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MA Surg:淋巴结转移阴性食管腺癌患者无需新辅助放化疗

2015-11-15 MedSci MedSci原创

cN+食管腺癌患者显著受益于新辅助放化疗。然而,cN−肿瘤患者新辅助放化疗加手术治疗与单独手术相比总体生存率没有显著改善。这一发现可能对cN−患者使用新辅助放化疗产生重大影响。

背景:新辅助放化疗治疗原位进展和/或淋巴结阳性食道癌可以改善肿瘤预后,关于特定亚型患者的OS(overall survival ,总体生存)受益目前仍不清楚。

研究目标:观察基于食管腺癌组织学新辅助放化疗是否与基于临床淋巴结转移状况分层单独手术治疗患者有相似预后。

设计,设定和受试者:回顾性分析,使用美国外科学会国家癌症数据库,调查从1998年到2006年患者数据。食管腺癌组织学及临床阶段T1bN1-N3或T2-T4aN-/+M0患者被分为2组:(1)新辅助放化疗后手术组,(2)单独手术组。在每个治疗组进行亚组分析,结合病理淋巴结转移状况分析临床淋巴结转移阴性患者(cN−)vs 淋巴结转移阳性(cN+)患者。同时进行评分调整倾向分析,包含患者人口学资料、疾病状态和临床T分期。

主要结果和测量措施:主要预后是三年总体生存率。次要预后包括边缘状态,术后住院时间,意外再住院率和30天死亡率。

结果:研究共包含1309名有效患者,其中539名患者接受新辅助放化疗后手术治疗,770名患者只接受了手术治疗。这1309名患者中,41.2%(n=539)接受新辅助放化疗,47.2%(n = 618)cN+。整个队列平均随访73.3个月(四分位范围,64.1-93.5个月)。新辅助放化疗后手术组3年总体生存率好于单独手术组(49% vs 38%,P < 0.001)。接受新辅助放化疗患者基于临床淋巴结转移状态分层,cN+患者倾向评分调整总体生存率较好(OR 0.52,95%CI 0.42-0.66, P<0.001)。相比之下,不同治疗方式治疗cN-患者总体生存率无差异(OR 0.84,95%CI 0.65-1.10,P =0.22)。

结论和意义:cN+食管腺癌患者显著受益于新辅助放化疗。然而,cN−肿瘤患者新辅助放化疗加手术治疗与单独手术相比总体生存率没有显著改善。这一发现可能对cN−患者使用新辅助放化疗产生重大影响。

原始出处:

1. Emmanuel Gabriel, Kristopher Attwood, William Du, 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Clinically Staged Node-Negative Esophageal Adenocarcinoma and Overall Survival Benefit From Neoadjuvant Chemoradiation. JAMA Surg. Published online November 11, 2015.

作者:MedSci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相关资讯

ACG2012年会:他汀类药或可预防食管癌

  一项对观察性研究进行的荟萃分析认为,他汀类药物对食管有保护效益,特别是Barrett食管患者;这些结果发表于美国胃肠病学会(ACG)2012年科学年会上。     美国的食管癌比率增加,特别是Barrett食管患者的食管腺癌,临床前与观察性研究认为他汀类药物对于食管具有保护效益。     研究者搜寻了MEDLINE、Embase与Web of Science(从创始到2

AJG:紫外线可防食管腺癌?

     最近一项研究表明:居住地点外周环境日光紫外线的照射量与食管腺癌、食管胃交界处腺癌的发病风险呈负相关。但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患病风险无明显相关性。   食管癌有2个主要的组织学类型:一是食管腺癌(EAC),一是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这两种类型的肿瘤有不同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危险因素。食管腺癌中的食管胃交界处腺癌(EGJAC)及食管腺癌(EAC)的发病率近年显着增加,但食管鳞状细胞癌(E

Ann Surg:淋巴结状态为早期食管腺癌患者食管切除治疗后生存与复发**预后因素

研究要点:1.本研究旨在确定接受食管切除治疗的早期食管腺癌患者相关预后风险因素;2.N+病情与肿瘤浸润深度增加、淋巴血管浸润、肿瘤分化情况及血管浸润间存在显著关联;3.淋巴结状态为生存率与复发率相关唯一独立风险因素;肿瘤浸润深度与淋巴结转移率有关,但深层黏膜与黏膜下层浸润间并无明确的界值。尽管内窥镜食管切除(ER)已成为一种更普遍接受的针对限于黏膜的早期食管腺癌(eACE)治疗手段,但根据相关报告

GIE:伴HGD和IMC的Barrett食管行内镜治疗后再发浸润性腺癌的治疗

Barrett食管是一种癌前病变,可以进展为异型增生,甚至发展为食管腺癌。一旦Barrett食管发展为高度异型增生(high grade dysplasia,HGD)时,就有15%-60%的几率进展为腺癌。先前,食管切除术是治疗食管高度异型增生和腺癌的主要手段。目前,由于内镜技术的发展,普遍应用内镜下治疗(包括内镜下粘膜切除术和射频消融术)根除异型增生的Barrett食管和

Ann Surg:早期食管腺癌的预后危险因素

在西方国家巴雷特腺癌在食管癌中发病率最高,且预后不良。高度异常增生和巴雷特粘膜腺癌的长期生存率较好。对于局限在粘膜内的肿瘤,内镜切除(ER)和外科切除(SR)对患者的长期生存没有差异。一旦肿瘤侵及粘膜下层,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随之升高,提示在这种情况下似乎不可避免需要进行外科手术治疗。 为了明确影响接受手术的早期食管腺癌患者的预后因素,德国威斯巴登的Lorenz等进行了一项回顾性研究,发现淋巴结状

Gut:胃食管反流病相关研究进展

随着肥胖造成的问题呈指数性的增长,世界范围内胃肠反流性疾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病率也明显增加。其中人们特别关注的是中心性肥胖和包括食管腺癌在内的胃肠反流性疾病相关并发症之间的关系。 因对胃肠反流性疾病的流行病学和病理生理学了解的深入,早期认为胃食管反流是因为一个主要机制引起的发病率增加,但目前人们越来越接受胃肠反流病是一个多因素疾病。其诱发因素例如肥胖、年龄、遗传因素、妊娠以及创伤等同样可能在胃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