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C 2014:解读PARADIGM-HF研究

2014-09-02 张致媛 中国医学论坛报

在2014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年会上,精彩研究频出,内容涵盖心力衰竭(心衰)、冠脉疾病、血脂等多个领域。尤其是ESC代表性的热线研究(Hot Line)专场,偌大的会场经常座无虚席。在众多研究中,究竟有哪些研究脱颖而出呢? 结果:提前达终点,研究终止 本次ESC年会上发布的一系列研究在略显平静的心衰研究领域激起了一波涟漪。尤其是此前因确认已达到研究终点而提前终止的PARADI

2014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年会上,精彩研究频出,内容涵盖心力衰竭(心衰)、冠脉疾病、血脂等多个领域。尤其是ESC代表性的热线研究(Hot Line)专场,偌大的会场经常座无虚席。在众多研究中,究竟有哪些研究脱颖而出呢?

结果:提前达终点,研究终止

本次ESC年会上发布的一系列研究在略显平静的心衰研究领域激起了一波涟漪。尤其是此前因确认已达到研究终点而提前终止的PARADIGM-HF研究,更是引起了与会医生的热切关注。

LCZ696是一种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PARADIGM-HF研究旨在探讨这种慢性心衰治疗新药物能否替代传统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研究者美国得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Milton Packer教授介绍,PARADIGM-HF研究最终纳入8399例患者,中位随访27个月。结果显示,与依那普利20 mg/d相比,接受LCZ696 400 mg/d治疗者的主要终点[风险比(HR)=0.80]发生率显著降低,其减少1例主要终点需治疗的患者数为21例,LCZ696组患者的心血管死亡(HR=0.80)和全因死亡风险(HR=0.84)亦显著降低。安全性方面,LCZ696耐受性较好,与依那普利相比较少引起咳嗽、高血钾、肾损伤或因不良反应停药,不增加严重血管性水肿风险,但低血压风险增加。Packer教授总结,LCZ696减少心血管死亡的作用较ACEI“翻倍”。


Milton Packer教授现场报道PARADIGM-HF研究

设计:研究方案巧妙大胆

法国巴黎第六大学萨博特慈善医院Michel Komajda教授评价,PARADIGM-HF研究的优势在于:样本量大;在入选患者时制定了明确的生物标志物入选标准;随访27个月期间患者失随访率较低、停药率可接受;在基础治疗较好的患者中使风险进一步显著降低;各亚组之间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该研究中国区主要研究者(PI)、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黄峻教授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评价,PARADIGM-HF研究具有里程碑意义,是心衰领域近些年少有的阳性结果研究。该研究是在很好的治疗基础上加用LCZ696,并显示明显疗效,提示该药物可以很好地用于临床实践。

另外,该研究选择了依那普利这种活性药物而非安慰剂作为对照,也是其设计上的亮点之一。既往心衰研究多为“加药研究”,在传统用药的基础上加用一种药物并与安慰剂对照。不同的是,PARADIGM-HF研究并非“加药研究”而是“替代研究”,直接将基础治疗方案中的ACEI替换为试验用药并与ACEI进行对比。

该研究设计为优效性而不是非劣效分析,原因在于目前ACEI仍是心衰治疗的基石,如果以非劣效性考核新药物,该药则没有取代基石治疗的必要。如果是优效性设计,则获得阳性结果有利于为其取代传统药物积累证据。

启示:开拓药物研发新思路

黄峻教授指出,PARADIGM-HF研究的重要启示在于,未来心衰治疗领域将拥有一种新药物,这种新药物与过去20年通过临床研究证实疗效确切的传统药物具有同样的改善预后的作用。


黄俊教授

放眼未来,PARADIGM-HF研究的意义不仅在于对临床实践的影响,其对药物研发的启示也很大。既往经典药物仅阻断单一途径,而LCZ696这种新型神经内分泌抑制剂具有双重阻断作用,这为今后的心衰药物研发提供了新思路,未来可能可以考虑寻找拥有可多重阻断神经内分泌系统化学基团的新药物。

该研究样本量大,中国为之贡献了约350例病例。虽然目前关于亚洲人群的亚组分析结果尚未获得,但相信总体上会与PARADIGM-HF研究的阳性结果基本一致。因此PARADIGM-HF研究对中国医生同样具有指导意义。


PARADIGM-HF研究登ESC每日新闻头条


作者:张致媛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3)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ESC 2014:亚洲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中抗栓治疗管理模式的长期随访(EPICOR-Asia研究)

EPICOR-Asia观察性研究是迄今为止关于抗栓策略和临床(缺血-出血)、经济学、生活质量的最大注册研究,将关注ACS患者的临床真实治疗情况及其预后,评估不同治疗模式在临床实践中的潜在风险与获益。研究将入选包括中国、韩国、印度在内的亚太区8个国家219个中心共13000余例ACS患者,其中包括8000名中国患者,评估不同治疗模式在实际临床实践中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同时也评估了其对于疾病经济负担和对

ESC 2014:ESC/EACTS心肌血运重建指南要点

2014 ESC/欧洲心胸外科血会(EACTS)血运重建指南在本届ESC年会上隆重发布。2010年ESC/EACTS发布了心肌梗死血运重建指南,新指南对这一旧版指南做了部分更新。专家组对有关冠状动脉血运重建的100项临床试验、93 553例患者、262 090患者年的随访数据进行了系统性回顾。结果发现,在稳定性冠心病患者中,与药物治疗相比,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可降低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

ESC 2014:室性心律失常专家共识要点

2014年8月30日西班牙巴塞罗那—— 《EHRA/HRS/APHRS心律失常专家共识》今天在线发表于EP Europace上。这份共识由ESC所属欧洲心脏节律学会(EHRA)、心脏节律学会(HRS)和亚太心脏节律协会(APHRS)联合发表,是关于室性心律失常的第一份专家共识。 共识联合主席丹麦Christian Torp-Pedersen教授指出,这份共识的推荐得到欧洲、美国和亚洲三大学会的一

ESC 2014:日程委员会主席Fox教授推荐重点专场

ESC 2014的主题是“创新与心脏(Innovation and the Heart)”。ESC 2014日程委员会主席福克斯(Keith Fox)教授介绍,该主题反映了科学探索、临床实践及科技的进步,意味着心脏病学的快速发展,鼓励临床医生在各自专业中与时俱进,了解心血管病领域的发展。 将在ESC 2014展示的原创研究数量创下新纪录,包括27项临床热线(Hot Line)研究、12项基础热线

ESC 2014:血脂领域精彩内容预告

2014年8月30日至9月3日,在西班牙气候宜人的地中海岸,风光旖旎的浪漫之都、别具风情的文化古城、素有“伊比利亚半岛明珠”之称的巴塞罗那即将迎来心脏病学界的重大盛典——欧洲心脏病学会2014科学年会(ESC2014)。本届大会的规模从100个国家提交了多达11万余篇的摘要可见一斑,相信最后精选的日程会给参会者带来一场饕餮盛宴。作为心脏病学的一个重要部分,血脂是历来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本届大会

ESC 2014:国外权威专家共同解读《心肌血运重建指南》

此次年会上发布的最重磅的心肌血运重建指南长达100页,共计20项内容。在8月31日下午的专场中,来自比利时的(Philippe Kolh)教授、瑞士的(Volkmar Falk)教授、德国的(Adnan Kastrati)教授、葡萄牙的(Miguel Sousa Uva)教授、法国的(Jean-Philippe Collet)教授分别从总览、风险评估和患者信息、稳定型冠状动脉疾病的血运重建、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