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oke:缺血性卒中后,血脑屏障破坏和低灌注,和脑水肿相关

2022-01-09 Freeman MedSci原创

再灌注治疗后梗死区的BBB破坏和持续的低灌注与占位性脑水肿有关

恶性脑水肿是急性缺血性卒中(AIS)的主要死因,在大血管闭塞的患者中,尽管再通手术成功,但仍有20%以上的患者会出现恶性脑水肿。 相比之下,在最初的24至72小时的超急性期之后,也就是水肿积极发展的时候,人们对其贡献因素知之甚少。对这一关键时期的更好理解可能有助于确定这一威胁生命的并发症的新治疗目标。


微血管功能障碍可能参与AIS并发症的发病机制。AIS中血脑屏障(BBB)的破坏已被证明是出血性转化(HT)的关键机制。BBB的破坏也与动物中风模型中的卒中后水肿有关,但相应的人类数据却很稀少。

最近关于水肿的研究表明实验和临床数据之间存在矛盾,再灌注显示动物模型的水肿增加,而相反,临床研究显示有保护作用。 最近的工作表明,这种差异与大多数接受血管内血栓切除术的人类中较普遍的灌注不匹配体积有关,但缺血核心大、不匹配少的患者在再灌注后水肿增加与动物数据一致。尽管如此,这些结果表明,动物模型的发现可能并不总是反映人类的水肿病理生理学,在临床上复制实验发现是必要的。


溶栓后和血栓切除术后的高灌注也与高血压有关,并被认为是脑血管自动调节功能障碍。同样,在慢性狭窄的颈动脉再通后,以头痛、神经功能障碍和血管源性水肿为特征的脑高灌注综合征已得到公认。AIS的再灌注后高灌注是否会导致水肿还没有得到充分的研究。

在对2项国际多中心血栓切除术随机对照试验的汇总分析中,墨尔本大学的Felix C. Ng等人,评估治疗后BBB破坏和组织灌注状态与脑卒中后空间占位性脑水肿之间的关联。并假设BBB破坏和高灌注在高发期后与AIS患者的水肿发展有关。

他们对EXTEND-IA TNK和EXTEND-IA TNK第二部分试验中治疗前循环大血管闭塞的患者进行了汇总分析,这些患者在治疗24小时后进行了动态易感性对比增强灌注加权的MRI成像。

然后,探究了BBB破坏和梗塞内脑血流之间的关系,并使用2个指标评估脑水肿:首先是中线移动(MLS),分为可忽略(<1毫米)、轻度(≥1至<5毫米)或重度(≥5毫米),其次是相对半球体积(rHV),定义为缺血半球相对于对侧半球的3维体积的比率。

在分析的238名患者中,133名(55.9%)在24小时内有可忽略的,93名(39.1%)轻度的,12名(5.0%)严重的MLS。相关的rHV中值分别为1.01(IQR,1.00-1.028)、1.03(IQR,1.01-1.077)和1.15(IQR,1.08-1.22)。MLS和rHV与90天时的不良功能结局有关(P<0.002)。

在调整了年龄、闭塞位置、再灌注、实质血肿和使用的溶栓剂后,BBB通透性增加与更多的水肿独立相关(MLS cOR,1.12 [95% CI,1. 03-1.20],P=0.005;rHV β,0.39 [95% CI,0.24-0.55],P<0.0001),脑血流减少(MLS cOR,0.25 [95% CI,0.10-0.58],P=0.001;rHV β,-2.95 [95% CI,-4.61至-11.29],P=0.0006)。

在再灌注成功的患者亚组分析中(脑缺血扩展治疗2b-3,n=200),脑血流减少仍与水肿明显相关(MLS cOR,0.37[95% CI,0.14-0.98],P=0.045;rHV β,-2.59[95% CI,-4.32至-0.86],P=0.004)。

这个研究的重要意义在于发现了:再灌注治疗后梗死区的BBB破坏和持续的低灌注与占位性脑水肿有关。有必要进一步研究评估超急性期后的微血管功能障碍作为脑卒中后水肿的生物标志物和潜在的治疗目标。

 

原文出处:
[Ng FC, Churilov L, Yassi N, et al. Microvascular Dysfunction in Blood-Brain Barrier Disruption and Hypoperfusion Within the Infarct Posttreatment Are Associated With Cerebral Edema. Stroke. Published online December 23, 2021:STROKEAHA.121.036104. doi:10.1161/STROKEAHA.121.036104](https://doi.org/10.1161/STROKEAHA.121.036104)

 

作者:Freeman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相关资讯

磁共振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高信号血管征在急性缺血性卒中诊疗中的应用价值

磁共振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高信号血管征在急性缺血性卒中诊疗中的应用价值

Stroke:卒中血管内治疗后第一个6小时的血压目标

在卒中后第一个24 h,血压通常会升高,即使经过血管内治疗(EVT)后也是如此,并且需要几天时间才能恢复到基线水平。已经证明,入院血压与EVT后的功能结局密切相关。由于血压是影响脑灌注的一个重要因素,

Stroke:缺血性卒中后静脉溶栓与降低痴呆发生率的关系

首次缺血性卒中后溶栓治疗与痴呆发生率降低独立相关。在评估缺血性卒中患者溶栓的风险/益处时,应将事件性痴呆视为相关结局。

Neurology:小儿卒中年龄是远期认知预后关键,幼年卒中(29天-6岁)影响极大

儿童缺血性卒中是一种罕见的事件,但伴随着认知和神经后遗症风险的增加。卒中年龄是卒中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并影响长期认知结果,与病变大小和病变位置无关。儿童早期卒中后,儿童长期认知功能改变的风险极大

Stroke:这7种药物可能诱发缺血性卒中,谨慎使用!

药物相关性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因药物使用导致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凝血改变或纤维蛋白溶解等异常,进而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

JAMA:两个简单量表指导PFO闭合术的决策

在18-60岁青壮年和中年人缺血性卒中中,卵圆孔未闭(PFO)相关性卒中占10%。预防PFO相关缺血性卒中患者复发性卒中的治疗策略包括抗血栓治疗或经皮PFO封堵,每种治疗策略都在实践指南中得到认可。

拓展阅读

卒中计划早期诊断评分表(ASPECTS评分)

卒中计划早期诊断评分表(ASPECTS评分)

SVN: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风风险的十年跟踪调查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发生持续10年的缺血性中风的风险仍增高,同时由于出血性中风的风险,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应谨慎使用抗血小板药物,以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European Radiology:聚焦CT血管造影选择性显示卒中相关动脉的技术可行性

现阶段,深度学习彻底改变了图像后处理,并可用于许多医学图像执行任务。

神经科一周速递:热点解读进展大盘点!

一周热点分享 ,紧跟神经科学前沿,让每一次诊疗都更精准,点击立即查看!

Stroke:卒中与癫痫风险—— 一项基于丹麦全国登记的研究

脑卒中后癫痫的绝对和相对风险估计值均低于之前的研究。

【今日分享】脑卒中一级预防的最佳证据总结

本指南:总结了脑卒中危险因素的一级预防内容,为临床护理人员提供全面、详细、规范的健康管理依据。点击即可下载查看。

脑卒中一级预防的最佳证据总结

暂未更新 · 2024-01-10

成人脑卒中患者久坐行为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南昌大学护理学院 · 2024-01-10

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危险因素管理的证据总结

广西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 · 2023-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