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n Neurol:深部脑刺激对颈肌张力障碍的局部缓解

2018-01-08 zhangfan MedSci原创

研究发现,内苍白球θ振荡与肌张力障碍症状程度相关,是自适应闭环刺激治疗效果有效的生物标志物。θ峰振荡数值对慢性DBS的临床预后具有预测价值,可用于改善电极植入术中神经生理靶标定位

深部脑刺激(DBS)可以直接考察人基底节神经元活动情况。一种特殊的自适应闭环刺激DBS理疗器的效果已经在帕金森患者中得到了验证,近日研究人员考察了DBS对肌张力失常的治疗效果。

27名肌张力失常患者参与研究,进行苍白球振荡考察,研究θ和β波段振幅功率与病人肌张力失常程度之间的关系,之后研究人员将每个θ能量投射到标准的皮质下解剖结构上。在此基础上,通过定义θ热点并对其进行研究以考察DBS对肌张力失常的治疗效果。

研究发现,患者症状严重程度与θ振荡振幅显著相关,而与β振荡振幅(ρ=0.4, p=0.009)和半球间相干性(ρ=0.5, p=0.002)无关。θ热点位于内苍白球后三分之一处,其振动功率与距离热点的位置相关(ρ=0.23, p=0.002),该结果与先前发表的3个最佳刺激目标坐标相吻合。苍白球长期DBS可改善患者运动功能,其效果与θ峰振幅相关(ρ=0.38, p=0.018)。

研究发现,内苍白球θ振荡与肌张力障碍症状程度相关,是自适应闭环刺激治疗效果有效的生物标志物。θ峰振荡数值对慢性DBS的临床预后具有预测价值,可用于改善电极植入术中神经生理靶标定位。

原始出处:

Wolf-Julian Neumann et al. A localized pallidal physiomarker in cervical dystonia. Ann Neurol. 5 December 2017.

本文系梅斯医学(MedSci)原创编译整理,转载需授权!

作者:zhangfan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6)
#插入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