”于2013年4月入院。 2011年3月,患者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现予氯吡格雷维持抗凝治疗中,纽约心脏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Ⅰ级。否认肝炎、肝硬化、糖尿病、家族性肿瘤病史及遗传疾病史。 入院检查 体格检查  一般状态良好,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体能状态(PS)评分1分,皮肤、巩膜未见

EB 2015:李子干可降低结肠癌的发病风险

EB 2015:李子干可降低结肠癌的发病风险来自德克萨斯A&M大学及北卡罗莱纳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李子干可影响肠道菌群,降低结肠癌的发病风险。大量的研究表明,机体的饮食习惯可改变结肠菌群的代谢及组成情况,对疾病的预防及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肠道内存在上万亿的细菌,目前为止已发现超过400多个独立的菌种。既往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失调参与了肠道炎症,导致炎症反复发生,促进结肠癌的发生发展。“我们的

前列腺素或成为结肠癌肿瘤标记物

近日,河南省肿瘤医院赵玉洲博士与中美(河南)荷美尔肿瘤研究院李海涛和刘康栋博士合作开展的研究表明,前列腺素中血栓素A2有望成为结肠癌筛查、预后判断、治疗效果检测的重要分子标记物。该研究成果发表在《转化医学》上。 研究人员将百余例调查人群分为健康人组、家族性结肠癌腺瘤病服用阿司匹林组和不服用阿司匹林组、结肠癌患者组四大类型,对其血浆、尿液、病理切片等物质进行分析发现,在家族性结肠息肉患者和

NCCN指南抢“鲜”读之—结肠癌的辅助治疗(2016.V2)

2016年NCCN结肠癌最新指南Version 2.2016新鲜出炉啦!小编就其中辅助治疗(Adjuvant therapy)方案选择的原则,常用的治疗方案、用药、剂量,Ⅱ期结肠癌危险度评估以及微卫星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等临床实用及热点部分做一介绍,供各位客官尝鲜。 一、辅助治疗的原则 1、对于Ⅲ期结肠癌:FOLFOX方案优于5-氟尿嘧啶/亚

NEJM:CDX2作为预后标志物可用于识别高风险二期结肠癌患者

确定高风险二期结肠癌是选择患者术后接受辅助治疗的关键。来源于干细胞及祖细胞的基于微阵列的基因表达标志为此带来了希望,但是它们却很难应用于临床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