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例下腔静脉粒子支架植入术成功完成

2016-05-18 程守勤 崔玉艳 刘敏 医学论坛网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5月16日正式对外发布,全球首例下腔静脉粒子支架植入术在该院获得成功,这是该院院长、著名介入医学专家滕皋军教授与郭金和教授带领的介入与血管外科团队,先后在全球首创食管粒子支架术、胆道粒子支架术、门静脉粒子支架术、气管粒子支架术“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类创新技术。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5月16日正式对外发布,全球首例下腔静脉粒子支架植入术在该院获得成功,这是该院院长、著名介入医学专家滕皋军教授与郭金和教授带领的介入与血管外科团队,先后在全球首创食管粒子支架术、胆道粒子支架术、门静脉粒子支架术、气管粒子支架术“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类创新技术。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5月16日正式对外发布,全球首例下腔静脉粒子支架植入术在该院获得成功,这是该院院长、著名介入医学专家滕皋军教授与郭金和教授带领的介入与血管外科团队,先后在全球首创食管粒子支架术、胆道粒子支架术、门静脉粒子支架术、气管粒子支架术“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类创新技术。一位肝癌合并下腔静脉癌栓患者5月12日在中大医院介入与血管外科成功接受了全球首例下腔静脉粒子支架植入术。目前该患者恢复良好,肿胀的下肢已经完全消肿,并可自由下床活动,患者已于5月17日康复出院。该项创新技术的成功开展,为晚期肝癌伴有下腔静脉癌栓患者治疗开辟了一条全新的路径。

据介绍,首例患者为70岁李姓男性,两年前查出患有原发性肝癌,因无法手术,先后多次接受了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半个多月前,李老莫名出现双下肢浮肿、行走困难,当地医院专家考虑到患者年龄及肿瘤病变情况,认为该患者已无有效方法治疗。后经人介绍患方找到中大医院介入与血管外科主任医师郭金和教授,经一系列检查,最终确诊李老病因在于下腔静脉癌栓形成。面对这例常规治疗已“束手无策”的晚期肝癌并伴有下腔静脉癌栓患者,滕皋军、郭金和等专家经过充分讨论和评估论证,决定将“搬出”团队已潜心首创研制2年多的“新武器”---下腔静脉粒子支架系统。

5月12日,郭金和教授、朱光宇副主任医师等人为患者施行全球首例下腔静脉粒子支架植入术,为减轻患者痛苦,专家们先将精细计算的40颗碘粒子植入下腔静脉癌栓堵塞部位,第二步植入支架。为防止粒子支架、癌栓脱落等意外情况发生或并发肺栓塞、心梗等意外情况,手术团队小心翼翼操作每一个步骤,并不时询问患者感受,密切监测病人生命体征,血管外科专家邓钢主任医师等人现场保驾,整个介入手术历时近40分钟顺利完成。术后经造影检查,患者下腔静脉血管血流畅通,第二天肿得似“大面包”的小腿很快恢复正常,效果非常理想。


术前下腔静脉造影:闭塞


置入粒子支架携带装置


释放粒子支架携带装置


置入普通下腔静脉支架系统并释放支架


术后下腔静脉造影:通畅(正位)


术后下腔静脉造影:通畅(侧位)

滕皋军教授介绍,下腔静脉癌栓发生率约为5%,好发于晚期肝癌等病人,一旦发生癌栓,会导致下腔静脉血液回流不畅,进而导致下肢浮肿、腹水等临床症状,造成肾、心、肝功能等严重受损。此类病人生存期较短,一般在2至4个月。中大医院介入与血管外科团队与南京微创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手,从2002年开始研发碘粒子支架,先后研发出食管癌粒子支架、胆道粒子支架、门静脉粒子支架、气管粒子支架。此次,成功完成的全球首例下腔静脉粒子支架植入术,为晚期肝癌伴有下腔静脉癌栓患者治疗开辟了新途径,具有重大的临床意义,系列粒子支架的成功应用,不仅使被肿瘤侵犯的管腔更通畅,而且局部放射治疗抑制了肿瘤生长,实现了真正的“一石二鸟”,特别是大大提升了患者生活质量,延长了病人的生存期,使患者切实受益。


作者:程守勤 崔玉艳 刘敏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1)
#插入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