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cet Neurol:血浆磷酸化 tau 217 和磷酸化 tau 181 作为阿尔茨海默病和额颞叶变性的生物标志物

2021-10-24 Naomii MedSci原创

p-tau217 和 p-tau181 在区分阿尔茨海默病综合征患者与其他神经退行性疾病方面具有出色的诊断性能。

      血浆tau蛋白在苏氨酸217位磷酸化(p-tau217)和血浆tau蛋白在苏氨酸181位磷酸化(p-tau181)与阿尔茨海默病tau病理有关。近日,有研究者比较了这两个生物标志物在认知正常的参与者和临床诊断为轻度认知障碍、阿尔茨海默病综合征或额颞叶变性(FTLD)综合征的患者中的诊断价值。

      在这项回顾性多队列诊断性能研究中,分析了从 18-99 岁被诊断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综合征(阿尔茨海默病痴呆、logopenic 变异原发性进行性失语症或后皮质萎缩)、FTLD 综合征(皮质基底节综合征,进行性核上性麻痹,行为变异性额颞叶痴呆,非流利变异原发性进行性失语症,或语义变异原发性进行性失语症),或轻度认知障碍;参与者来自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 (UCSF) 记忆与衰老中心,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以及额颞叶退化症推进研究和治疗联盟 (ARTFL;美国 17 个站点和加拿大两个站点)。

      来自两个队列的参与者都经过仔细表征,包括对 CSF p-tau181、淀粉样蛋白-PET 或 tau-PET(或两者)的评估,以及临床和认知评估。使用基于电化学发光的测定法测量血浆 p-tau181 和 p-tau217,其仅在生物素化抗体表位特异性方面有所不同。接受者操作特征分析用于确定使用临床诊断的两种血浆标志物的诊断准确性,神经病理学发现,淀粉样蛋白-PET 和 tau-PET 测量作为金标准。使用 Delong 检验测试曲线下面积 (AUC) 分析之间的差异。

  • 2020 年 7 月 1 日至 11 月 30 日期间,从 593 名参与者(443 名来自 UCSF 和 150 名来自 ARTFL,平均年龄 64 岁 [SD 13],294 [50%] 名女性)收集数据。血浆 p-tau217 和 p-tau181 相关( r =0·90, p<0·0001)。
  • 与认知未受损的对照组(n=118,平均年龄 61 岁 [SD 18])相比,阿尔茨海默病综合征患者(n=75,平均年龄 65 岁 [SD 10])的 p-tau217 和 p-tau181 浓度均增加;
  • p-tau217 的 AUC=0·98 [95% CI 0·95–1·00],p-tau181 的 AUC=0·97 [0·94-0·99];
  • p diff =0·31) 和在病理证实的阿尔茨海默病(n=15,平均年龄 73 岁 [SD 12])与病理证实的 FTLD(n=68,平均年龄 67 岁 [SD 8];AUC=0·96 [0·92–1·00] ] 对于 p-tau217,AUC=0·91 [0·82–1·00] 对于 p-tau181;p diff=0·22)。
  • P-tau217 在区分阿尔茨海默病综合征患者(n=75)和 ​​FTLD 综合征患者(n=274,平均年龄 67 岁 [SD 9];AUC=0·93 [0·91–0·])方面优于 p-tau181 96] 对于 p-tau217,AUC=0·91 [0·88–0·94] 对于 p-tau181;p diff =0·01)。
  • 与 p-tau181(n=214,AUC=0·89 [0·94])相比,P-tau217 是淀粉样蛋白-PET 阳性(n=146,AUC=0·91 [0·88-0·94]) 86–0·93];p diff =0·049)。与 p-tau181 相比,颞叶皮层中的 Tau-PET 结合与 p-tau217 的相关性更强(r =0·80 vs r =0·72;p diff <0·0001,n=230)。

       p-tau217 和 p-tau181 在区分阿尔茨海默病综合征患者与其他神经退行性疾病方面具有出色的诊断性能。有一些证据支持, p-tau217 与 p-tau181 相比,用于阿尔茨海默病综合征与 FTLD 综合征的鉴别诊断,作为淀粉样蛋白-PET阳性的指示,以及与 tau-PET 信号的更强相关性。在独立、多样化和较老的队列中等待复制,血浆 p-tau217 和 p-tau181 可能是有用的筛选工具,用于识别具有潜在淀粉样蛋白和阿尔茨海默病 tau 病理的个体。

文献来源:Thijssen EH, La Joie R, Strom A, et al. Plasma phosphorylated tau 217 and phosphorylated tau 181 as biomarkers in Alzheimer's disease and frontotemporal lobar degeneration: a retrospective diagnostic performance study [published correction appears in Lancet Neurol. 2021 Oct;20(10):e6]. Lancet Neurol. 2021;20(9):739-752. doi:10.1016/S1474-4422(21)00214-3

作者:Naomii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相关资讯

重磅!礼来公司发布2021年第二季度财报

与2021年第一季度相比,礼来加快了全球最新药物的使用,实现了连续增长。

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无法治愈的疾病,该如何预防?

​失智症又名认知障碍症、认知症、痴呆症,包括常见的老年痴呆即阿尔茨海默病,这是一种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神经退行性疾病,随着病情发展,患者失忆、失智、失能,且伴有精神行为异常,病情可能持续8-20年

Neurology:淀粉样蛋白PET预测散发性阿尔茨海默病症状的发生

研究人员用匹兹堡化合物B进行淀粉样蛋白PET测定脑淀粉样蛋白负荷,以预测认知正常的脑淀粉样变性患者出现AD的时间,散发性阿尔茨海默病的症状出现年龄与个体达到淀粉样蛋白积聚临界点的年龄密切相关。

阿尔茨海默病候选药物ACD856,新一轮I期研究已经启动

阿尔茨海默病是最常见的痴呆症,全世界约有5000万人受到影响。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致命的疾病,对亲属和社会都有很大的影响。至今,仍缺乏预防和疾病改善的方法。

警惕!使用这些药物会使痴呆风险增加

阿尔茨海默病(AD),又称老年痴呆,目前没有办法治愈,是一个严重危及公共健康的问题。但是如果能够推迟发病时间,产生的公众健康收益是巨大的。因此,找到AD发病的风险因素就显得非常重要。

EBCAM:基于网络药理学的黄芪四君子汤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机制研究

目前临床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最常用药物是胆碱酯酶抑制剂,只能改善部分症状,需要寻找新的药物和治疗方法。黄芪四君子汤对AD有一定疗效,但具体治疗作用和机制尚未明确,该研究基于网络药理学进行探索。

拓展阅读

Eur J Prev Cardiol:糖尿病和冠状动脉疾病是痴呆的危险因素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与痴呆的发病率增加有关,特别是血管性痴呆,这表明糖尿病相关的痴呆风险部分是通过伴随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介导的。

Annals of Neurology:减缓衰老,还降低痴呆风险!这种饮食模式或将成为研究大热门

一项来自美国的研究发现,坚持MIND饮食与痴呆症患病风险和死亡率的降低有关。作者表明,健康饮食能够减缓衰老对人体的影响,包括对大脑的影响。

超65万人研究:注意力不集中、思维混乱……老年人有这些表现,痴呆风险高3倍!

谵妄是导致老年人痴呆和死亡的强有力危险因素,相比于无谵妄发作的患者,至少有一次谵妄发作的住院老年患者新确诊痴呆的风险高出3倍,每增加一次谵妄发作,痴呆风险增加20%。

警惕中老年“胖瘦子”!新研究:肌肉流失和过度肥胖或与痴呆、死亡相关

一项基于人群的前瞻性队列研究基于英国生物银行的数据,探索了肌肉减少性肥胖和肌肉减少症与痴呆风险的关系,发现肌肉减少性肥胖和肌肉减少症分别与不同程度的痴呆风险增加相关。

JAMDA:高血脂能让痴呆风险升高51%!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Directors Association发表一项纵向队列研究,表明确诊高脂血症的年龄越小,后续发生痴呆的风险就越高。

痴呆风险升高51%!北大&协和医学院团队研究:高血脂的人要注意

近日,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Directors Association发表一项纵向队列研究,表明确诊高脂血症的年龄越小,后续发生痴呆的风险就越高。

2023 国际指南:体力活动和锻炼用于轻度认知障碍和痴呆的预防和管理

国外神经内科相关专家小组(统称) · 2023-09-28

痴呆患者睡眠障碍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江苏医药职业学院 · 2023-03-22

痴呆诊断中PET临床合理化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

中国微循环学会神经变性病专业委员会 · 2021-11-25

痴呆诊断中 PET 临床合理化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2021版)

中国微循环学会神经变性病专业委员会 · 2021-11-25

中药新药用于痴呆的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 · 2019-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