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oke:脑中风后,患者的长期生活功能如何变化?

2021-09-07 Freeman MedSci原创

在脑卒中后的慢性阶段,功能限制首先趋于平稳,然后增加,其演变因残疾的严重程度而异

在中风后的幸存者中,估计有超过20%的人在日常生活(ADL)方面受到限制,有超过30%的人在工具性ADL(IADL, instrumental ADL)方面受到限制,而且这些百分比在中风事件后的几年里不断增加。

这使得中风成为美国长期残疾的主要原因,也是世界卫生组织欧洲地区最常见的残疾原因之一,特别是在老龄化人口中,而且预计中风的负担在未来几十年内会增加。

卒中后的急性期,ADL和IADL的限制差异很大,通常在亚急性期限制减少,在卒中后2-5年的慢性期趋于平稳,然后在随后几年增加。

尽管有大量关于亚急性期活动限制的文献,但很少有研究对慢性期进行研究。有一项研究对脑卒中患者10年随访的活动限制进行了研究,但没有一项研究比较了脑卒中后和无脑卒中人群之间ADL和IADL限制的变化。因此,评估脑卒中后慢性期局限性的演变是否与正常老化不同是很重要的。

对脑卒中后慢性期的研究经常将ADL和IADL量表一分为二(有/无限制),忽略了ADL和IADL限制数量的变化以及开始进入慢性期时限制的严重程度,这可能是预后的预测因素。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法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Andres Gil-Salcedo等人,探究了:

(1)评估无卒中和卒中后受访者在不同年龄段的IADL和ADL限制随时间变化的差异,并评估年龄效应差异;

(2)利用在欧洲和美国进行的3个大规模队列研究的20年数据,评估卒中后慢性期开始时残疾的严重程度对ADL和IADL限制的影响。

数据来自健康和退休研究、欧洲健康、老龄化和退休调查以及英国老龄化纵向研究,共有3.36万名年龄≥50岁的参与者(5610名首次中风病例,随访期间无复发,28050名无中风对照)被评估为在中风后慢性阶段(针对病例)和1996至2018年随访期间(针对对照)的ADL/IADL限制数量。

3718个卒中病例,使用卒中后1至2年的改良Rankin量表评分按残疾程度进行分类。并使用线性混合模型对卒中病例和对照组的ADL/IADL限制的演变进行评估,并按修正的Rankin量表评分(0-1,2-3,4-5)。

模型按年龄组(50-74岁和≥75岁)分层,并对基线特征、健康行为、BMI和合并症进行调整。

他们发现:在卒中后的3至6年内,ADL/IADL限制相对稳定,随后两种人群都有增加,年轻的卒中病例增加更快,这表明有不同的年龄效应(P<0.001)。

卒中后1至2年的残疾程度影响了限制的演变,特别是严重残疾(改良Rankin量表评分,4-5分)与卒中后5至6年限制的减少有关。

这个研究的重要意义在于发现了:在脑卒中后的慢性阶段,功能限制首先趋于平稳,然后增加,其演变因残疾的严重程度而异。这些结果强调了适应性的长期健康和社会护理措施(adaptive long-term health and social care measures)对卒中幸存者的重要意义。

 

原文出处:
Gil-Salcedo A, Dugravot A, Fayosse A, et al. Long-Term Evolution of Functional Limitations in Stroke Survivors Compared With Stroke-Free Controls: Findings From 15 Years of Follow-Up Across 3 International Surveys of Aging. Stroke. Published online September 2, 2021. doi:10.1161/STROKEAHA.121.034534

作者:Freeman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2021-09-08 guging

    中风是俗称,应该称为缺血性卒中吧

    0

相关资讯

Stroke:脑卒中后,抗血小板治疗,收益和风险如何权衡?

在纳入抗血小板治疗临床试验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缺血事件复发和大出血的风险同步增加。

JAMA子刊:卒中急救成绩卓然——不同卒中中心在卒中患者分流情况对比

实施综合卒中中心分流的院前转运政策与AIS患者EVT率的显著、快速和持续增加有关

JAMA Neurology:脑卒中后,使用氟西汀是否能有效缓解抑郁症状?

与安慰剂相比,每天使用20毫克氟西汀的常规治疗并没有减少中风后出现临床显著抑郁症状的人的比例,也没有影响开抗抑郁药或接受非药物治疗的人的比例。

Stroke:替格瑞洛-阿司匹林联用治疗卒中,利大于弊

在轻中度缺血性卒中或高危TIA患者中,使用ticagrelor-aspirin进行30天治疗的缺血益处超过了出血风险。

Stroke : 脑中风后,血压管理,存在种族差异

与有或无卒中的白人成年人相比,黑人控制血压的比例较低,

拓展阅读

突发脑梗死,静脉溶栓桥接机械取栓获得良好疗效

58 岁男性脑卒中病例,发病后经系列检查诊断与治疗,包括溶栓、取栓等,介绍其病情演变、检查结果、治疗方案及后续恢复情况。

IJNS:衰弱对成年脑卒中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

研究强调了评估成年卒中出院患者基线衰弱的重要性,因为它与非选择性再入院、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以及卒中后残疾显著相关。

Stroke:高强度失语干预对卒中后慢性失语症患者的疲劳程度的影响

强化治疗对患有慢性失语症的中风幸存者的疲劳程度很小,这表明疲劳并不是高强度治疗的障碍。

European Radiology:基于CTP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机械取栓功能预后预测的新型影像学指标

基于平扫计算机断层摄影 (NCCT) 和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 (CTA) 手动测量的几个派生指标,如血栓衰减增加和空隙率已被引入临床。

脑卒中二级预防新策略!炎症或为关键治疗靶点,有助于降低残余风险

炎症过程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脑小血管疾病(cSVD)和心房颤动(AF)的病理生理学有关,其可能是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后主要的残余风险,并参与了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和复发机制。

Annals of Neurology:2000-2020 年中风复发和复发后死亡率趋势的性别差异

中风复发率的下降表明中风二级预防取得了成功,尤其是女性。

脑卒中一级预防的最佳证据总结

暂未更新 · 2024-01-10