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慢性乙型肝炎感染的管理

2015-10-25 zhaoshuang 译 MedSci原创

AA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可导致肝硬化和肝癌(HCC)。虽然接种乙型肝炎病毒疫苗可降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患病率,但该疾病的负担仍然很高。


抗病毒药物治疗可以降低肝损的风险并延缓其向肝癌演变,甚至可以逆转肝纤维化。然而,治疗时最大的挑战在于选择治疗时间、治疗方式和治疗周期。

目前批准的治疗乙型肝炎的药物包括聚乙二醇干扰素和核苷类似物。核苷类似物具有更好的耐受性,抗病毒能力强且不容易产生耐药性,但聚乙二醇干扰素疗程更合适。

监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水平可能有助于预测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反应的,特别是聚乙二醇干扰素。长期治疗通常还需要用口服抗病毒药物,如果停止治疗则容易复发。因此有必要寻找新疗法间断清除HBV DNA和HBsAg。

原始出处:

K Kowdley.Management of chronic hepatitis B infection.BMJ.Oct 21,2015

作者:zhaoshuang 译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1)
#插入话题
  1. 2016-04-29 707986060

    真的是文题不符。

    0

  2. 2016-04-29 707986060

    不好

    0

  3. 2016-02-04 gaoxiaoe
  4. 2015-12-28 wzf990214

    不错哦

    0

相关资讯

Journal of Hepatology:基因型特异性HBsAg动力学可指导HBeAg(-)慢性乙肝患者的治疗

在许多地区,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阴性(HBeAg(-))慢性乙型肝炎(CHB)是最常见的CHB类型。在过去十余年中,HBeAg(-) CHB的患病率日益增加。基于上述情况,来自意大利比萨大学医院的Maurizia Rossana Brunetto及其同事展开一项研究,研究结果在线发表于2013年7月22日的《肝脏病学杂志》(Journal of&nb

J Infect Dis:尹芝南等慢性乙肝研究获进展

近日,感染病学领域专业顶级期刊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发表了我校生命科学学院、药物化学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尹芝南教授课题组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在慢性乙型肝炎临床基础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原文下载】 尹芝南教授为该论文通讯作者,博士生武晓丽为第一作者,该课题同解放军第302医院生物治疗中心进行了密切合作。 乙型肝炎病毒(HBV)是一种嗜肝DNA病毒,其感染

CDSR:叶下珠类药物治疗慢性乙肝效果并不优于普通抗病毒药

对于叶下珠类药物治疗慢性乙肝患者的临床试验,已经评估一段时间,但是还未得出关于其有效性的一致意见。当与安慰剂组及无干预组进行比较时,我们发现关于叶下珠药物对慢性乙肝患者有益的证据十分明确。一些随机临床试验将叶下珠药物与普通抗病毒药进行对比。【原文下载】 目的 为了评估叶下珠类药物和普通抗病毒药相比在治疗慢性乙肝感染方面的利弊。 研究方法 我们检索了Cochrane肝胆组专业注册库,Coch

J Virol:慢性乙肝治疗性疫苗研究获突破

1月13日,记者从中科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获悉,该所研究员蓝柯课题组在慢性乙肝治疗性疫苗研究中取得新突破。相关论文在线发表于《病毒学杂志》上。 在乙肝慢性感染过程中,针对病毒特异的效应细胞通常处于耐受或耗竭状态,主动免疫能够暂时性激活效应T细胞,但特异性免疫和免疫记忆反应很快恢复到病毒持续性感染形成的免疫耐受状态。因此,研究人员提出一种基于外源性抗原T细胞应答的免疫治疗概念,设计构建了一种重组乙肝

Gastroenterology:预防慢性乙肝患者肝癌的治疗方法

乙型肝炎一种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肝癌。发表在Gastroenterology杂志上的两个新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证据表明:抗病毒治疗可减少慢性乙肝感染患者肝癌的风险。 在一篇论文中,台湾国立阳明大学研究人员表明,使用批准的口服抗病毒药物核苷(酸)(NUC)降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癌长期风险。这项回顾性研究分析了几个不同药物治疗患者的肝细胞癌(肝癌的最常见形式)的风险。与对照组相比,NUC处理患者肝癌发

J Virol:慢性乙型肝炎肝脏病理损伤新机制

中科院上海巴斯德所蓝柯研究组发现了慢性乙型肝炎肝脏病理损伤新机制。相关研究日前在线发表于《病毒学杂志》。 乙型肝炎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引起,其主要致死原因是失代偿性肝硬化和肝细胞癌,慢性炎症引起的持续性肝细胞损伤和再生是失代偿性肝硬化和肝细胞癌发生的最主要因素。早先的研究证明HBV对感染的肝细胞不具有直接的细胞毒性,然而在病理环境下,这个概念却需要被重新认识。 在蓝柯和邓强研究员的共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