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董家鸿团队做了世界首例术式根治终末期肝包虫病

2016-09-27 李子君 健康界

导语:清华长庚医院日前成功进行世界首例体外肝切除,自体余肝移植联合肝上腔静脉移植重建根治终末期肝包虫病。9月12日凌晨,一台持续了19个小时的高难度手术在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下称“清华长庚医院”)顺利结束。 医院肝胆胰中心联合麻醉科、泌尿外科、心外科、影像科、重症监护中心等专科共35人的MDT团队,成功进行世界首例体外肝切除,自体余肝移植联合肝上腔静脉移植重建根治终末期肝包虫病,这例手术是

导语:清华长庚医院日前成功进行世界首例体外肝切除,自体余肝移植联合肝上腔静脉移植重建根治终末期肝包虫病。

9月12日凌晨,一台持续了19个小时的高难度手术在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下称“清华长庚医院”)顺利结束。 

医院肝胆胰中心联合麻醉科、泌尿外科、心外科、影像科、重症监护中心等专科共35人的MDT团队,成功进行世界首例体外肝切除,自体余肝移植联合肝上腔静脉移植重建根治终末期肝包虫病,这例手术是肝切除和肝移植两种技术的融合,患者目前已康复出院。

9月26日,作为国内知名的肝胆外科专家,也是这台复杂手术的主导者,清华长庚医院执行院长董家鸿接受了媒体的采访。对于手术的成功,董家鸿难掩喜悦。从他对手术的介绍中不难看出,这位院长在医院管理岗位上工作的同时,从未放松自己在学术方面的要求。“如果院长脱离了临床,医院管理就只能是空中楼阁。”董家鸿说。

23岁肝包虫病患者向清华长庚医院求助

接受手术的终末期复杂肝包虫病患者是位23岁的藏族姑娘。经过影像学、生化学和肝功能评估发现,此例肝包虫病侵蚀范围广泛,累及5个腹腔和胸腔脏器以及重要血管,侵蚀了65%的肝脏,形成巨大而坚硬的肿块。很显然,这是一例广泛累及多个脏器、病情极其复杂,用常规手术不可能切除的终末期肝包虫病。

2016年7月成立的“清华长庚国际肝胆云医院联盟”,旨在通过互联网工具和数据共享,构建肝胆专科疾病分级诊疗、分级健康管理体系,实现各级肝胆疾病医疗资源的联动,共享优质医疗资源,这位23岁的藏族姑娘便是该联盟的受益患者。

据董家鸿介绍,肝脏移植是可选择的根治性手段,但单肝移植的手术风险较大,医疗费用昂贵,并且长期效果受供肝质量的不确定性、继发微生物感染、免疫排斥反应和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毒副作用等因素的影响。最终医院决定,为患者体外肝切除加自体肝脏和血管移植根治多脏器包虫病。

世界首例精准攻克终末期肝包虫病

手术全程分3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在体手术。医生将病变肝脏与腹腔分离,在肝脏血管与人体完全隔离的条件下切取肝脏。董家鸿完成在体手术阶段最为困难的下腔静脉分离和阻断,在汇合部上极紧贴病变边缘进行切除,将右侧肾静脉大部分保留并予以成形修复,避免肾脏功能的损伤;肝脏上部至肺和右心房之间的情况更为棘手,膈肌、右下肺叶均被包虫侵蚀,必须部分切除。

肝脏与心脏之间的下腔静脉已被包虫完全侵蚀并一直蔓延到右心房根部。董家鸿通过切开膈肌和心包,在心包内阻断心房与下腔静脉连接部,将肝脏连同下腔静脉完整切除,移出体外进行病变切除和修整。

第二阶段是体外肝脏切除。肝脏切除后立刻被浸入冰浴并灌注肝脏保养液,在低温保存状态下,医生对此进行精细的离体病肝切除,完成右肝切除,并切除病变的下腔静脉以及左肝静脉和中肝静脉与下腔静脉的汇合部,继而将健康的剩余肝脏的血管进行修复。

第三阶段是下腔静脉重建与自体余肝移植。手术切除了受累肝脏以及下腔静脉后,如何重建腔静脉是完成自体余肝移植的前提。董家鸿根据腹内情况决定,采用异体血管移植进行肝上腔静脉重建。术中腔静脉重建和肝脏再植的条件十分艰难,切除下腔静脉后右心房与下腔静脉接续部已缩至心包内,与移植血管的吻合非常困难,稍有不慎便有大出血风险;剩余肝左静脉与肝中静脉分支成形构成的肝脏流出道细小,与下腔静脉的吻合有分毫之差便会狭窄堵塞。

专家们历经5个小时成功完成下腔静脉移植重建和肝脏再植。经术中检测各个血管吻合效果完美,整个手术出血量不到500ml。患者转入ICU进行后续的监护治疗,12天后出院。



没有临床的管理者 医院管理只能是空中楼阁

肝包虫病是种非常复杂的疾病,患者主要集中在牧区,当疾病进展到后期,牧区的技术条件很难救治这样的患者。“我是一名肝胆外科医生,我热爱这个学科,有责任也有义务去使用尖端的技术帮助患者解除病痛。”董家鸿告诉健康界,清华长庚医院未来将与疾病流行区进行更加紧密的合作,帮助当地提高医疗技术水平,疑难重症患者也会通过相关渠道转诊到清华长庚医院。

院长能有更多精力在临床一线工作,源于清华长庚有别于其他医院的管理模式,即“医管分治”,这是在院长领导下的医疗管理和行政管理分工合治。董家鸿表示,医院在基建、采购、后勤等方面的工作,全部交给执行长和副执行长进行,自己的精力则放在与学术相关的重要决策、医院发展规划和督导、医疗质量管控等方面。

目前,董家鸿在工作中60%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学术上,其余则用在医院管理中,随着医院管理制度的逐步健全,董家鸿还将有更多时间用于临床。

事实上,很多医生在走上院长岗位之后,自己在临床方面的能力便逐步荒废。对此,董家鸿认为,作为医院管理者,更应该花时间在临床一线工作。“没有临床的管理者,医院管理只能是空中楼阁,院长把临床做好,才能更好地把握医院的发展方向。”董家鸿说。

作者:李子君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